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时间:2022-10-19 08:33:00

导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年以来,**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省市关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围绕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总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我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的途径和方法,努力采取措施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是坚持由群众选人。我们规定,民主推荐除《条例》规定参加的人员外,要有15%左右的群众代表参加,民主推荐科级领导干部时,除《条例》规定应参加推荐的人员外,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参加。今年元月,我县科级领导干部调整时,对班子组成人选进行了民主推荐,共有1800多人参加了民主推荐,个别谈话824人次,分别比**年乡镇党委换届增加了21%和19%;二是坚持深入群众选人。在干部考察中,我们坚持“一听二看三访四查”的方法。“一听”即听群众对考察对象的评价;“二看”即看考察对象近三年的述职报告,看年度考核等次及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等;“三访”即访考察对象的工作相关部门,访家属及子女所在单位,访纪检部门;“四查”即查学习笔记和各种会议上讲话,查党委(党组)会议记录和民主生活会记录,查近两年主管、分管工作及在全县同行业排名位次变化,查考察中有关人员反映的问题。三是坚持选群众公认的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时,现任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票率低于50%的,拟提拔的领导干部民主推荐票率低于30%的,不作为考察人选。推荐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时,民主推荐票率低于50%的,原则上不作为考察人选。近两年,先后提拔的105名科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票都符合要求,且排在前列。为扩大民主,选群众公认的干部,我们在全县推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全面推行了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制度,积极推行了干部考察预告制和差额考察制,实行了干部提拔任用常委票决制。**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共投票表决21次,表决干部345人;共公示领导干部165人次,实行试用期制的干部共85人,有3名干部因试用期满考核不胜任现职未获正式任命。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们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要求,努力探索和推行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途径和方法,始终坚持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营造和形成了鼓励竞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和环境。第一、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近年来,我县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从**年6月份开始,县委连续4年拿出部分科级领导职位面向全县公开选拔,任用了25名。为了规范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县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办法》,对全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方法、措施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后备干部的选拔一律实行公开招考,实行“阳光作业”,不搞“暗箱操作”。**年我们在全县公开选拔了10名优秀青年科级后备干部,通过一年多时间的锻炼,现在已经全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有2人因工作突出分别被提拔为乡镇党委书记、团县委书记。第二、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年,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党政机关中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通过层层宣传发动,认真指导、督查,全县普遍开展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据统计,全县党政机关中有33个单位、233个正、副股级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参与人数达656人,200余名优秀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通过竞争上岗,一是打破了“领导说了算”、“论资排辈”等旧的用人模式,开始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的转变,使许多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了中层干部岗位;二是找到了长期困扰干部使用上“能上不能下”的突破口,有效激活了用人机制。据统计,有83名干部从正、副股级岗位上落选;三是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结构。据统计,竞争上岗后,全县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了2.8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高了9.8个百分点。第三、全面推行新增干部凡进必考制。多年来,我县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近五年,从200多名报考人员中公开考录选拔了57名公务员进入到公安局、审计局、财政局、检察院、森林公安和乡镇政府等单位。第四、稳步推行现任干部优胜劣汰制。我们突出抓了三个环节:一是明确了干部不能留在现岗位上使用的五条标准,使解决干部“下”的问题有章可循,防止了评价干部的随意性。二是完善了对现职领导干部的考察,把目标管理考核结果和民主测评、民意测验、民主评议、选优评差、党风廉政情况测评结果作为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硬”尺度,使干部的“下”做到判断准确、处理得法。三是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实行了任职试用期制。**年以来,全县对新任命的85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了任职试用期,有3名干部因考核不合格,被解除试任职务。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干部辞职制度。根据干部本人德才条件和实际表现,分别采取降免职、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提前退养、岗位交流、待岗等方式,对8名不适应现职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年6月以来,全县共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25人,降职处理5人。有4名干部辞职,其中正科级干部2名,全部为自愿辞职。

三、着眼整体效能,全面提升执政能力。第一、抓教育,提升素质。建立和健全了干部的跟踪动态管理机制,将干部的考察贯穿于干部任职的全过程,**年制订了《**县干部教育5年规划》,设立了“干部教育年”和“无会日”,加大了干部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目前县委党校学历班在读学员有648名,其中大专221名,大学337名,研究生90名,这样三年后全县干部的学历就完全可以达到上级规定的学历要求。第二、抓结构,增强活力。注重领导班子配备的结构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目前,科级干部最小的年龄24岁,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9岁,比**年前下降了5.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干部占91%,本科学历文化程度比例不断提高,其中有不少同志已经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比**年前提高了23%。一批综合素质较好、年富力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走上了科、处级领导岗位。专业技术干部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广大专业技术干部在教学科研、医疗卫生、新闻艺术等岗位上刻苦钻研,发奋工作,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力量。第三、抓交流,优化机制。我县于**年制订下发了《**县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坚持以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促进廉政建设为目的,根据干部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多种交流方式。一是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进行避籍任职。目前,全县26个乡镇(场)的党政人大三套班子成员全部异地交流任职。二是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性交流。两年来,从县直机关选派30多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从乡镇选派25名干部到县直机关挂职锻炼。三是对掌管人、财、物部门和执法执纪部门领导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对县直负责人、财、物部门担任正职5年以上的15名干部进行了内部轮岗。**年6月以来,共交流干部300多名,其中正科级干部127名。近两年来,全县正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逐步加大,交流任职的98人,其中提拔交流任职的35人,占提拔正科级干部总数的45%。第四、抓监督,强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推荐、考察、任用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实行了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开通了举报电话,畅通了群众参与干部监督工作的渠道。严肃查处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人和事。加大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逐步完善了谈心谈话制度、诫勉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

