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力资源管理局工作计划的通知

时间:2022-11-26 05:17:00

导语:区人力资源管理局工作计划的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人力资源管理局工作计划的通知

局机关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

《盐田区人力资源管理局200*年工作计划》已经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盐田区人力资源管理局200*年工作计划

20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盐田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和谐盐田、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围绕促进居民充分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开发引进紧缺人才“三个重点”,实施“特色提升”战略,推行“问题管理”模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公共服务品质较大提升,推动我区人力资源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至少促进600名户籍失业人员就业,保持辖区“零就业家庭”零记录;劳动合同签订率95%以上;劳动监察监控率100%;劳动信访结案率99%以上;劳动仲裁法定时限内结案率100%;职业培训总人数突破10000人,比上年增长10%。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岗位开发,促进户籍居民充分就业

(一)进一步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扩大责任考评范围,考虑将工商、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纳入再就业工作考评体系;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和考评奖惩机制。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起区统一领导、各部门有机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把就业岗位开发与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重点关注港口物流、旅游业的发展,综合运用法规和政策手段,鼓励企业招用户籍居民就业。突出抓好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利用,严格执行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检查监督,开展岗位清理置换工作,落实按比例安置户籍居民就业制度。巩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成果,鼓励居民在社区实现灵活就业,力争50%的社区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引导街道再就业基地健康发展。支持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三)健全就业服务三级网络。加强公共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充实街道、社区就业服务机构,落实“六到位”,提高就业服务“新三化”水平。完善失业人员分类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失业人员AB类管理;健全配套保障机制,建立推荐就业登记备案、就业后跟踪回访等制度,严格区分失业人员是否确有就业愿望,集中资源重点帮助真正有需要的失业人员。扎实做好公共培训、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转变失业人员择业观念,提高再就业率和减少岗位流失。

(四)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政策。要学好用活新就业政策,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在政策规定范围内为失业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和帮助。加强新政策宣传,采取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新政策送到街道、社区和失业人员家中。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过渡工作,关注失业人员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将新政策落实到位。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及随军家属、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

(五)继续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一体化建设。统筹户籍居民与外来工就业管理,逐步将外来工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并将其就业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扩大“劳动保障卡”使用覆盖面;加强深圳东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外来工提供免费职介和技能培训补贴,做好现场招聘、劳务派遣、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工作,逐步实现户籍人口与外来工同等待遇,统一管理。

二、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化解劳资纠纷,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构筑积极的劳动关系预防体系。加强劳动法制宣传培训,增强社会劳动法律意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广集体协商制度。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健全劳动关系三级网络,再推动120家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推选200名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育形成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制衡机制。加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先进经验交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建设。推行劳动关系预警制度和劳动争议三级分理制度,实行劳动关系情况预测、预审、预控和预报制度,建立劳资纠纷预防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三级网络对劳动关系的积极调整作用。

(二)全面加强劳动信访规范化建设。加强劳动信访基础工作,统一劳动信访文书表格,规范劳动信访工作程序。加强劳动信访队伍建设,提高信访工作水平,丰富信访调解手段,提高信访调解率,确保信访办案质量,不发生因信访调处不当而引起的重大劳资纠纷事件。加强劳动信访隐患管理,建立劳动信访隐患上报、监控、跟踪处理机制。建立局信访案件定期分析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重大信访案件的协调联动,提高重大信访案件处理效率。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完善局领导接访制度、领导大要案包案处理制度和首办责任制,确保群众信访诉求有结果、有反馈。

(三)进一步改进劳动监察模式。加大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拓宽违法举报渠道,及时办理劳动投诉举报案件,快速处理重大劳资纠纷突发事件,严厉打击欠薪、克扣工资等劳动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进劳动监察基层平台建设,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启用劳动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劳动监察覆盖率。修改用人单位分类监控制度,开展劳动用工情况普查,做好用人单位重新分类和诚信评级工作。完善劳资矛盾排查、调处和信息报送机制,初步实现对劳资关系状况的动态监控。夯实劳动监察基础工作,改进内部运作流程,提高劳动监察工作效能。

(四)不断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能。加快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推动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继续完善三方办案机制,坚持劳动仲裁委委员参与重大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加强劳动仲裁庭建设,健全劳动仲裁日常管理制度,促进劳动仲裁办案的信息化、标准化。加强与劳动监察、法院及公安司法机关的联动,构建劳动仲裁协同保障长效机制。实施“阳光仲裁”品牌创建工程,创新劳动仲裁便民措施,提高劳动仲裁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探索建立运输行业劳动争议调解新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仲裁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水平。

三、发展职业培训市场,扩大人才引进规模,进一步优化劳务工服务,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一)加快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加强培训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引导培训机构开展特色培训,提高教学质量,树立项目品牌,提升我区培训机构竞争力。着重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宣传和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鼓励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工培训,推动企业发展内部培训,形成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合力,扎实推动农民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尝试开展企业、行业与培训机构对接行动,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举办第二届盐田区职业技能大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努力增加物流、客房服务、调酒师3个鉴定工种,实现我区职业技能鉴定质和量的跃升。

(二)提高人才引进效率,重点引进企业急需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培训力度,增强人事干部办事能力,增加立户企业数量。改进招调工、调干程序,减少不合理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人才引进效率;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加大先进制造业、港口物流业、旅游酒店管理业中高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拓展市外调干和接收应届毕业生业务,不断优化我区人力资源结构,实现我区人才引进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做好组团参加第四届人才高交会相关工作。注重发挥招调工政策对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实行企业劳动人事档案管理新制度,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规范化程度,为员工提供便捷的档案查询、借阅、调转服务。

(三)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改善外来工生产和生活环境。探索工人生活服务新机制,做好外来工生活后勤服务,开展和谐工人生活所建设,优化外来劳动者的生活环境。深入开展关爱行动,丰富外来工文化娱乐生活,完成第五届“十佳来盐建设青工”评选表彰工作,增强外来工的凝聚力和家园意识。加强劳务工安全教育,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艾滋病防治常识宣传。清理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指导和调控,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营造外来工在盐就业的良好环境。逐步转变劳服中心发展模式,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发展后劲。

四、坚持月度量化考核,实施“问题管理”模式,改进行政管理体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服务品质

(一)以深入推进月度量化考核为着力点,切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坚持月度量化考核工作,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OA办公系统,不断规范办文办事流程;建成盐田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网,促进政务公开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修改和完善局目标管理计划,稳步推进区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加强新闻宣传和政务信息工作,宣传和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热点难点问题专项调研,提出治理意见和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加强劳动业务交流,开展学习考察活动,拓宽工作视野,增强机关工作活力。做好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把好计划生育关。

(二)以行政管理体制改进工作为抓手,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工作。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工作人员ISO9000认证培训,推动我局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获取行政管理体系专业认证。健全依法行政责任体系,完善依法行政评议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使用权力,杜绝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滥用权力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以实施“问题管理”为切入口,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责任风暴”、“治庸计划”和市政府加强行政执行力“1+6”文件,全面实施“问题管理”模式,鼓励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形成人人敢于提出问题、人人善于解决问题的浓厚氛围,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提高行政执行力和社会管理能力。坚持改革精神,鼓励业务创新,加强服务窗口建设,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公共服务品质。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推进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抓好反腐保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