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2022-03-04 01:49:00
导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工作行为,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理念,推动全市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治理“庸、懒、散”为主要内容,以转变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主要目标的专项行动(简称“治庸”行动)。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对“庸、懒、散”的集中治理,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干部优胜劣汰机制、奖优罚劣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真正调动起全市广大干部想事、干事的积极性,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氛围,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叫得响、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为我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治理范围
主要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的工作部门或内设机构以及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省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
三、治理内容
(一)不会作为。主要是指没有能力履行岗位职责,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对分配的工作无法按要求完成等行为。
1.不善于学习,文化素质和政策水平低,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适应岗位要求的;
2.思想僵化,不讲策略,遇事照抄照搬照转,无法解决职责范围内的困难和矛盾的;
3.对外开放和对外联系意识淡薄,不善于沟通协调,工作没有建树,长期打不开局面的;
4.服务经济发展意识不强,不会主动服务或服务效率低、质量差的;
5.当年未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以及无正当理由没有完成当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包保任务的;
6.工作没有思路,跟不上全市发展步伐,当年评比或考核在全省同行业或系统中处于后三位的;综合评比在全省位次后移的;在市直机关目标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三类的。
(二)不作为。主要是指对上级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不贯彻,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不履行等行为。
1.对依法照章应办理的事项及党委、政府和上级决定的事项拖延不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2.不想工作,不研究问题,对本地、本部门(单位)工作心中无数,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重视、不研究、不解决的;
3.工作不负责,服务不到位,致使招商引资项目不能落实或损害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的;
4.领导班子不团结,机关内部管理混乱,损失浪费较重的;
5.工作不认真或未尽到工作职责,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灾害性事件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6.不遵守机关工作纪律,外出期间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超过7天,或一年内无故旷工累计超过15天,或一年内病事假超过6个月的;
7.对应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或对已向社会公开承诺且无特殊理由没有兑现,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8.在抵御自然灾害、防治控制疫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事件中漏报、迟报、处置不当、工作不力,造成较大后果或不良影响的;
9.不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本部门或下属单位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不制止、不查处的。
(三)乱作为。主要是指不按照党和政府的明文规定、行为规范和办事程序,随意办事、侵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等行为。
1.说假话、报虚数,隐瞒事实真象,骗取信任和荣誉的;
2.对前来办事的人员置之不理,或刁难、粗暴对待,甚至因言行不文明导致发生冲突的;
3.在公开场合发表有损于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或行为、举止有损于公务人员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4.滥用权力,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评比,乱拉赞助,吃拿卡要报,部门(单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行为突出,破坏投资环境,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建设的;
5.工作时间不务正业,上网聊天、电话聊天、打扑克、玩麻将、玩电脑游戏、炒股票及非公务饮酒或酗酒等,参与色情、吸毒、赌博、迷信活动等,无故迟到早退、擅离职守、随意脱岗等;
6.不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违反工作程序,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7.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或不称职票与基本称职票之和超过40%,或连续两年被评为基本称职的;
8.在政行风和软环境民主评议中,被评为“最差部门”、“最差基层单位”的;
9.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制度规定的。
四、惩治办法
(一)诫勉谈话。对存在不会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情节较轻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组织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责令半年内进行整改。被诫勉谈话的干部作出书面检查,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扣发被诫勉谈话的干部及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奖金的30%。
(二)通报批评。被诫勉谈话的干部,半年内仍无明显改进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的,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被通报批评的干部及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出书面检查,部门(单位)在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中不得评定为一类,被通报批评的干部及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扣发被通报批评的干部及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奖金的50%。
(三)暂缓提拔。对被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的干部,一年内不予以提拔使用。一年后如工作业绩突出,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符合任职条件,在征得市“治庸”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再履行干部选任工作程序。
(四)岗位调整。对不会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情节较重的,进行岗位调整,对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部门(单位)在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中不得评定为一类,被调整的干部及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并扣发被调整干部及其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奖金的80%。
(五)免去职务。被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或岗位调整的干部,整改措施不到位或不思悔改,继续造成不良影响的,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给予免职处理,对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通报批评。部门(单位)在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中评定为三类,扣发被免职干部及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奖的全部奖金。
(六)降职使用。被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或岗位调整的干部,工作仍然无改进,经组织考核认定不宜担任现职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正职变副职,上级职务变下级职务”处理,对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岗位调整。部门(单位)在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中评定为三类,被降职的干部年度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扣发被降职干部及其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奖的全部奖金。
(七)辞职辞退。对不会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或重大损失的,给予建议对其引咎辞职或辞退处理,对其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给予免职。部门(单位)在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中评定为三类,扣发领导班子成员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奖的全部奖金,并扣发其部门(单位)年度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奖金的50%。
