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建设和发展建议
时间:2022-03-23 08:21:18
导语:县经济建设和发展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峡办字[2012]105号文件精神,我局召开了干部职工座谈会,对照年初目标任务,仔细回顾2012年民政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拟定明年工作打算及具体措施,并就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出建议。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1、搞好低保普查监管。按照“畅通出口、严把入口”的要求,积极开展城乡低保普查清理,强化动态管理。一是重新入户调查。以村(居)、组为单位,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分片包干,全面开展城乡低保普查,排查面达98%,准备核实了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和经济收入情况,并在村(居)委会人口密集地和低保对象居住地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重新分类分档救助。依据低保对象的家庭结构、致贫原因、经济情况对比情况进行分类分档救助,重点保障非常补对象中家庭成员为老、弱、病、残及单亲家庭。三是重新备案登记。实行零备案登记制度,健全了村(居)干部亲属享受低保登记台帐,全县465个村(居)干部全部登记在册,其中享受城乡低保的有114户214人。四是重新评议核准。认真执行“三级调查、三级评议、三榜公示”的审批程序,进一步健全城镇低保听证票决初审制度,逐步完善农村低保民主评议制度,对已享受的低保家庭进行定期评审,对新申报低保家庭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实现了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达到了贫困对象满意,广大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目前,全县共清退城市低保193户299人,新增85户186人,保留2170户4227人;清退农村低保335户671人,新增468户812人,保留2688户4689人。
2、提高救助标准。从今年1月起,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350元、17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达到235元、114.1元,分别发放救助金1022.8万元、529.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人数分别达43757人次、46383人次。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2640元、2160元,发放五保金213.2元。城乡精减退职职工月人均救济水平分别提高至265元、225元,发放精减退职救济金43.5万元。按照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城市散居孤儿每人每月570元,农村散居孤儿每人每月400元,散居残疾孤儿每人每月增加100元的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补助资金58万元。坚持“救急救难”的原则,对低保边缘户和遭遇突发性事故致贫的家庭实行临时救助,救助困难对象72人次149000元。
3、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按照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峡府办字[2011]10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对象医疗救助,实现了与城乡居民医保同步结算,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目前,共实施救助6807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562万元,其中救助城市对象546人次271万元,农村对象6261人次291万元。全额资助5485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助金额16万余元。
4、做实防灾救灾工作。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防灾减灾专栏,滚动播出防灾减灾常识和标语,宣传防灾减灾小知识。县防灾减灾成员单位在县百花公园西大门,集中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散发宣传资料3250份,摆放展板52块,接受群众咨询1463人次。联合县科技局、县教体局、县消防大队组织县实验中学开展了一次预防地震逃生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完善县、乡、村救灾应急预案,健全救灾应急工作队伍,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害发生时救援力量整合到位,救灾物资保障到位,大幅提升救灾应急反应能力、保障能力、处置能力。7月洪灾期间,我局实行24小时汛期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组织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及时防灾、查灾、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快速恢复灾民生产生活。筹集发放救灾资金265万元,下拨救灾大米50000斤,棉被418床。做到救灾及时,救济及时,确保了灾民人心安定,灾区社会稳定。
(二)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1、双拥创建活动持续深入。以创建双拥模范县为目标,不断丰富双拥内容与形式,营造双拥共建氛围。元旦、春节期间,县四套班子领导走访慰问驻县部队和困难优抚对象,发放慰问品与慰问金25万余元。开展了科级干部“1+1”帮困活动,结对帮扶了326人。全县中小学生开设了国防教育知识课,组织中小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达到了教会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县武警消防官员到中小学指导学生军训,宣讲军营故事,为水边镇敬老院、县光荣敬老院老人理发、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真可谓:军民共建谱新篇,真情赢得众人心。
2、优抚政策全面落实。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落实优待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细致做好优抚对象普查工作,详实摸清重点优抚对象基本情况,健全台账,完善优抚对象信息数据库。重点抓好2012年新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发放和烈士子女普查、身份认定和审批工作。据统计,全县普查新登记烈士子女109人。及时将伤残军人、“三属”、“二红”、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的抚恤金和生活补助按政策调整发放到位。落实优抚对象门诊医疗“三免”、“四减”,确保了1—6级残疾军人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基本医疗费用保障达100%,其他复员优抚对象基本医疗费用保障达80%以上。
3、安置工作积极稳妥。接受2011年转业士官5名,复员军人20名,退伍士兵40名,个人信息整理归档资料,并登记造册。依托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结合我县退役士兵就业方向和培训需求,先后组织了33名退役士兵参加市就业局举办的技能培训,推荐18名退役士兵到民营企业就业,促进了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
(三)加强民政公共服务管理,提高群众幸福感指数
