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方案

时间:2022-05-08 04:52:00

导语: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促进我州中小企业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推进我州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我州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我州是云南省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是云南省的老工业基地。建国以来,红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已形成以烟草工业为支柱,以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建材、食品等工业为骨干,包括33个行业且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已居于首位。2003年全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207亿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20:50.1:27.9,三次产业就业结构72.9:9.9:17.2,城镇化水平26.6%,从总体上看,红河州已具有工业化初其中的典型特征。在红河州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活力强劲,对扩大就业,培植税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3年底止,我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户,其中:大型企业4户,中型企业35户,其余均为小型企业;建筑企业92户;商业服务企业610户,其中:批发业务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0户,零售业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1户,其它社会服务企业509户。二产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91.6亿元,占全州gdp的44.2%。全州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54.5亿元,其中大型企业3.64亿元,中型企业48.9亿元,小型企业1.95亿元。全部在岗职工人数23万人,其中:中小企业从业人员18.17万人,占全部在岗职工人数的79%。

2003年,全州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784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0.49%,春中“三资”企业7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8%、私营企业2104户,同比增加13%,个体工商户76226户,同比增加10.78%,实现增加值68.8亿元,同比增加29.3%,其中:个体私营企业26.28亿元,同比增加9%,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州gdp的比重3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3亿元,同比增加10%,其中:个体私营企业24.24亿元,同比增加8%;上缴国家税金5.06亿元,其中:混合制企业1.5亿元;“三资”企业0.74亿元,个体私营企业2.82亿元,同比增加14%;上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为26.12%。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州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私营企业不断壮大。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为95年的18倍,资产达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6户。二是非公有制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形成。我州有16户私营企业列入全省100强私营企业,占16%。云南高原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州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私营企业。三是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如泸西县红河森菊生物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co2超临界植物萃取工艺,从天然除虫菊中提取菊脂填补了国内空白,弥勒康和集团公司与院校合作“植酸酶”产品都是科技含量高,有市场的产品。四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展。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州一些私营企业已初步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阶段,向其经领域延伸,逐步渗透到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轻工、建材、冶金、电力等众多领域,少数私营企业逐步向外向型企业发展。以民营、私营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展的重要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构性矛盾突出、支柱产业单一。从产业结构上看,烟草工业在全州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实现利税等重要指标中的比例分别高达32%、59%、85%,烟草工业一旦出现闪失,对红河州经济的冲出将非常严重;从产权结构上看,国有经济成分过高,分布领域过广,相当一部份企业缺乏活力,运行机制不灵,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应对无力;从企业组织结构上看,大型企业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影响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太少,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结构趋同,产业集中度低,效率不高。

2、技术装备落后,工业创新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全州除烟草及配套产品和个别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化工企业外,多数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机电、轻纺等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趋萎缩。

3、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严重匮乏。根据对我州329户企业进行的调查,经营管理者中初中学历占第一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总数的0.48%,只有小学文化的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善经营、懂管理、有战略眼光、精于策划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当缺乏。在全州各级主要经济管理部门中,主要领导干部和主要业务干部中学经济懂工业的比例也不高。由于多数企业效益较差,缺乏吸引力,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现代企业急需的各类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缺少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带头人,使我州的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难以应对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4、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建设滞后。以高速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州多数公路等级低,没有机场,没有准轨铁路,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难以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工业园区刚刚起步,一时还难为投资商提供场地、交通、水电、信息网络等硬件设施;在经济环境软件建设上,服务体系不完善,政出多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投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引进外资和招商力度不够;由于金融部门的利润取向和中小企业的利润取向相矛盾,多年来我州中小企业创建和发展难以得到银行和金融部门的支持。

5、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差、深化改革难度加大。除烟草和涉烟工业及少数行业外,多数中小企业经济效益较差,2002年,在规模以上为149户工业企业中,亏损63户,其中中小企业就占361户,占96.8%,在30548万元的亏损总额中,中小企业亏损了27040万元,占88.5%。由于企业效益差,开工率低,企业下岗失业及隐形失业队伍持续增加,已经达15000人以上。目前应列为产权制度改革的117户国有及国有控投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91.7%,加之企业办社会后勤包袱沉重,继续深化改革难度很大。

