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时间:2022-12-28 04:53:39
导语: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战略特色。围绕生态保护、全域全季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绿色康养等的发展需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着力提升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2.坚持服务民生福祉。坚持气象“趋利”和“避害”并举,深度发掘的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避暑养生天堂、纯正的天然氧吧、冰泉水之乡等特色资源、气象景观、气候康养资源潜力,充分发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持续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重点提升森林防火气象保障能力。
3.坚持协调统筹发展。统筹推进气象改革与发展,健全气象事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双重管理体制优势,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共同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城、乡、镇、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服务保障能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技术先进、保障有力、开放共融、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气象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构建立体化、广覆盖、智能化的气象观测业务体系。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公众气象服务更加优质,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气象整体实力符合发展需求,围绕特殊地域环境,做亮特色气象服务,在服务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领域争创全区领先水平。到2035年,气象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气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
1.对标监测精密,提升综合监测能力。升级改造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6个自动气象站;补齐监测薄弱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要素并结合旅游、生态气象服务需求提升站网密度,建立1个地质公园(石林景区)气象站。消除雷达监测盲区,稳步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提升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完成北极村国家气象站、阿木尔自动气象站、图强自动气象站5G实景监控建设,实现实时掌握站点现场气象信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保障队伍和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气象观测装备保障能力;持续开展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
2.对标预报精准,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及综合观测站网,大力发展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预警等技术,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定量化、精细化水平,增强智慧气象服务能力。定期发布气象区域预测季报和年度气象信息回顾,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
3.对标服务精细,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加强气象与媒体、通信、应急等平台对接融合,完善联动机制,不断拓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履盖面,增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立健全重点地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实现对突发事件影响区域、影响人群预警信息的精准定向快速发布。依托地区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实现气象服务自动感知、个性定制、按需推送、在线互动、交互供给,提供普惠共享、智慧赋能的综合气象服务保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建设生态文明气象保障体系,保障生态安全
1.增强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根据重要生态功能区特点,建设完成大气成分站,完善龙江温室气体观测布网。建立重污染天气多部门联合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应急联动。加强大气扩散条件机理研究,提升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应急响应能力。
2.增强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保障能力。加强森林立体气象监测、综合分析应用和服务能力建设。利用智能网格预报、卫星遥感、瞭望塔数据、闪电定位系统、人影作业指导等技术,对林火进行实时定位和追踪。深入开展“追雷行动”,完善野外雷电监测基地建设、雷电监测布网,强化雷击火监测。建立火场无人机气象监测系统,准确判断火场天气形势,风向、风速,保障火场扑救人员安全。
3.增强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全面融入“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特色经济,完善重点旅游景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系统,围绕“中国最北、神奇天象、龙江之源、圣诞世界、石林”旅游五大核心竞争力,加强全域旅游、冰雪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完善重点旅游景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系统。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最北的地理优势、冬季极寒天气、夏季气候宜人和“五花山”、冰雪文化节、北极光节、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等特色品牌旅游气象服务。开展生态养生气候数据分析研究,优化生态养生气象服务,助力绿色康养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养生等方面的气象宣传力度,助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三)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气象支撑能力,服务“双碳”目标
1.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气象支撑能力建设,建设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监测、评估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开展基于卫星遥感的森林碳收支监测评估,为实现碳中和和愿景贡献气象智慧与力量。
2.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气象主管部门要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监督与管理,全面开展面向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开发等重大规划以及能源、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四)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保障减灾抗灾
1.进一步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平台,充分运用雷达观测数据,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功能建设,实现探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和指挥调度等功能。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装备自动化改造及标准弹药存储库建设。打通人工增雨需求动态获取渠道,科学做好防火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研判,完善森林草原火灾火险、异常干旱的人工影响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能力。
2.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体制。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7号)精神,明确政府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人员队伍,提升队伍素质。对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健全人工影响天气投入保障制度。
3.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成符合标准的弹药临时存储库。完善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定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依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五)增强城市等专项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安全运行
1.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加强城市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保障。开展极端天气对供水、供电、供气、供暖、交通等行业安全运行影响评估。加快气象与智慧城市运行平台、融媒体中心对接融合,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加强雷电安全监管服务。将防雷安全监管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定期组织开展对危化场所的安全检查工作。在开展所承担的易燃易爆等建设工程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时,由气象部门委托有关机构开展,严禁向申请人违规收取相关费用,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由此产生的防雷委托经费,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解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
(二)强化责任落实
落实双重领导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将气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建立和完善与气象事权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三)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加大对气象关键领域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将气象人才培养纳入全市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工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障制度,落实津补贴等生活待遇。
- 上一篇: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方案
- 下一篇:商业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