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工作规划

时间:2022-09-30 10:12:00

导语:社会发展工作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发展工作规划

**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长期规划。编制好这个规划对于保持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辖区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省、市各级关于编制**规划的指导性意见,以及《中共石家庄市长安区委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年规划的建议》,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今后一个时期长安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战略措施。

一、**发展的良好基础及面临的环境

(一)**主要成就回顾

**期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区的第一要务,狠抓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可喜成绩。特别是**后三年,全区上下以建设全市一流经济强区和一流文明城区为目标,唱响“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建强区”主旋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实现了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期间,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跨上30亿元台阶,**年达到39亿元,是“九五”末的2.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期间年均增速13.2%,在全市各县(市)、区中位居前列。**期间调整了财税体制,从**年起,由原来的区属税收变为区域税收。**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是“九五”末的2.7倍,**期间年均增速22%。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期间,我区坚持“一产调优、二产调大、三产调强”的产业调整思路,着力压缩一产、壮大二产、扶持三产,到**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62:32,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继续发挥了支柱作用,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强。

项目建设硕果累累。**期间,我区始终坚持“项目立区、项目兴区”的方针,不断加大项目谋划与建设力度,投资结构日趋优化。**年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2亿元,是“九五”末的2.3倍。**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8亿元。新浩城、华宸怡园、时代方舟、金谈固家园、美东国际会议中心、谈村改造、财富大厦、水木青城、和平世家等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城区形象明显提升,同时也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五年来,区委、区政府牢牢把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关键环节,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依托高营种植、兆通花卉和南村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三大农业园区的建设,努力扶持“奶牛养殖”、“牧草种植”、“速生林”、“优质果品”、“蔬菜种植”等六大农业特色基地,形成了苜蓿草、仙人掌、优质麦、丰产林、奶牛养殖等相互促进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几年来,我区先后引进农业投资商20多个,引进农业开发资金2亿多元,活跃繁荣了农产品市场,有力推动了农村“三化”的发展进程。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截止目前全区有2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普及型文明生态村标准。自**年起,我区全部免征农业税,仅此一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近500万元,使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到**末,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9元,比“九五”末提高了1612元。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我区确立了以培育发展医药、玛钢、织染、家具、环保、保温材料等六个工贸小区为主导,做大做强二十家工业小巨人企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战略,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全市名列前茅。赖氨酸、富华康土特垃圾处理、新霉素、工艺玻璃生产线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在**期间建成投产,为我区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9亿元,**期间年均增速34.2%。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期间是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我区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大力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几年来,通讯器材一条街、兽药市场、汽车交易中心、装饰材料市场、石材市场、超市网络群等等,我区的专业特色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步成为全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我区科学规划区域商贸布局,谋划、确立了以打造“中山东路龙型商贸街”带动成片大开发的商贸经济发展新格局,截止到**末,云水方舟、世纪联华超市、美东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北国开元广场、金长城商务中心、和平路装饰建材广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共同构筑一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商贸产业带。**末,全区年市场成交额达到11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76倍;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5亿元,年均增速18.2%。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期间,我区对外交流明显加强,多次组织参加“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香港投资洽谈会“河北省经贸洽谈会”、“石家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招商活动,还自主举办了“长安区7.18招商大会”、“长安区农业招商大会”、“长安区11.2招商大会”等活动,几年来借助招商洽谈会平台,我区与海内外客商进行广泛接触,有近百个项目签约,有力促进了我区对外开放工作。**期间,我区累计到位外资1.03亿美元。

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扩张。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到**末,全区私营企业达到1300余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近7000户,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达到10.5亿元。

科教事业成绩突出。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打造“科技强区”和“教育强区”。几年来,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56项,我区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星火科技密集区”。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圆满完成了11所企业办学校分离、接收工作。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资创办了第60中学、建设了45中综合楼,22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45中被命名为省重点职业中学。到**末,全区高考建档率达到90%,本科率达到50%。

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五年来,我区以打造“天蓝、地绿、水清、路畅、气爽、景美”的人文环境为目标,着力整治城区环境,加大对玛钢等污染企业治理力度,通过拆除燃煤锅炉、推广优质低硫煤、清理露天烧烤及占道经营、搬迁二环路以内家禽养殖厂、绿化美化主要街道、小街小巷改造等一系列措施,使辖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日益巩固。我们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为主要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始终以高压态势震慑犯罪,先后开展了“猎鼠行动”、“暑期战役”、“春雷行动”等专项斗争,大大改善了辖区的治安状况,我区也被评为“全国严打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到**末,全年信访总量特别是越级集体上访数量明显下降。在全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效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经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目前全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一是卫生防疫事业成绩突出,**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我区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群防群治,实现了“拒非典于长安之外”目标。大力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活动,全区7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我区首批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到**末,全区人口出生率为7.18‰,合法生育率达到99.93%,全区人口总数为414087人;三是社会保障事业平稳推进,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区属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率连年达到100%,几年来,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荣获省市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四是文体事业蓬勃开展,精心组织“双百”工程,连续举办形式多样的广场展演和消夏晚会,丰富了群众假日文化生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被省体育局评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辖区文化市场得到净化。五是社区建设始终保持在全国的领先位次,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区、全国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老龄化工作先进区。此外,**期间,全区统计、人事、物价、审计、技术监督、工商管理、人防、住房保障、残疾人保障、妇女儿童保障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主要体会