二、创办中小企业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遇,国家将重点支持西部地区交通、能源项目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重点工程的投入;同时国家将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加快发展持续产业。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州、县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都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和措施,为红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区位优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贸易区将覆盖世界30%的人口,拥有世界大约40%的外汇储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分别占世界的10%左右,将给中国和东盟带来巨大的商机。中国和东盟之间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合作空间,可以取得互利双赢。云南国际铁路通道昆河段的建设,将使红河州处于中国对东盟国家开放的最前沿,红河州有3个县与越南相邻,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和6条对外通道,因此有可能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实行产业转移最佳选择的区域。这是红河州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它将促进我州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了红河州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我州企业用好用活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进一步利用国内外的资金、人才、技术、把我州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红河州经济超常规发展提供难得的条件。

(三)资源优势

虽经多年的开采,红河州至今仍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2000年止,主要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有色金属379万吨、稀有金属在1万吨以上、黑色金属5000万吨、煤42亿吨、霞石远景储量24亿吨。水能资源也比较丰富,可开发装机容量300万kw左右,全部开发后年发电量可达150-180亿kwh。红河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海拨高差大,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种类丰富多样造就了丰富的多样的植物资源,成为云南植物王国的重要组成部份。丰富的资源为红河州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建设烟草、金属及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资源加工业等群体支柱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办中心企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牢固树立工业强州的战略思想,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聚集发展的原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结构调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园区化聚集整合为手段,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工业的高速增长带动建筑业和一、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红河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工作思路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抓引导、抓扶持、抓服务、抓各项政策的落实,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国内企业广泛合作;借助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亚铁路建设用好两个市场和两资源;借助省委、省政府实施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借助我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退民进的机遇拓展空间,实现低成本扩张,尽快提高和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我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工作目标

最近5年,确保第二产业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年均递增12%以上,到2007年增加值达144亿元;第三产业中中小企业及非公企业年均递增9%,到2007年增加值达76.5亿元。到时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220亿元,占全州gdp的比例达75.6%左右。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奋斗,到2012年全州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377亿元(二产年均增长12%,三产年均增长10%)。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州gdp的比重达77%左右。

四、创办中小企业的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重点

1、着力培育建设群体支柱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

支柱产业单一、产业集中度低是制约红河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巩固发展烟草工业的同时,培育建设冶金及新材料、能源、化工、生物资源加工业成为红河州新的支柱产业,同时下大力气进行行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在每个支柱产业中,做大做强1-2户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竞争力比较强的大型骨干企业。这项工作是工业能否实现高速增长、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关键。

2、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以2000年计,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占了职工总数79%,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上具有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和服务体系建设,已经成立的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资担保体系要尽快投入运行,在运行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度,全面放开搞活企业,大力发展以非公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企业。支持引导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型龙头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关联性强的产业群体,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这是解决劳动就业、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3、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我州生物资源种类丰富,但规模小,加工率低,要把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加工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的连接点,引导鼓励医药、无公害农药、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种植基地及广大农户联结起来,带动农产品规模化种植,以加工业带动规模化种植业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致富、提高全州经济水平、从而从整体上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

4、将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三产发育程度既是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后的一种标志,也是农村人口能否进入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到非农产业、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关键。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在省的支持下,加快个开蒙城市一体化、建设滇南中心城市的步伐,使其在红河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带动作用,与此同时,切实抓好县城和中心镇的扩容提质,使其成为县域经济中心。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和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战略,促进工业向中心城市聚集,向工业园区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为重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二)保障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首先要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建设,要与省的“三纵三横”公路交通网建设紧密配合,积极构建北连昆明、南出河口、东接文山、西达玉溪的高速公路;努力争取云南国际铁路通道昆河段和红河机场早日开工建设,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相互融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从根本上扭转红河州交通建设滞后的被动局面,使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要加快以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三产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构建覆盖全州通向东南亚的高速宽带传输网,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外投资招商的吸引力,为工业和其他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

