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意见
时间:2022-11-23 04:32:14
导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推动发展绿色金融,促进全市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健全绿色金融支持体系,优化绿色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产业结构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二、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5年时间,逐步提高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等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全市金融机构绿色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基本构建起组织体系完整、产品工具丰富、政策支持有力、基础设施完善、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金融体系。力争用2年时间在县(市、区)和园区创建2个以上绿色金融先行区,为全市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短期和中长期效益。通过建立绿色项目库、绿色采购等方式引导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使绿色经济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积极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服务、降低成本。建立市场化减排机制,推动企业绿色化升级,推进绿色金融良性循环发展。
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立足服务实体产业,防止脱实向虚,积极发挥农业、自然资源、清洁能源资源、能源相关高端制造业和环境基础等方面优势,依托新能源企业和重点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特色,合理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以点带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
机制保障,合力推进。完善有利于绿色金融改革的产业、财政、金融等配套政策,发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主体合力,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长效推动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
稳步有序,风险可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按照积极稳妥、有力有序、精准务实、先易后难原则,稳步推进组织体系构建、产品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措施支撑等工作,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绿色金融领域新型风险识别能力,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促进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三、重点任务
围绕绿色金融发展目标,营造绿色金融发展氛围,改善绿色金融发展环境,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健全绿色金融机制,打造绿色金融模式,形成政府推动、金融主导、企业参与、公众支持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助推我市绿色发展。
(一)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依托新能源产业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业态进驻。积极推进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进驻,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支持各金融机构在酒设立绿色金融专营分支机构、绿色金融事业部(业务中心),为绿色投融资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鼓励本地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参与,为企业提供绿色融资服务。支持设立绿色评级与认证、知识产权、信用评级、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完善监测评价机制,探索开展绿色银行、绿色保险机构评级,将评级结果作为金融机构监管评级、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积极研发能源效率贷款、节水减排、节能减排和绿色矿山建设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推进适合生态农业、绿色矿业、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鼓励开展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信贷产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存在超标排放行为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新增授信额度,逐步压缩存量贷款规模。引导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严格落实风力、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电网建设、就地消纳、综合利用等环节有扶有控的差别化金融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优势企业、技术聚集。(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发展绿色直接融资。鼓励发行绿色债券。支持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中长期绿色项目投资运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或项目支持票据,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符合规定的绿色公益性项目。支持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提高中小绿色企业资金可获得性。支持绿色企业上市挂牌,鼓励绿色企业按照自身特点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鼓励优势绿色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推动绿色化转型。设立绿色产业基金。支持市、县两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设立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投向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省级产业发展基金,在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子基金。(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加快发展绿色保险。支持险资参与绿色产业发展。加强与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对接,鼓励保险资金以股权、基金、债权等形式投资绿色环保项目,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项目建设,为分布式能源、输变电装备基地重点绿色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依法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健全环境损害赔偿机制。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提标、扩面,支持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巨灾保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等保险创新产品先行先试。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绿色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责任单位:银保监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市政府金融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稳妥有序探索开展环境权益交易。积极支持光伏、风电等行业企业争取申报自愿减排项目。探索开展排污权、水权、用能权交易,完善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支持减排项目,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探索使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环境权益作为担保增信方式,研究确定抵(质)押物价值测算办法,构建环境权益质押登记体系,推动环境权益作为合格质押物。(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
(六)创新担保方式。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探索设立结构化绿色产业担保基金、转贷基金,为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提供增信服务。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股权、知识产权、林权和农村土地“两权”抵(质)押融资业务。(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能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
(七)完善绿色信息共享机制。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实现金融管理部门与自然资源、能源、工信等主管部门和保险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将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及绿色矿山建设等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征信系统,建立覆盖面广、共享度高、时效性强的绿色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自然资源局、市能源局、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银保监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
(八)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完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和备选项目库。优先将风光电、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能效输变电系统、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绿色矿山建设、清洁能源推广、绿色农业等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定期开展项目筛选和推荐。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模式,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矿山、生态农业、绿色工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对绿色金融项目环境信息进行定期披露。支持第三方机构提供环境效益认定服务。建立服务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行政事项办理绿色通道。完善绿色金融统计工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市政府金融办、各县市区政府)
(九)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产品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明确准入标准和要求,提高产品可操作性,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分析和管控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压力测试。鼓励现代种业、戈壁农业等绿色产业企业通过担保和保险体系分散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做好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促进绿色金融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市政府金融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绿色金融工作重点,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精心组织、统筹规划,加强监督评估,定期跟踪落实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要坚持先行先试,抓好任务落实,将绿色金融先行区创建纳入年度重要工作责任目标,定期进行评估总结。
(二)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的政策引导,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在绿色信贷方面表现优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市长金融奖评选、财政性资金存放、重大项目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强化智力支撑。加大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引进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人员培训,培养一批金融复合型人才。健全人才交流机制,推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优秀人才到地方政府部门挂职交流。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定向培养绿色环保技术专业人才、绿色金融人才,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鼓励科研机构立足产业特色开展绿色金融研究,为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上一篇: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 下一篇: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方案
精品范文
10推动智慧交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