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防治地质灾害方案

时间:2022-09-18 11:46:00

导语:县防治地质灾害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防治地质灾害方案

前言

1、为防止、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县人民政府、县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2、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3、本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指导原则: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保证重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年,我县属正常气象年份,主汛期降水偏少,且雨量分散,没有引发大的地质灾害。全年共发生地质灾害4起,其中一起滑坡损坏房屋4间,一起崩塌毁坏林区公路40米。

一、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方案

根据近20年来全县发生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条件相关资料,结合2005年所作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综合分析,在全县划定3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5个地质灾害次易发区,其区域范围、面积、地质环境条件详见“**县地质灾害防护区说明表”。

1、西华山—浮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易发区

2、洪水寨—荡坪—漂塘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易发区

3、左拔—樟斗—下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易发区

4、青龙牛绳岭滑坡次易发区

5、吉村—沙村;吉村—河洞、内良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次易发区

6、浮江—生龙口公路沿线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次易发区

7、大合—大江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次易发区

8、县城周边崩塌、滑坡、泥石流次易发区

二、**年度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重点防护区

(一)降雨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年总降水量略多于常年,总降水量为1600—1700毫米。春季降水量略偏少,汛期雨量接近正常,为700毫米左右,汛后期(6月下旬—7月初)有降雨相对集中期,汛期结束期在7月上旬前。总之,今年虽属正常气象年份,但降雨时空公布不均,有小流域洪涝发生,多山洪突发,盛夏台风较活跃。

(二)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水文部分降雨趋势预测意见,综合我县多年来降雨强度概率分布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调查结果分析,预测我县今年汛期由降雨因素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和强度在总体上高于或接近常年水平。同时,由于汛期我县雨量偏多,有降雨集中期,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敏感区域(易发区)在强降雨过程中可能发生局部地质灾害。由于近几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降雨中长期预测变数大,因此,对未划入地质灾害易发区和次易发区的区域,未被气象部门预测到的多年暴雨中心区域和多年来台风入境路线区域,也应结合地质环境条件给予关注,加强监测和防范。

预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地区或地段有:西华山—荡坪—漂塘—下垄至杨眉寺断裂带;省属四矿和县属矿山采空区、废石堆、尾矿库;青龙牛绳岭、吉村、池江坳、新城分水坳、南安镇、浮江等地区。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

1、重点防护区:境内河洞、内良、吉村、浮江、左拔、樟斗等6乡(镇)大部分范围及其它5个乡(镇)小部分范围,分布在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类型区。该区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地层岩性以变质岩、花岗岩为主,表部松散及风化层较厚,且矿业活动频繁,尤其是老矿山点多,废石及尾矿堆积分散,其特有的地质环境往往在降雨因素诱发下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区内各居民点,开采矿山及重要工程设施(水库、公路)地段的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多,稳定性较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多,区内仍有可能相继出现新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

2、次重点防护区:池江红层盆地及其侧缘,即新城、池江、青龙、黄龙、南安等5个镇的大部分或部分范围。本区地貌类型以侵蚀剥蚀丘陵高岗和侵蚀河谷阶地为主,地势相对低缓,地层出露以第三系、白垩系红色碎屑岩为主,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为主,且多分布在低山与丘陵过渡地带。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会引发地质灾害的某个因素,少数地方甚至可以产生较大级以上的灾害。

重点防护区和次重点防护区的具体位置、范围、面积、地质环境条件特征、灾害现状、防护内容详见“**县**年地质灾害防护区说明表”。

特别提醒:由于降雨中长期预报概率较低,各地要密切注意当地的实时天气预报,并掌握实际降雨量动态,当出现连续大雨或暴雨,未列为重点、次重点防护区的地质灾害敏感地区(易发区、次易发区)也应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和防范。

(四)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

**年全县需要加强监测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隐患点共计59处,其中河洞乡3处、内良乡4处、吉村镇6处、南安镇8处、黄龙镇6处、左拔镇2处、樟斗镇4处、青龙镇5处、池江镇5处、新城镇8处、浮江乡8处。

三、防灾行动方案

(一)汛期调查与汛期应急调查

1、汛期各乡(镇)人民政府、矿山企业要组织力量对地质灾害点情况进行排查,核实危险点、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程度等。

2、各乡(镇)人民政府、矿山企业要明确重点防护区段和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提出防范措施,落实防灾责任。

3、做好汛期应急调查工作。应急调查由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进行。

(二)监测与巡回检查

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和重要防护区段由所在乡(镇)、村负责监测工作,并明确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监测内容及方法,落实监测人员。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由工程建设部门、单位负责监测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矿山企业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要防护区段的巡视检查工作,汛期巡检一般每天不少于2—3次,重要地区、重要时段要加密巡检。如发现重要异变情况,要按照速报要求及时上报。

(三)预防、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重在预防。县地矿、国土部门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搞好农村建设用地规划,避免新建农宅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1、所有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行治理;暂时没有条件治理的,要采取防范措施,避免灾害发生,并制定治理规划。由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要及时通知、监督建设单位进行治理。

2、做好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险情预报工作。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

异变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

临界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显著扩大或者有其他明显征兆者。

汛期地质灾害险情预报,由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对重要险情要及时作出预警预报。

(四)准备与避险

1、对预警点,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做好技术防范指导工作。

2、预警点所在乡(镇)政府要立即成立防灾领导小组,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制定具体的避险、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必要的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抢险救灾的物资准备工作。

3、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级险情,处在地质灾害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近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出现临界险情,受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作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对临界险情不好判断的地质灾害险情,按临界险情方案运作。对灾害影响范围内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路线,军事设施、水利水电和通信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灾发地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查明灾害范围、活动情况、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现场监测,必要时施行交通管制;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被压埋人员,实施应急简易工程措施;卫生部门要迅速组织急救人员抢救伤员;交通、水务、通信、电力、建设等部门要保证抢险救灾的交通、通信、供电等后勤急需,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有关基础设施;民政部门要做好灾民转移安置抚恤工作;灾民安置点要做好地质灾害环境评估工作,避免二次灾害发生;公安部门要做好灾害发生地公共秩序的维护工作。灾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按速报制度要求,向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速报灾情,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向上级主管部门速报灾情。

四、实施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各乡镇、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指挥到位。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乡(镇)人民政府、矿山企业要制定地灾防治方案,建立地灾应急队伍。要在县政府领导下,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灾的具体工作。有关的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在地质灾害严重的乡镇,应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为首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组织协调所在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地和灾区,要建立前沿防灾救灾指挥机构。

(二)加强监测预报,实行专防与群防相结合。

全县监测预报工作由县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矿山企业要尽快落实本区域监测预报组织,建立工作制度和联系制度。要根据已查出的危险点、隐患点,层层落实防灾预案和群测群防措施,将防灾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落实到乡(镇)长、村干部和隐患点村民。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保证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必须的投入。

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发生条件比较复杂,防御地质灾害的最终成效有赖于全民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矿山企业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加强对防灾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科学防灾减灾能力;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及时予以制止、纠正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已经造成危害的,要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要切实保障汛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所必须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费,以保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