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方案

时间:2022-08-31 05:47:00

导语:课程改革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内正在进行的非常重要的改革。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国计民生。而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所在。要确保在这次改革中稳操胜券,首先就必须要考虑农村课程改革的阻碍因素,这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结所在。

阻碍课改顺利进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队伍建设

毋庸讳言,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队伍是确保课改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但目前的队伍建设显然还不足为课改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足的保障。

(一)目前领导班子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不均衡

虽然有相当多的领导同志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对新的教育理论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但仍然有部分的领导同志围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有着这样的领导,就必然会把教师们禁锢在应试的圈子之内,课改也就必然是纸上谈兵。

2、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不均衡

受领导干部本身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制约,所产生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部分领导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捉襟而肘见,顾此而失彼。有的热衷于抓后勤、抓经济,忽略了对教学的管理;有的善于用条条框框来管理,忽略了教师的人本因素;有的一门心思地拉关系,成为教坛上的政客;有的不思创新,不能履行职责;更有甚者追逐奢靡,作风败坏……这样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队伍是绝对不可能的。

3、依法治校、廉洁治教不均衡

“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威而畏我廉”虽然是封建王朝清官老爷的执政名言,但在今天仍然有它积极的意义。受市场经济、拜金主义的侵蚀,教育也不是一尘不染的净土。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问题诸如职称评聘、年度评优、工资晋升、奖励荣誉等问题的处理上,部分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利,不厌其烦地为自身、为子女、为亲属谋求各种利益,也就失去了起码的公平和公正,在教师队伍中弥散着不满和怨气。这样的队伍也就必然是一支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打赢课改攻坚战也就成了镜花水月。

4、年龄结构不均衡

近年来,在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与调整中,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被提拔到领导岗位,在干部队伍建设的年轻化上有所突破,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有老同志还勤勤恳恳地坚守在领导岗位上。当然,有部分年轻的领导干部心里年龄偏老,瞻前顾后,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也是客观存在。

(二)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打破与重建尚需时日。

观念的转变绝非一时一事。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也进行了若干年,但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从教育教学组织到教育教学方法,从教育教学评价到教育教学效果,或多或少地总要留存应试教育的阴影,也就是有人戏称的“应试教育阴魂不散”。究其缘由,还在于我们的部分教师从思想、认识等方面的保守和顽固。有句话说“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教育改革日渐深入,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经验性成果。我们的部分教师还意犹未尽地驻留在填充和灌输之中,所缺乏的就是教育改革舍我其谁的果敢和从容,所缺乏的就是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和坚持。这样我们的教育,就必然是家长不满意的教育,就必然是社会不满意的教育。有了责任的触动和激发,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就成为理所当然。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完成。

2、教师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总体偏低,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1)教师整体能力偏弱

十年对教育的冲击不仅仅表现在十年当中,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需要大量的教师,而在当时,原有的教师数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矬子里面拔大个”,民办教师应运而生。这些教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不能否认,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素质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责任心也比较强。但总体上说,这些教师毕竟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责任心强的,善于自我学习与提高的成为了教育中的骨干和中坚,但还是有一部分教师责任心不是很强,又不善于学习和提高,在加上家里农活和单位工作两头忙,结果就成了落伍者。特别是在教育改革到来的时候,就必然成为老大难。

(2)自费教师滥竽充数

仅从新惠师范来说,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招收学生普师班,经过三年的学习,这些学生在教育教学岗位的早已成了教育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我们地方教育的顶梁柱。但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师范学校开始招收自费生,其中的部分教师虽然经过了四年的学习,但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先天的缺点和不足便很快地暴露出来:基本功差、教学水平低,而且有相当的自费生自我感觉良好,既不善于向老教师学习,又以师范毕业生自居,教育教学好大喜功,工作如蜻蜓点水,只能是滥竽充数而已。

(3)敬业精神偏差

教师虽然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在这个光环里,还是有部分教师缺乏真情的投入,老牛赶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还常常横向比较,满腹牢骚,见异思迁,不能立足本职。既不能静下心来研究业务,又不肯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这样就势必造成了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下降。

3、年龄结构老化,新补充教师由于受编制等因素的影响使队伍建设后继乏人。

在农村教育队伍中,四十五周岁以上的教师占50%以上,男五十五、女五十以上人员占15%至20%。三五年内,这些教师即将退休。而从二○○二年开始补充的教师至今无编薪少,从教师进修学校毕业的英语班的部分学生有的还没有上岗。一方面是专业人才的匮乏,比如还有不少学校至今没有开英语课,一方面是人才的闲置。供与求的矛盾只有期待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

4、骨干教师匮乏,学科教师难以配套。

在农村教师队伍中,特别是在农村的小学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明显匮乏。由于受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小学教师多数成为全科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部分学科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而中学教师队伍中又很难做到学科配套,即使是主要学科,在一些学校内也很难做到科科有骨干。这样即使在部分学科有优势,但从整体上评价,优势将大大弱化。

二、评价制度

目前,在教师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学校,社会评价教育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应试教育阴魂不散,高考、中考的指挥棒魔力无穷。补课办班风起云涌,特长班加强班如雨后春笋。正如有人戏言的:千道理、万道理,学生考上是硬道理;这个法、那个法,考试成绩是宪法。

1、教师评价学生

教师不能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还是有不少的老师喜欢“五分加绵羊”的学生,而那些有主见、有创造性、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常常使教师“难堪”,很少受到教师们的厚爱。这样就很难说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应有的教育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2、家长评价教师和学校

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很多来自功利。我的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的偏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成绩上有所上升,教师就是好教师,学校也就是好的学校。而一旦对某个教师或学校领导的做法有所看法,即使是教师或学校为推行教育教学改革而进行的一些方法上的改变,使他在短期内难以确定学生成绩是否提高,那学校也不是好的学校,教师也就不是好的教师了。

3、社会评教育

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一方面来自家长形成的舆论潮,另一方面还来自政府对教育的引导和评价。作为学校,如果在教育教学上进行的改革没有获得家长或当地政府的首肯,那绝对是“猪八戒端盘子——又落忙乎,又落丢人”。而在政府行为上来说,由于部分领导在一段时间内,将教育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包袱,自然就有这样的意见:你就好好教学,多考上几个学生,其他就“狗长犄角——少整那羊(洋)式子了”。

三、经费投入

工资上划到县,确保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从一定程度上大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在工资上划之前拖欠的工资,多的超一年,少的也有四五个月,这些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将很好地解决教师参加课改培训的学资矛盾,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师生活困难。另外在公用经费的拨付、教职工药费的发放等在部分乡镇也明显存在问题,大型的基建项目资金不到位,布局调整的规划难以落实,已建项目由于资金拖欠引发矛盾,部分乡镇领导把公用经费转移到校舍建设上去,致使学校保运转已经困难重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的愿望,因为经费紧张也只能是忍痛割爱、望“训”兴叹。

公用经费上划后,实现教育系统内部管理,这些问题将有望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