按照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在省的支持下,建设好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以红河工业园区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园区软硬件建设,坚持锐意进取、大胆开拓、科学规划、主题明确的原则,创新发展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集中起来,下大力气搞好园区的投资硬件建设和完善投资软件服务,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对外招商的主战场,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进入红河州。

园区建设要依法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将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批次转征、按项目供地。一次性整体做好各个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价,简化企业入园程序,努力降低用地成本。

工业园区建设必须按产业集群化的思路,着力在形成产业特色、增强集聚功能、创新功能和幅射功能上下功夫,将政策集中用在能对地方经济发展形成龙头带动作用的少量产业和企业上,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型企业配套协作,特色鲜明、专业性强、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加快红河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羊。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两个省级园区新增地方财政收入及地方分享的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以2002年为基数,5年内新增收入留给园区,用于园区建设。

在集中力量建设两个省级工业园的同时,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战略,在有条件的县和乡镇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办各类特色的乡镇工业园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的开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构筑开放型经济

现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正在调整转移,制造业大量进入中国沿海,导致中国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大流动。我们要抓住机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产业发展平台,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调整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以项目招商的工作方式,着力于投资环境的优化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用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方式,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大突破,大力构筑开放型经济。

4、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

个旧市是对我国经济建设、边疆繁荣稳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工业基地,随着优势矿产资源的减少和经济转轨逐渐积累的经济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增多,已经制约我州经济进一步发展,同时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影响了社会稳定。十六大制定了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的方针。今年以来,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规划和调整工作已经逐步开始实施,个旧市已经制定并上报了改造方案,州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个旧市抓紧向国务院和省的有关领导部门汇报,努力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加快改造调整步伐,尽快促使个旧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发挥个旧工业在红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继续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采取多种形式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股分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依法维护所有者权益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享有的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防止资产流失。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优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

改革要与扩大开放及行业整合相结合,敞开大门,大力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资产重组,吸引州内外和境外大公司参与我州企业的联合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及机制创新。

6、努力推进技术创新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尝试以大型企业或科研机构为核心,首先在材料、化工、建材等行业建立地区性的行业技术服务中心,逐步形成新技术研究开发和新产品开发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步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地区性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建设和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中介、咨询、培训、服务,推动红河州技术创新步伐。

7、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中小型企业

以2000年计,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了红河州工业企业的99%,从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79%,工业总产值占70%,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二三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过程中,具有大型企业无法替代的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及《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放宽所有制的限制,加快“国退民进”的步伐,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中小型企业,放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实行税费、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信用担保公司,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问题,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乡镇企业是红河州中小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对乡镇企业放开搞活的力度,加快对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产业结构上,要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向劳动密集型发展,向专业化发展,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对劳动力容量很大、与大型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8、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落后地区赶超先进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州推进信息化工作要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政府先行一步,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等形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服务,

在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和红河烟厂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带动下,点面结合,组织实施示范工程,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我州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与州内外信息技术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按政府引导支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州域内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实现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社会技术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和企业管理系统的改造提升,促进企业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

为推动我州企业信息化进程,对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的企业,政府将出台有关优惠政策并给予资金扶持。必须适时地鼓励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首先支持鼓励发展电子服务产业,引导专业机构建设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服务平台,推动大中型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为全州企业开展网上交易奠定坚实基础。

9、实施开放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实施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战略,对于关键的科技领军人物和高层管理人才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从外面引进,并注意留住人才,为引进人才创造必要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难以引进专门人才的情况下,可以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路子,“借脑”求发展,与高校、科研机构订立协议,邀请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我州开展服务工作。

从红河州工业实际需要出发,开展目的明确的职业培训教育,以多种方式,分期分批对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一般体力劳动者在内的在职人员进行“充电”,可以选拔骨干到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短期培训,可以探索到发达地区大型企业挂职学习的途径,着力培养企业急需的高层管理人才和生产科研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