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农资工作方案

时间:2022-09-16 03:14:00

导语:整治农资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整治农资工作方案

为推进全市农资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根据省农委《**年全省农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年全市农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市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农业部《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强化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和提高监管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农资专项整治基础建设,着重抓好农资市场准入、依法监管和案件查处,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快诚信体系和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步伐,促进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的经常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监管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力争使全市农资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放心优质农资覆盖率显著提高;农资诚信制度建设和农资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农资市场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农业部门农资监管执法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理整顿

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和有关农业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实施行政许可,加强许可后的监督,把好农资市场准入关,强化农资产品的源头监管。一是继续依法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理工作。市、县(区)农业部门要组织一次对辖区内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理整顿,对已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但资质条件发生变化或存在违法行为和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或依法注销、撤销许可;对无照无证生产经营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摊点,坚决予以取缔。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加大与所属或以农业部门名义挂牌经营的农资经营单位的脱钩力度。8月中旬,各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本单位开展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理整顿工作总结上报市农委。二是严格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对需要经过审定、审批或许可的农资产品,各级农业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条件、程序和标准,严禁降低标准或越权审定、审批、许可。坚持“谁许可、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许可机关的责任,加强许可后的监督。

(二)突出重点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农资批发市场和县、乡、村农资集散地的检查力度,在春耕、秋种等重要农时季节开展拉网式检查,重点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水产苗种为重点,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另外,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继续加强农机配件、剧毒杀鼠剂、渔机渔具的专项整治,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经营,生产、销售未经登记、审定、批准使用的农资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及伪造、涂改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地址、有效期、有关质量标识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种子监管重点:以杂交水稻、抗虫棉、杂交玉米、杂交油菜和小麦等农作物种子为重点,在春耕和秋种前,集中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整治,突出种子市场质量抽查,重点查处未审先推、乱引种、虚假广告、超范围经营、无证生产经营、未按规定建立经营档案、包装标签品种介绍与审定公告表述不符等违法行为。

农药监管重点:以杀虫剂、杀菌剂和种子包衣剂为重点,加强市场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农药标签监管力度,重点查处无证生产、添加未登记成份、扩大防治作物和对象、随意更改农药毒性标志、一证多用及假冒或伪造农药登记证号等行为。继续开展禁用限用农药专项整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药使用行为的检查力度,坚决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违法行为。

肥料监管重点:以复混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及叶面肥料为重点,加强对肥料产品的登记证、包装、标识、宣传内容检查,重点查处未经登记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的产品及质量不合格产品。同时,强化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推进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肥料。

兽药监管重点:继续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严格兽药市场准入制度,重点查处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非法生产兽用生物制品及违法制售假劣兽药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用疫苗质量监管和打假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禁用兽药违法活动。

饲料监管重点:继续开展饲料市场和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查处无批准文号的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产品,取缔无证生产企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饲料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涉及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饲料大案要案的查处。

水产苗种监管重点:在苗种繁育期间,以落实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制度为重点,组织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无证生产行为,维护水产苗种生产经营秩序。依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安徽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实施意见》,严肃查处苗种生产环节使用呋喃唑酮、氯霉素和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在重点渔区,开展苗种检验检疫工作,防止重大疫病发生,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的行为。督促、指导苗种生产企业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建立可追溯制度。

(三)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农资市场产品质量抽检制度,积极筹措经费,在关键季节结合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质量抽查,提高抽查密度,扩大抽查范围,防止不合格农资流入农村。有条件的县(区)要逐步推行农资质量例行监测,依托各部门所属或社会质检机构,在重点农资集散地和农资市场建立固定质量监测网点,对不同农资品种实行产品质量定期检测和跟踪监督,准确把握当地农资质量状况,提高农资质量预警能力。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