1、提升“三院”建设管理质量。以完善敬老院硬件设施为着力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切实改善农村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居住环境。金江乡敬老院新建项目已基本竣工,年底前五保老人可搬迁入住;镇敬老院完成了庐陵建筑风格改造,马埠镇敬老院已制定了建设规划,正在开展前期筹备工作,敬老院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五保供养水平大幅提高。严格贯彻赣编办发[2011]36号和赣民发[2011]20号文件精神,认真抓好乡镇敬老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目前已落实了机构编制,拟定了公开招考方案,为下一步公开选聘敬老院院长和财务人员做好了充分准备。完善“三院”管理制度职责,细化考评细则,实行奖惩挂钩,激励“三院”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工作组,对全县乡镇敬老院进行“地毯式”大检查,重点排查用水用电、饮食卫生、房屋安全等隐患,严厉禁止卧床吸烟、乱扔烟头、乱点蚊香、乱拉电线等行为,“三院”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2、深化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精心指导水边镇北龙村老年人协会对照全省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配备办公活动设施。抓好水边镇石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开展社区老年人和服务需求调查摸底工作,建立老年人和服务台帐,为社区老人提供便捷、舒心、周到的居家养老服务。制定了《2012年乡镇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奖励办法》,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力度,全县销售电脑福利彩票165万元,即开型福利彩票20万元。
3、搞好区划地名工作。深入推进乡镇行政区域县线勘定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县20条乡镇行政区域界线、8个三角点勘定和界桩埋设任务,搞好资料整理汇总建档工作。开展了《中国政区大典》卷的地名词条编纂工作,拟定了县、乡(镇)两级地名词条编纂初稿。及时补充、更正、完善了国家地名数据库—地名信息33条,为来峡投资旅游的客商提供了便利。
(四)创新社会管理,推进“贴心民政、和谐社区”建设
1、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广泛宣传新修订《村(居)委会组织法》、省《实施办法》和农村相关法规政策,大力营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氛围,提高村(居)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切实做好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后续工作,指导各村(居)委会完善了村(居)民自治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职责,分门别类归纳整理选举资料。先后举办了村(居)委会干部和全县村民小组长培训班,有效地增强了村组干部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提高了发展农村经济和调处基层矛盾纠纷的能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覆盖面,着力把戈坪乡高坑村打造成全省百个精品农村社区。
2、强化民间组织自律。完成了民间组织2011年度工作检查,年检率和合格率均达100%。进一步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积极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探索建立公益组织“孵化”培育机制。精心抓好镇西门社会“留守儿童家园”创建工作,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认真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区入企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县货物运输物流协会筹集资金30余万元,设立困难党员职工关爱基金,帮助物流企业10多名患病遭灾的企业员工走出困境,帮扶资金达16万余元。同时,积极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竭心尽力支持企业依法经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规范殡葬、婚姻、收养工作。出台了《关于移风易俗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实行全民遗体免费火化制度,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办丧新风尚,推进文明殡葬、惠民殡葬、绿色殡葬建设。今年火化遗体68具,发放困难群众遗体火化补助68件40800元。对照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标准,逐项查漏补缺,全面完善达标,力争把县婚姻登记处打造成民政作风建设的窗口单位。落实婚姻登记免费登记制度,免除婚姻登记证件工本费和声明书工本费。办理结婚登记1397对,补办婚姻登记224对,离婚登记114对,减免婚姻登记费23000余元。开展了“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顷情关爱流浪儿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接送2名流浪儿童回家,实现了城镇街头无流浪儿童的目标。依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进行关爱性救助,救助了468人次41560元,医治救助人员8人5010元。
(五)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夯实民政工作基础
1、扎实开展“思想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和“读书月”活动。以“三比、三争、二述三评”为活动载体,重点治理干部职工“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九个方面的不良行风。突出“六个一”,推动读书月活动深入开展,培养全局干部读书兴趣,进一步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切实增强民政执行力、操作力,不断提升民政服务水平。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研,访察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拟定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各业务股室和每个干部职工依据岗位职责任务签订了承诺书,张贴在公开栏里,自行加压,赶超进位,有效解决了部分干部职工职责意识不强,服务效能不高、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在行政审批、规范执法、政务公开、事务办理等环节上抓效能提质量上水平,形成了“靠活动抓作风、以作风促活动”的良好局面。
2、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常抓党风廉政学习教育,组织党组成员讲廉政党课,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和廉政意识,筑守防腐线。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并与各乡镇民政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查处“潜规则”,推行“阳光政务”,强化专项资金监管,积极配合国家审计署搞好低保、救灾、五保等专项资金审计检查,防范廉政风险,确保专款专用,杜绝了挤占、挪用、贪污民政款物行为。
3、排查民政纠纷矛盾。深化民政“大信访”格局,实行领导接访,畅通信访渠道,了解和掌握群众诉求,采取得力稳控措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接访群众400余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答复1件,政协委员提案3件,为群众解难事60多件。
二、2013年民政工作打算
2013年民政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重点,以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以推进民政工作的法制化、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切实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职能,在“深化”上做文章,在“规范”上下功夫,在“长效”上出成绩,努力实现民政事业持续可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一)突出三个重点
1、重点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力求为各类困难群众提供保基本、可叠加的救助措施,促使“民政保障”向“民生保障”转变。二是搞好低收入家庭核定工作。详实摸清因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等原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现状,依据不同致贫原因和支出需求,分类施保,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三是完善低保听证制度,规范低保准入门槛,增强低保公信度。四是推行城市医疗救助网上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救助时效。