(八)法纪处理。对构成违纪违法行为的,依照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八种处理办法,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对拟给予岗位调整、免去职务、降职使用、辞职辞退和法纪处理的领导干部或工作人员,在履行组织程序之前,可以先行停职。对省管部门存在不会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由市“治庸”领导小组向其主管部门通报,情节严重的,建议其主管部门调整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工作岗位。
五、保障措施
(一)坚持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制度。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国家公务员法》、《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人事部门、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对所管理的领导班子和干部每年至少考察一次,及时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情况。凡是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或有关部门党委(党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实行市直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制度。按照市直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方案和考评细则的要求,每季度各部门(单位)自查一次,每半年市直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一次集中考评,按好、一般、不好三个档次做好记录。采取日常考评、集中考评、年终考评与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年终确定各部门(单位)的总分值,原则上按照35:55:10的比例评定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档次。对考评工作评价不公正,经核查情况属实的,追究考评人员的责任。
(三)落实软环境“双评”工作制度。每年初将本年度软环境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向社会公开承诺,采取群众评议、定向调查、抽样调查等方式,以百分制统计的办法进行评比,按得分多少进行排序,确定最优、最差部门(单位)。被评为“最差部门”、“最差基层单位”的,按有关规定追究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实行干部讨论任用前审核制度。根据《吉林省市(州)、县(市、区)党委提拔干部讨论任用前审核暂行办法》的规定,加大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审核力度。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在对各部门党委(党组)拟提拔任用人选的任职资格、任职条件、任职考察等程序进行严格把关的同时,需征求市“治庸”领导小组意见。凡是存在不会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被市“治庸”领导小组惩处的干部,根据情节和性质建议主管部门党委(党组)暂缓任用。
(五)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各党委(党组)要重视、关心和激励有思想、有业绩、有作为的干部。积极开展对涉企重点部门(单位)科长的民主评议活动,尤其是管钱、管物、行政审批和执法执纪部门,对评议出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在干部选拔任用时,优先考虑受表彰奖励的干部。对政绩平平,群众不认可的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
六、受理程序
“治庸”专项行动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通过机关干部年终考核、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民主评议、明察暗访、舆论监督、群众举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掌握和处理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存在的“庸、懒、散”问题。
(一)举报受理。市委组织部负责市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举报受理;市人事局负责市政府工作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科级和科级以下干部的举报受理;市直机关党工委负责市委工作部门、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及所属内设机构、各人民团体及事业单位科级和科级以下干部的举报受理;市纪委监察局负责省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举报受理。举报投诉受理部门为: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电话:3228030,12380),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科(电话:3223367),市直机关纪工委(电话:3224623),市纪委监察局信访室(电话:3226089)。
(二)调查核实。受理机关要按照市“治庸”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安排和举报受理情况,合理组织人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要进行实地考察与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征询当事人的陈述和说明,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情况属实的要提交市“治庸”领导小组进行集体讨论,并做好综合材料的存档。
(三)研究认定。市“治庸”领导小组根据受理机关调查核实结果,每月召集领导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研究一次,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在集体讨论作出决定30日内,处理机关要以书面形式通知被处理对象及其部门(单位)。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要建立专门档案,以备查考。调查核实材料、处理决定要存入被处理对象的人事档案。
(四)申诉复核。被处理对象对处理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或上一级机关提出书面复核或申诉。受理机关在收到书面复核或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书面处理意见,并通知申诉人。申诉期间不停止对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七、几点要求
(一)强化领导。“治庸”专项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党委(党组)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开展“治庸”专项行动重要性的认识。要深入调研,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建立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要坚持思想教育与组织处理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整治相结合,民主评议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机关目标绩效考评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相结合。各地、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治庸”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二)创新载体。要把学习活动贯穿于“治庸”专项行动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和搭建行之有效、方法灵活的学习平台,加强对干部能力的培训。要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把创新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同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机关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深入开展软环境整治活动,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抓环境就是抓经济”的观念,形成“人人都是软环境,局部环境决定全局发展,今天的环境决定明天的发展”的共识,推动部门(单位)和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好转。
(三)加强督查。市“治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大对各地、各部门(单位)开展“治庸”专项行动和落实岗位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领导不得力、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地方、部门(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四)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治庸”专项行动的方案部署、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氛围,确保“治庸”专项行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本实施方案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纪委监察局、市直机关党工委负责解释和实施,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对本实施方案所列内容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县(市、区)参照本实施方案执行。
- 上一篇:职能部门业务科长赴苏州培训的通知
- 下一篇:社区主任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心得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