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方案

时间:2022-10-22 04:55:00

导语: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号)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号)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建立我市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精神,从我市实际出发,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捐助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适合我市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困难人群缓解看病难问题,完善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使城乡因病致贫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总体目标:从20**年7月1日起,用1年时间,在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宝坻区进行试点,之后推广试点经验。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三)基本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城市医疗救助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二是先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步推进。三是多种形式,综合施救。通过财政资金适当补助、社会捐赠资助、医疗机构降低收费标准等多种形式对救助对象进行医疗救助,合理配置社会救助资源。

二、城市医疗救助对象

(一)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

(二)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虽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

(三)城镇特困救助的家庭成员。

(四)由试点区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生活困难人员。

三、救助病种

一般门诊救助办法另行规定。

大病救助(住院和门诊特殊病),原则上参照《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的通知》(津劳局﹝2001﹞321号)和《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印发

〈天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劳局﹝2001﹞320号)的规定范围执行。具体病种由试点区结合本地实际确定。

救助对象患有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的,按国家相关规定予以救助。

四、救助方式

(一)各试点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救助: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定点医疗救助综合医院对医疗救助对象降低收费标准;

2.一般门诊医疗费用补助(另行发文规定);

3.大病医疗费用补助;

4.日常用药定额补助或开设慈善药店(柜台)。

(二)首诊到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各试点区可酌情设立1至3所医疗救助定点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固的双向转诊定点协作关系,开展对城镇低保对象等贫困人员的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确实无法医治的出具转诊证明,经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批准后,可向专科医院转诊。

(三)危急重症病人来不及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可直接到定点综合医院就诊,其家属应在病人就诊之日起一周内,向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后予以救助。

(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面向低保对象的平价药店、慈善医院(病房)等,缓解救助对象看病难问题。

五、救助标准

(一)救助对象在住院和门诊特殊病治疗期间参照医保管理办法,符合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三个目录”范围但个人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城市医疗救助。

1.对已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救助对象,按当年发生医疗费个人实际负担部分30%至40%给予救助,个人全年累计救助额一般不超过3000元。具体救助比例由各试点区确定。

2.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按当年发生医疗费个人实际负担部分的40%至50%给予救助,个人全年累计救助额一般不超过5000元。具体救助比例由试点区确定。

(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三无人员”医疗费用重点补助。

(三)精简退职老职工享受原工资40%救济人员的医疗费用按规定补助三分之二。国民党起义、投诚宽释人员、外侨、归侨、台胞救济人员、下乡知青因公致残或病残、地震截瘫救济人员以及区县以上民政部门集中供养的优抚救济事业单位的收养人员(不含自费人员)等原民政救济对象的医疗费用仍按原标准予以报销(补助),但不得低于其他对象的救助标准。

(四)核定医疗救助资金时应剔除以下费用:

1.一般门诊发生的费用(一般门诊救助文件下发后按文件规定执行);

2.应享受或已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救助)规定可支付部分的费用;

3.应该或已经由所在单位为其报销和补助的医疗费用;

4.不属于医保规定的药品、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的费用;

5.慈善部门和社会各界互助帮困给予救助的资金。

六、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一)试点区要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并通过市财政补助和区县财政拨款及社会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筹集。

1.各试点区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医疗救助资金列入年度预算。

2.市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医疗救助资金对试点区进行适当补助。

3.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

(二)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要纳入各级财政社会保障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七、实施步骤

(一)成立机构。各试点区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民政、财政、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城市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以上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部门,负责日常审核、管理、监督工作。

(二)调查摸底。各试点区要认真开展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统计救助人数,测算所需资金。

(三)制定方案。各试点区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本区实际的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报当地政府批准,并报市民政局备案。各地要在医疗救助实施方案中规范申请、调查、审核、审批程序,保证城市医疗救助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四)实施救助。各试点区要依据当地政府批准的方案,从2006年8月份组织实施。

八、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职责和分工

各级民政部门是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拟定城市医疗救助政策及救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各种诊疗制度,监管医疗行为,保证服务质量;劳动保障部门(医疗保险管理、经办部门)要做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城市医疗救助资金,研究城市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城市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九、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是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操作程序公开、透明。

(二)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各试点区要做好城市医疗救助调查摸底工作,掌握救助对象类别、困难程度、病种病情、所需资金额度等基本情况,做好救助资金的预算。在试点过程中,各试点区要把握好试点工作方向,不断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做好统计、分析等基础工作。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加大试点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经验,完善工作。20**年底市里要组织一次监督检查。各试点区要组织力量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试点工作,并将试点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工作成效、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工作建议等内容书面上报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