四、顺应发展要求,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由于其类别层次、经费来源、工作职能、人员构成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县采取了先行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进的办法,使改革平稳进行。第一,大力推行聘用制。早在**年,我县就在教育部门开始试点,先后制定了《**县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教职工分流的管理办法》、《关于教职工聘用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通过严密组织、规范运作、公开聘用、稳妥实施,全县首次聘用教职工4728人,占应聘人员总数的97.8%,对落聘、待聘人员的安置,组织了第二次推荐应聘,根据他们的能力、特长安置了46名。现在教育部门所有教职工已全部实行聘用制。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已出台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实施办法。第二,启动了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由用人单位事先向编制部门申请审核编制,向人事部门申报增人计划,经批准后,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公开组织报名、考试、体检、考核、聘用等程序。五年来,公开招聘会计核算中心、国资管理中心、教育局等单位人员72人。第三,深化了职称改革。严格遵循了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自由申报、社会公正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的职称社会化评聘原则,彻底打破职称资格终身制,对专业技术职称实施评聘分离,推行高职低聘、缓聘或不聘。加强了评后和聘后管理工作,自2002年起,建立和推行职称资格注册和年审管理制度,对年审不合格的,一律取消了其现任职称资格。第四,实施了人事制度。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全部实行了人事制,其人事档案统一交县人事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托管。据统计,五年来,共办理人事100余人次。

(二)经验及问题

一是必须坚持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正确方向。多年来,我县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始终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服从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自觉把干部工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相一致,立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立足于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是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多年来,我县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体现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始终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我们又大胆改革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适应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和方法,把党管干部原则和改进党管干部方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三是必须着眼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多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较为科学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力争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必须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摆在重要位置来抓。我县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始终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年,县委就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县委组织部也积极带头,在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工作中,实施了相关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拓展,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合力和良好氛围。

五是必须重视制度建设。我县一向重视制度建设,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及时加以总结规范,逐步形成相互配套、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使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进行。近年来,县委、县委组织部陆续总结推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系列文件,即一个总的文件《中共**县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意见》和8个与之相配套的文件。各单位各部门按照《纲要》精神和县委要求,积极进行探索试点,并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出台了一批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制度和文件。

六是必须积极有序地推进改革。坚持从局部试点向整体推进。我县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许多措施如干部交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都是先在部分单位试点,再向面上推广。坚持从单向改革向综合改革发展。如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我县从单项的改革着手,先实施了谈话诫勉制度、打招呼制度、审计制度等,再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上下联动。一些比较成熟的制度,如公开选拔、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先从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开始,再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全面推开。对一些不太成熟、需要在实践中试行的制度,如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等,则先进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我县的干部制度改革还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从目前的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干部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落实“四权”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在干部的考察评价机制上探索不够,尤其是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和“社交圈”的考察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对干部德才标准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三是在干部“下”的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四是在干部监督管理,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上,体系还不健全,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存在重选拔轻管理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干部制度改革工作的宏观指导。从我县的情况和我们所了解的其他地方的情况来看,现在基层对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有积极性、主动性,反映了改革和发展实践提出的迫切需要。对此,既要尊重基层组织创造性,市委及市委组织部又要加强宏观指导。当前应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在总体上明确干部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前提下,尽快出台相关整套的在全市适用的干部工作文件,使基层的改革有所遵循,有所规范。

2、认真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一方面,要关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改革热情,及时发现和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对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尽快规范推行;条件暂不成熟的,继续进行试点探索。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干部制度改革的经验,注意改革的连续性,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干部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建议召开一次高层次的干部制度改革理论研讨会。

3、开展个案研究,加强跟踪调查。个案研究是政策研究的重要方法。比起传统的典型研究,它更注重研究的系统性、实践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对指导全面工作很有意义。建议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的县(市、区),把个案研究和干部制度改革的综合试点相结合,进行跟踪调查,从特殊见一般,全面推动改革工作的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