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体制改革方案
时间:2022-09-11 06:21:00
导语:兽医体制改革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加强兽医工作,确保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生态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56号)、省编办《关于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机构编制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皖编办明电〔**〕10号)和省编办《关于蚌埠市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皖编办〔2007〕13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主要目标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通过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县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组建怀远县畜牧兽医局,为县农委管理的副科级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
(1)贯彻和执行国家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2)研究畜牧、兽医、饲料行业发展政策,编制行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
(3)组织指导、实施畜牧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组织实施畜牧业、饲料业和兽医经济建设重大项目。
(4)贯彻执行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促进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负责畜牧业、饲料业统计和形势分析及市场信息管理。
(5)负责(指导)畜牧、饲料业的产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畜产品(饲料产品)质量监督、认证工作。
(6)制定全县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制定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预案;负责动物疫情管理工作,组织动物疫情监测、报告、调查、分析和评估工作。
(7)依法开展种畜禽、兽药、饲料、草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8)指导、管理和监督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9)负责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以及动物诊疗行业的管理;负责畜牧、饲料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
(10)组织实施畜禽遗传资源、畜产资源、草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11)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12)研究提出并组织落实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措施;负责行业重大技术改造工作。
(13)负责有关单位的业务归口管理工作,以及相关工作。
(14)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组建怀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县农委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行政执法工作。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稳定畜牧技术推广体系。
撤销县畜牧业局,组建怀远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挂怀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牌子),为县农委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承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编制并上报;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负责畜牧业重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参与畜禽饲养、草业、品种改良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并组织实施,提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开展畜牧业职业技能鉴定。
(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调整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职能,成立乡镇畜牧兽医站,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畜牧兽医局统一管理,站长由县农委、县畜牧兽医局考核,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后任命。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人员从乡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划转。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疫情报告等政府公益性职能,协助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兽药经营监督管理,协助乡镇政府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按照省编办《关于加强全省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通知》(皖编办〔2005〕84号)的要求,每1000个农户配备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是:分户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承担对动物的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协助做好产地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和报告、畜牧生产统计等。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由县乡两级承担,省级财政给予补贴。乡镇政府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和持证上岗、年度考核制度。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工作。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对兽医工作的投入,逐步建立起科学、稳定的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将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建立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制度。一是建立县、乡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交通通讯工具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二是设立县、乡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及强制扑杀补助。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乡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五、队伍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现有国家兽医工作人员通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证、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
(二)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凡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取得执业资格。通过建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兽医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六、组织实施
成立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县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担任,县编办、农委、发改委、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在2007年10月底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