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得实惠实践方案

时间:2022-10-03 02:30:00

导语:农民得实惠实践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得实惠实践方案

近年来,**市积极应对市场经济和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努力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大力推行“支部加协会”的工作模式,其中尤以新洲区双柳街建立的“支部+专家+协会”运作机制最为典型。作为湖北省最大的十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基地的双柳街,早在**年就建立起了蔬菜协会,因其运作规范、发展较快、效益较好,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受到农业部的表彰。

一、顺应农村新形势,组织创办协会

蔬菜是双柳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年12月,双柳街冬季拳头产品雪里蕻喜获丰收。可市场无情,雪里蕻价格剧跌。菜农不仅无法赚钱还要亏本。情急之下的菜农集体上访,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解决卖菜难的问题。街道党工委迅速组织调研,在孙洪村却发现另一番景象:这个村雪里蕻的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由于建立了产销专业合作组织,实行了保价收购,农户没有受到损失。同是种植雪里蕻,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场“雪里蕻风波”,使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要真正让农民增收,必须提高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把“一家一户”单打小闹、分散生产经营的菜农组织起来,纳入蔬菜产业链条,从而形成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党工委及时总结推广孙洪村党支部组织运销加工大户与农户直接挂钩,建立产销联合体的典型经验,并由党工委指派了一名班子成员牵头,按照“自愿、自主”的原则,网络种菜户、运销户、腌制户、经纪能人和村组干部参加,创办了双柳蔬菜协会。

为了进一步拓展协会网络,更好地发挥协会功能,街、村两级党组织相继组建生产科技、运销信息、加工储存等各类专业协会35个,协会在双柳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二、加强引导与支持,发展壮大协会

协会建立起来之后,双柳街道党工委注重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不断改善协会发展环境。

(一)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组织引导。一是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领导体制。全街有65名街、村干部担任协会领导职务,协会负责人中党员比例占85%。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协会行为。按照“民办、民管、民治”的原则,初步健全了协会的代表会议、理事会议、监事会议等“三会”制度和会员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三个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协会内部的民主管理,形成协会自律机制。三是改进党组织设置,党支部延伸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党工委打破过去按区划设立党组织的传统做法,根据产业布局调整设置党组织,先后成立了以蔬菜加工为依托的双柳蔬菜食品党支部、以家庭小布机为依托的纱布经销党支部等,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二)引进专家指导,为协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了解决双柳蔬菜科技含量低、市场份额少、优势不突出的问题,党工委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首个无公害蔬菜科技专家大院,筑巢引凤。从**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引进6名专家教授。按照专家联协会带农户的运行模式,种苗、植保、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科技示范,变科技优势为经济效益。协会首席专家、**大学教授汪涛,引进示范武大新技术——双效BT生物农药,2003年在豇豆上示范推广1.2万亩,生产的豇豆既无公害,又节省成本,相比使用化学农药每亩节省成本25元、增产增收150元,亩平经济效益提高175元,仅此一项为菜农增加收210万元。

(三)提供协调服务,改善协会发展环境。一是提供信息服务。党工委、办事处投资建立了政府网站,与全国各有关网站进行联网,及时采集市场和科技信息,定期为协会和农户信息。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加工企业保护价收购补贴政策、专业运销车和钢架大棚购置补助政策和新办蔬菜运销、加工公司企业税费优惠政策等;组织农行、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仅信用社每年提供小额贷款3000万元;组织政法工商部门,严处菜霸、市霸,为协会和农户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党工委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服务协会和农户的平台,投资3895万元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协会和会员扩大产业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几年来,双柳街先后拨款3.85万元,为协会购置办公设施;腾出办公用房为协会提供办公场地,争取各方支持,协调筹资22.57万元作为协会的流动资金,保证了协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农户进协会。街、村党组织通过在广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思想顾虑;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实地指导和印发资料等措施,坚持分期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技能本领,增强市场观念,积极引导农户加入专业协会。目前协会吸收会员1586人,带动农户9736户。内联13家龙头加工企业,256户运销专业户,营销队伍1200人,外联全国30个大中城市的460个固定摊位、515个营销网点。

三、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协会发展

街、村党组织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加强示范带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协会的发展。

(一)实施“三个培养”,选配好关键岗位的骨干力量。即把协会中的专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协会的致富带头人;把协会中勤劳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近两年,党工委在协会中先后选拔60名村级后备干部,发展新党员24名,其中15人成为村干部,6人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邱湖村加工协会会长、现年34岁的女能人邱海燕,利用外出打工掌握的生产技术,回乡创办第一家民营企业——**新洲海华塑料有限公司。村党支部为支持这一企业的发展,帮助筹措贷款30万元解除企业资金困扰。海华塑料公司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连续5年出口创汇120万美元,成为新洲区七大出口创汇基地之一。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邱海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二)建基地、建公司,发挥党员干部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的带动作用。双柳街现有23名协会党员领办创办公司16家,分布在工业、建筑、商贸等6个行业,从业人数1560人,创利税800万元,协会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如协会党员梅传启、梅祥兆2002年通过街道党工委组织协调,融资20万元,与他人合股创办**市双柳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现拥有先进的流水加工线5条,产品行销全国,订单带动农户1000户,带活基地3000亩,亩平增收200元。

(三)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引领农户闯市场。35个协会中,每个党员实行对口帮扶,帮带5户以上的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服务。在党员的带领下,双柳的蔬菜闯出了市场。目前,双柳街蔬菜面积已扩展到5万亩,生产的8大类40多个蔬菜品种远销上海、江浙、湖南、广东等地。

四、“支部加协会”初显生机与活力

“支部加协会”模式,密切了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延伸壮大了农业产业链。“支部加协会”运行机制,在推进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成立一个、影响一片、致富一方的引带和辐射效应。双柳街根据蔬菜生产的发展,先后组建了生产科技、信息运销、加工储存等各类专业协会35个,不仅推动蔬菜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而且将产业链延伸到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现在,已形成了“种菜的不卖菜,卖菜的不种菜”产销分工的格局。全街销售专业队伍达**多人,拥有100多台专用的运输车辆,从事腌菜加工的农户有1000余家,民营加工企业10余家,注册了“柳仙”、“邱民”、“天乐”商标,产品远销美国等国外市场。

(二)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协会已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般农村专业协会的会员年收入是入会前的2—3倍,高的达5—10倍,70%的会员户平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10%的达3万元以上。新型农村组织化方式,让双柳街农民普遍尝到了甜头。2003年会员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38万元,全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三)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双柳街把协会作为支部联系和服务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坚持党管协会,发展壮大协会,不仅将党组织延伸到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还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在产、供、销、加、运、信息等环节村组“统”不了、政府“包”不了、农民“办”不了的矛盾。几年前,卖菜难引起的菜农集体上访,在协会成立后绝迹,现在村民有困难,支部出面,协会解决,从而赢得广大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孙洪村村民王登艮深有感触地说“跟着支部走,致富不用愁”。

(四)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奠定了基础。农民专业协会的发展壮大,在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为解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人员安置难题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双柳街现有“七站八所”人员49人,其中涉及农村口的人员23人,现在街道因协会发展需要,已安排18人到协会帮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