2、重点推进社会福利事业。一是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搞好慈善宣传,扩大慈善组织影响力,动员社会力量踊跃捐赠资金,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发挥好慈善救助的补充作用。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现有服务站点为平台,完善设施,拓展功能,壮大队伍,规范运作,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覆盖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三是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力度。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拓宽销售渠道,完善考核办法,健全激励机制,力争完成福彩销售任务,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筹措更多福利资金。
3、重点完善减灾救灾机制。一是开展减灾防灾宣传周活动,提高公众对减灾防灾的认识,强化减灾防灾意识。二是加大备灾工作力度。健全救灾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拨管理制度,增强救灾物资仓储功能,提升应急救灾保障力。三是加强基层救灾队伍建设,举办灾害信息员培训班,提高报灾准确度,畅通灾情信息传递渠道。
(二)加强三个建设
1、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一是适度降低登记门槛,推动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探索解决社区社会组织所面临的资金、场所等困难。二是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做好登记年检工作。三是加大公益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利用好政府公益类项目运作渠道,增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意识。
2、加强敬老院建设。一是以提升服务功能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院内环境,抓好马埠镇敬老院建设工作,积极申报仁和镇敬老院新建项目。二是以敬老院长选聘为切入点,规范院务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发展庭院经济,提高供养对象生活水平,使敬老院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实现服务人性化、亲情化。
3、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公共服务、有偿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互帮互济、纠纷调解、卫生保健、文体娱乐、就业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增强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
(三)抓好三个深化
1、深化殡葬改革。一是将殡葬改革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把完善殡葬设施、优化殡葬服务、规范殡葬市场、倡导文明丧葬习俗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协同推进。二是清理规范丧葬抚恤费发放工作,稳步提高遗体火化率。三是规范殡葬服务,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和问责制,强化监管。
2、深化优抚安置改革。一是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培树双拥典型,开展驻军慰问、军民联欢等系列双拥活动,浓厚双拥氛围。二是积极推进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安置改革,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退役士兵就业,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三是认真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及时掌握复员退伍军人思想动态,化解矛盾,加强稳控。
3、深化区划地名工作。一是开展村级地名设标示范工作,推动地名管理向村组延伸,逐步实现地名全覆盖。二是搞好乡镇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扫尾工作,对勘界资料进行整理建档。三是搞好边界联检工作,细心管护边界标志,融洽边界地区居民感情,促进边界地区经济发展。
三、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建议
(一)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品位和内涵,提升其辐射带动力。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较落后,必须优先加快城镇发展,探索建立土地在时间、空间上的置换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打击制止乱占乱建,破解土地瓶颈。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来抓,以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应加快以水边镇、镇为中心,基层各乡镇为次中心的城镇建设步伐,多方筹集资金,重点投入和重点发展,使这些区域中心形成生产要素聚集、经贸活动频繁、服务功能完备的局面,产生辐射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
(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我国正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应放宽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审批条件,加大民办公助的力度,鼓励个人和民营企业投资兴办福利院、养老院等福利机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对福利服务需求。设立民办公助专项资金,根据民办福利机构接受服务对象人数,每年每人给予一定金额补助。同时,严格执行行业标准,搞好监管,保证服务质量。
(三)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农业生产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农产品的销售也就必须从提蓝子卖向大量批发转变,促使农产品专业经济产生,把生产、加工、销售串连一起,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既是农民互助互利的现实选择,又是建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现阶段农业最突出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难以适应大市场。在培育农村经济主体方面,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制度选择,一方面它是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的农民自我服务组织,体现自愿、民主、平等。另一方面它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组织优势,在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经营规范等方面具有较强优越性,增强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可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开拓市场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大培育发展力度。
(四)规范信访工作。政府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处置信访案件,对缠访、闹访等不合理行为采取果断措施处置,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正常现象发生。
- 上一篇:民政局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 下一篇:民政局党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