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方案
时间:2022-09-11 06:19:00
导语:小麦高产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扎实推进第三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实现全县小麦生产水平的新突破,根据皖政办秘〔2007〕35号文件精神,结合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50万亩,单产确保稳定上年水平,力争增长3%,北部高产地区要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中南部稻茬麦地区要力争实现新突破。
(一)产量目标:全县小麦单产比上年增长,达到410公斤,其中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单产目标500公斤。
(二)增产目标:通过主攻单产,全县150万亩小麦增产粮食0.36亿公斤。
(三)质量目标:全县小麦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10万亩,优质率70%以上。
(四)技术推广目标: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亩均播种量旱地降到10公斤以下,稻茬降到14公斤以下;机条播面积达到8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0%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95%以上;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推广度达到100%。
(五)预期效益: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病虫害防效提高10个百分点,亩均播种量降低5公斤以上,每亩综合节本30元以上,每亩增收小麦12公斤,每亩节本增效60元,新增经济效益0.7亿元以上。
二、主要内容
认真落实防冻害、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的“四防”要求,从品种和技术配套两个途径入手,进一步扩大、提高四项关键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实现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新突破。
(一)全力突破播种质量。优化品种布局,北部以半冬性的强筋小麦“烟农19”为主导,南部稻区以春性品种“偃展4110”为主导,积极扩大半冬性品种比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大力开展“少用十斤种,增产百斤粮”活动,通过扩大机条播行距等综合措施,进一步把播种量降下来。积极推广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在核心示范区内实现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率达100%,做到适期、适墒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二)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步伐。小麦良种补贴区要率先实现优质化。从落实“四防”要求出发,易倒伏、易冻害、易感病、品质差的品种原则上不得作为主导推介品种。要切实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和质量抽检,严防未审定和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
(三)全面强化田间管理。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施拔节肥技术,突出抓好以“两病两虫”(纹枯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的小麦病虫害防治,大力推广后期“一喷三防”。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核心示范区建设步伐。坚持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的要求,大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建设。在巩固已建32万亩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新建核心示范区30万亩,比上年扩大14万亩。核心示范区要做到:有明显的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技术人员驻点服务、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组织观摩活动计划,创新攻关服务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统”的功能,使示范区内各项技术推广度达到100%,提高示范区小麦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水平,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应。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以乡镇为单位整建制实施,力争三年轮一遍,加快推进小麦良种化、优质化和专业化生产。坚持“三结合”(项目建设与秋种工作、小麦良种补贴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相结合)、“三倾斜”(投入资金向秋种项目倾斜,良种补贴向基地倾斜,技术力量向基地倾斜),积聚政策、资金投入和技术优势,建设一批高标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示范补贴资金与关键技术直接挂钩,在确保到户的前提下,由县政府制定具体挂钩办法报省备案后组织实施。
(三)加大基础性服务和生产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小麦品种展示和新技术试验力度,完善苗情、墒情、病虫情等“三情”监测,巩固以农场和良种场为主体的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基础性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强化专家联系大户制度,提高技术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提高大户的生产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提高技术服务的覆盖面,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继续开展小麦超高产竞赛活动,挖掘小麦增产潜力。
(四)构建攻关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和发展小麦种植大户,提高小麦生产规模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小麦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载体、组织功能,提高小麦组织化程度。扶持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等方式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提高小麦产业化程度。发挥现有技术人才资源,积极组建农机、配肥、植保等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一防治等专业化服务,提高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加强攻关活动的组织领导。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秋种及小麦高产攻关工作制度。成立县秋种及小麦高产攻关督查指导组,负责高产攻关活动的决策、协调和实施管理,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县直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合力攻关。各乡镇要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协调落实好惠农政策,制定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小麦高产攻关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