**期间,全区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好成绩。回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记“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坚持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调减一产比重,壮大二产和三产,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坚持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体制创新,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城区和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各项事业整体推进。

——坚持为人民办实事。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

(三)**发展环境展望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我们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环境。全国各地之间抢抓机遇占领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随着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南方一些大公司开始到北方寻找新的投资热点,京津冀都市圈随之将快速崛起。在这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区的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机遇与优势,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与矛盾。

1、机遇与优势。从我区总体情况看,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区位优势对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形成较强的吸引力,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城区规模的扩大。经过**期间经济的较快增长,我区已初步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已经或正在兴建的大项目,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和拉动作用。全区群众人心思进,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宏观环境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凝聚力显著增强,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挑战与矛盾。随着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区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缺陷影响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辖区经济发展与用地规划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我区在加快发展中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面对机遇与挑战,全区上下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把握区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善于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增强紧迫感、忧患意识与竞争意识,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争取在**期间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期间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奋斗目标

**时期,机遇与压力并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纲要》对全区**期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任务、指导原则和奋斗目标进行了总体规划,体现了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所提出的目标总体上是前瞻性、预期性、指导性的。

(一)指导思想

**期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城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二)发展原则

在工作上着力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更多平等发展机会,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坚持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突出任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集约化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坚持以产业集聚活跃经济全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谋划实施战略性支撑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园区集中建设,延伸拓宽产业产品链条,增强产业产品竞争实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区,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提高居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三)奋斗目标

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左右;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保持年均14%左右的增速;适当控制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400亿元左右;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工业利税年均递增16%以上;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以上。

经济结构与效能。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力争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到5∶55∶40。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末下降20%以上。

人口与人民生活。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

社会事业。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以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5%以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5%以上。

三、**期间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把握以下战略重点,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取得明显进展。

(一)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区域经济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以发展壮大“六个工贸小区”为重点,推进工业向技术、资金密集和集群化转型;以建设“中山东路龙型商贸街”为纽带,推进服务业向现代经营方式和现代服务业转型;以扶持“六大农业特色基地”为着力点,推进农业向都市特色农业转型,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以城区功能定位指导空间规划,建立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分工协作、竞争有序的产业区域布局体系,在产业总体布局上,要着力在石太高速以北、京深高速以东、滹沱河沿岸区域发展一产特色项目,带动全区农业稳定发展;在二环路外侧,石太高速以南、京深高速以西区域内以及307国道沿线区域,以发展壮大“六个工贸小区”为重点,全面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在东、北二环路以内区域,以建设“中山东路龙型商贸街”、“特色市场群”、“成片大开发”为主导,全面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立足区情,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区”之路。重点依托我区二十家工业“小巨人”企业,加快医药、家具、玛钢等“六个工贸小区”的建设步伐。医药产业依托高营集团、华兴医药等优势品牌企业,重点抓好赖氨酸、土霉素等项目的建设以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支持我区医药企业与驻区的华北制药、河北制药等知名企业进行横向联合,提高产品研发能力,逐步实现由原料药生产基地向医药中间体、制剂药生产基地的转变;家具制造业作为我区**的一个战略重点,力促其扩张规模、扩大影响。要以顺心家具、万高家具、米氏家具、六郎家具等品牌为重点,在项目建设、市场营销、扶持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力争在**期间培育出1-2个全国知名品牌,成为重要的家具生产、贸易、出口基地。同时,抓好玛钢、保温材料、环保、织染等产业的发展,力促我区的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3、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扩大总量,调整优化结构,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并以此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期间,以全面建设“中山东路龙型商贸街”项目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服务行业;优化房地产开发的层次和布局,使住房结构适应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避免出现积压。抓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适度建设一批小康型住宅,发展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建立业主自治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物业管理体制,积极发展房地产经纪、中介、住宅设计、装修等配套服务,努力刺激居民住宅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家政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医疗、养老托老等行业。积极构筑有利于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进一步加快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依托“十大市场群”建设,全力培育我区特色市场。认真抓好鑫顺石材市场、鼎坚装饰材料市场、和平路装饰建材广场、国际汽车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市场项目的建设,努力发挥集群、规模效应,提升市场的品味和档次。

4、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建立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依托“六大农业特色基地”建设,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优势,推进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重点抓好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特色农业品牌项目建设,同时在滹沱河南岸打造一条集农业休闲、娱乐、采摘、餐饮等为一体的观光旅游产业带。要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各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行畜牧业养殖规范化管理。

5、实施城镇化战略。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小城镇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从我区实际出发,抓好西兆通镇的小城镇示范区工作,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全面城镇化。在小城镇建设中,努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村市场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业,繁荣小城镇经济。建立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鼓励农民到城镇定居、经商办企业,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投资,积极争取国家小城镇建设资金,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小城镇建设机制。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1、从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抓好资源利用、消耗、废弃物产生、资源再生、社会消费五个环节,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企业层面。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减量化。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物最终处理量。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企业“小循环”。