一是拓宽案件发现渠道。各级农业部门在认真组织开展农资市场监督检查的同时,要完善案件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举报农资违法行为。省农委正在与省电信部门联系,将在上半年开通“12316”公益服务电话,市农委也将与市电信部门联系,年底前争取开通“12316”公益服务电话,以更加有效、便捷地受理、查处群众举报投诉的农资违法案件。二是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对大案要案要组织力量集中查处,按照“五不放过”原则,抓源头、端窝点、打惯犯、重惩处。实行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加强跟踪指导,切实加大打击力度。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构成犯罪的案件,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加快案件审理,严惩违法犯罪分子。三是坚持案件上报制度。各级农业部门都要加强农资违法案件的统计上报工作,坚持春耕秋种期间周报制度,3月中旬至5月中旬、9月初至10月底每周上报一次统计报表,其余时间每月上报一次,大要案随时上报。今后市农委将把案件查处和上报工作作为考评各市农资整治工作以及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

(五)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产品和诚信农资企业推介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关键季节放心农资产品的推介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在春耕、秋种前,组织放心农资产品和诚信农资企业推介以及优质农资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引导农民购买放心农资,激励农资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二是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根据省农委的部署,全市农业部门将于3月11-17日组织开展第三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月12日,市农委将在淮上区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启动仪式和现场咨询活动,随后分别与三县联合开展宣传周的有关活动。三是加强农资广告宣传的监督检查。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配合工商、质监部门加大对本地农资广告宣传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虚假农资广告的违法行为。对不按法定要求审定,只收费不审查的广告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工商、税收、信贷、质监、商务、供销等有关部门配合协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有关扶持政策,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农资连锁经营,大力支持引导,稳步推进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

(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建设是近两年我市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要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档案。上半年,各县(区)农业部门要对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门店认真开展一次调查摸底,掌握基本信息,对生产经营者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及时更新。二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各县(区)农业部门要综合农资市场主体资格、质量抽检、市场检查、守法经营情况、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信息指标,研究制定诚信评价的标准和办法。三是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市场主体诚信情况。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鼓励和宣传;对失信和具有不良记录的企业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列入重点监测检查对象;对多次违法违规、信用差的企业,要向社会公布并进行重点监控。四是引导农资行业自律。积极培育农资行业协会或自律性组织,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提倡和引导农资行业内部推行守法经营或质量公开承诺制,树立诚信经营意识,督促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经销台帐,实现可追溯管理。

四、重要活动

1、召开全市农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和秋季农资整治工作会议。3月上旬,召开全市农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总结2006年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年全市农资整治工作。9月上旬,召开秋季农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部署农资整治秋季行动。

2、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根据省农委部署,3月11日-17日在全市组织开展**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月12日市农委在淮上区举行启动仪式和现场咨询活动。

3、组织农资产品质量抽检活动。市农委政策法规科牵头、委属有关单位配合,春、秋两季分别开展一次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和饲料产品质量抽检活动。

4、组织放心农资产品和诚信农资企业推介会。组织开展1-2次推介活动。

5、组织春、秋季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督查。4月下旬和9月下旬,市农委会组织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方式,赴县(区)开展春秋季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监督检查。

6、组织开展农资选购、使用广播讲座。与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作,组织农资专家在春、秋两季分别开展1次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和饲料产品选购和科学使用广播讲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增加执法工作投入。要积极争取财政增加对农业执法工作的投入,要保证办公、办案和质量抽检经费,配备必要的通讯、交通、取证等设施。二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加强教育、培训,从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执法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入手,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农业执法队伍。三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要健全内部各项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保证执法工作公正、高效、廉洁。

(二)加强协调配合。要切实肩负起农资专项整治工作的牵头职责,要进一步增强协调配合意识,与发改委、公安、工商、质检、供销社等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县级农业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信息,建立信息共享、案件会商和联合查处机制。农业部门内部综合执法机构与种子、植保、土肥、畜牧、渔业等有关管理机构也要紧密合作,相互支持,认真组织落实好各项整治措施和监管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的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以及采取举办培训班、送法下乡、印发宣传材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民、农资生产经营者宣传农资经营有关法律法规、农资辨假识假和科学使用等知识,积极组织开展推介优质放心农资产品活动,曝光假劣农资产品和违法生产经营者,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