产业层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用先进适用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鼓励和引导行业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区域层面。探索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农村、行业与行业间生态链接的有效形式,培育发展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产业,推进服务行业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资源节约,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消费观念。从区域和社会层面上实现一、二、三产间的物质循环和流动,构建区域“大循环”。

2、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核心是节约资源,将节约贯穿于各项发展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在资源开发、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建立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节能型工业和低耗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积极倡导节俭、合理、适度的消费理念,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绿色消费,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以建立节约型政府为主导,创建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企业和节约型家庭,达到建设节约型城区目标。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走土地资源节约化、集约化利用的道路,缓解经济发展与土地供给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根据我区实际,一方面要按照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要求,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档案、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另一方面,在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的整合,挖掘闲置土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程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1、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合资、增量改制扩股等形式融资,增加社会、民间资本的参与率。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消除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保障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平等竞争,参与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和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3、围绕京津冀经济圈的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抓住南资北移和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利时机,按照“以我为主,优势互补,主动服务,迎接辐射”的原则,通过提供服务、接受辐射、加强联合、产业转移和差别竞争等方式,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对外衔接的基础平台,加强对外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4、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加快出口市场多元化拓展步伐。鼓励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向境外拓展,建立营销网络、生产加工基地和资源开发基地,带动技术、设备、劳务出口。促进企业和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在经济的竞争力和抗冲击能力上要有较大提高。增加重要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多方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5、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医药、环保、高新技术以及农业等领域。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招商力度,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全方位引进外资。进一步完善城区信息、运输、中介服务、人才供给、就医保健、教育等服务体系,营造富商、安商、亲商的良好环境。

(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更多地吸纳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和城镇输出。正确引导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切实保障妇女平等的就业权益,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增加不同层次妇女就业人数。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逐步形成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保障等多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和有效运营、严格管理机制。通过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增加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保险的覆盖面。

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社会化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大社会救济力度。鼓励社会互助,发展慈善事业和老龄产业,抓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扩大老年公寓规模,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使老人颐养天年。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和生活保障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扶弱助残的良好风尚。

此外,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目标,全力推进星级社区建设工作,并以此带动社区服务工作的全面进步。

3、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以打造“健康长安”为目标,积极推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等服务体系,保证卫生需求。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创建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大预防保健力度,重点做好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等高危害性传染病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抓好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乡镇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依法加大对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和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改善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高标准打造城区夜景亮化工程,重点抓好中山东路、和平东路、裕华东路、体育大街以及青园街等标志性街道夜景建设。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注重特色景观,建设精品工程,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路畅”的生态城区。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加快绿化等社会服务行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步伐,公开向社会招标,引进多元投资机制和竞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提高城区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投资效益。

5、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态体系。按照省会建设城市园林系统、城市绿化美化系统、绿色通道系统、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和城市景观水系生态系统五大系统的要求,在城区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工作力度,努力营造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区景观。农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文明生态村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努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着力构建和谐长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加强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为重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1、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把建设适应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用人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和人才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努力造就一支以高素质政府公务人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专家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加大政府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引导全社会增加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推动人力资本优势的形成。

2、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集中力量加强对优势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力求在医药中间体及其深加工技术、奶牛养殖技术以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推进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体系,做好科技成果的评审和奖励工作,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运行新机制,进一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学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调整优化教育结构,逐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三教”统筹、结构合理、协调和均衡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盘活现有办学资源,稳妥推进公办学校办学体制的改革试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资教育,进一步形成布局合理、资源集聚、管理科学的教育新格局。

4、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出生质量,防止性别比例失调。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大力提倡优生优育。

5、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城区的美化绿化,搞好滹沱河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对水污染源的治理,进一步做好地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大气污染源治理力度,控制能源消耗规模,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大力发展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抓好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治理,加大建筑噪声查处力度,对部分地区交通干线两侧逐步建设隔声屏障。生活垃圾全部实行袋装化,推广分类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严格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

6、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继续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充实辖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双百”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社区、企业、村镇、广场、校园等多层次文化体系,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

严厉打击色情演出、盗版经营、赌博、封建迷信以及网上不良文化信息经营活动,规范文化市场行为,优化文化市场经营环境,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健康、活跃、有序发展。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完善基层体育组织,加大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投入力度,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身体素质。

7、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科普宣传,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广泛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要求,抓好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大力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完善诚信机制,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通过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在全区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舆论氛围。

8、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扎实推行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重视做好派、工商联和各族各界人士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落实我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为妇女、儿童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失业职工、无业居民、残疾人、进城农民工等相对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9、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大依法行政、依法治区的工作力度,加强执法、普法及法律监督工作,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遏制司法腐败。

10、努力维护社会稳定。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消防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治理,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坚决防止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机制,努力将信访苗头化解在基层。同时,积极推进统计、审计、残联、人防、工商管理、技术监督及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国防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等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