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村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时间:2022-11-03 10:29:38
导语:县域城村规划建设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根据《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推进全省县域城镇化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意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镇按照本意见执行。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提高重点镇品位,增强集聚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为重点,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推动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按照省政府要求,通过三年努力,把重点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城镇。
——总体目标:通过5年努力,力争把我县孙镇、荆姚镇、党睦镇、罕井镇、陈庄镇、兴镇建成6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现代化中心镇,建成比较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心镇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对县城社会经济的有效支撑。
到2012年,首先是孙镇、荆姚镇现状建成区面积扩大0.5—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增幅1万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0%,基本达到县城建设标准。产业聚集初步形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年均生产总值增幅达到15%,生产总值达到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过千万,成为适宜中小企业和县域人口聚集的中心城镇。
二、主要任务
1、科学合理规划,突出个性特色,提升城镇建设品位。按照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修编重点镇总体规划,突出重点镇在县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个性特色明显、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
2、加快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集聚,搭建城镇化承载平台。重点镇建设要以工业化作支撑,结合自己的产业特色,以“主业突出,多业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提升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在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加快设施配套,强化城镇功能,提高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通盘考虑生产、生活、生态需要,加快建设镇区道路、给排水、通信、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高重点镇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城镇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
三、基本原则
(一)城乡一体,综合改革原则。重点镇建设必须坚持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城乡一体化并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体制、户籍、社保、土地、投融资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率先突破。
(二)多方融资,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发挥省、市、县财政注入资本金的酵母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融资金、面向市场引资金、包装项目争资金、盘活土地生资金、集聚民力筹资金”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
(三)规划先行,统筹发展原则。以规划统揽全局,依据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
(四)完善功能,重点突破原则。要把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加快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重点镇的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四、政策措施
(一)重点镇的建设项目必须经县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县城规划、建设要求进行审批。
(二)在重点镇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除按规定上缴给省市部分外,留县部分全部安排给重点镇。
1、凡在重点镇范围内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用于重点镇建设。
2、从重点镇收取的耕地开垦费及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全部返还重点镇用于耕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3、从重点镇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全部返还重点镇用于生态环保项目建设。
4、在重点镇收取的水资源费省市返还部分全部返还重点镇用于水资源规划、保护、法规宣传及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5、在重点镇新增税收部分全部返还重点镇用于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6、县城可以收取的其它行政事业性费用,重点镇报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也可以按同样的标准和范围收取。
上述专项经费应在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对重点镇实行用地倾斜政策,优化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1、各重点镇向土地部门提供重点镇近期建设规划,土地部门结合重点镇近期规划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为重点镇发展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并将每年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适当向重点镇倾斜,允许重点镇的耕地保有量适当低于其他非重点镇。
2、下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时,对重点镇建设用地指标要单列,对落户在重点镇的建设项目,予以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3、重点镇建设应贯彻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要通过旧城改造、迁村并点、土地整理、荒废土地开发利用等形式,做到集中用地和集约用地。重点镇所属村庄进行旧村改造腾出的土地,原则上要退宅复垦,复垦土地指标要优先保证重点镇建设。重点镇进行旧城改造所腾出的土地,可安排建设项目用地,也可作为土地置换用地。鼓励镇区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城镇的开发建设,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4、重点镇人民政府有权按总体规划对产业布局区和新居民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功能进行调整。在镇区规划范围内原则上不允许划地给私人建设单家独院式住宅。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或承包地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并按重点镇规划要求,统一建设公寓式农民新村。
5、镇规划区的土地出让,严格实行招拍挂,确保土地利益的最大化,鼓励重点镇有序开发商品房。土地出让金收益除农民安置补偿和相关税费外,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各有关部门在技术改造和创新、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市场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应优先考虑重点镇发展需要。安排专项资金时,只要重点镇符合要求,应优先倾斜,切实提高重点镇的科技、文化、教育、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卫生、环保、消防、市场和安全生产等建设水平,并辐射和服务周边村镇。交通、电信、供电、供水部门对重点镇的交通道路、移动通信、宽带网络、消防通信、供电线路及设备、供水线路、消防供水等设施建设应与县城同步进行。每年2月底前,各有关部门应把上年度支持重点镇发展情况报县重点镇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重点镇建设
1、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重点镇建设。除各级政府投入外,重点镇要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广泛吸引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重点镇建设。重点镇依法组建城镇建设投融资公司,盘活可利用资产,在“财力可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挥城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向社会、金融机构融资。
2、贯彻经营城市新理念。放宽重点镇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建立政府调控价格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的公用事业价格体系,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鼓励以股份制、合资、独资等形式成立专业公司,承包重点镇的市政维护、环卫清扫、绿化养护等任务,实现规范效益,降低管理成本。
3、金融机构要拓宽服务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和支持重点镇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对重点镇建设的贷款数额。
(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1、率先在重点镇实行户口一元化管理试点。按照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统称“居民户口”。凡进入重点镇的外来人员,只要有稳定的居住地,有稳定的就业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均可办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居民户口。
2、重点镇的企事业单位引进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和本地紧缺、急需的中高级技工的,应无条件为这些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办理落户手续。对企业在重点镇的,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及其未成年子女均可准予落户。对上述落户人员,均不得收取城镇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
(七)建立适应重点镇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
1、组建重点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人员由各重点镇从本单位抽调财政供养人员2-3人,负责重点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其业务接受县级主管部门管理。
2、赋予重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和调动重点镇积极性的原则,合理划分收支范围,逐步建立稳定、规范,有利于重点镇长远发展的财政体制。
3、重点镇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强化镇政府引导、服务和协调功能,把镇政府职能逐步转移到公共行政管理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发挥重点镇的综合功能及辐射作用。
4、逐步完善重点镇的社会管理职能。凡依法能够委托重点镇实施的行政管理权限,由县属各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重点镇实施。依法不能委托的部门,也应本着有利于加强执法,有利重点镇发展的原则,与重点镇协商后明确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提高办事效能。加强市容环卫、规划、绿化、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县属部门设在重点镇的分支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调整,事先应征求重点镇党委的意见,重点镇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党组织,除上级有特别规定外,统一实行属地管理。
(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重点镇稳定发展
在全县进行城乡居民统筹社会保障和创业试点。建立和完善重点镇社会保障制度,凡在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当地农民、办理落户的外来人员,实行与城镇居民统一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加快重点镇居民社区化管理改革,就业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方面加大对重点镇支持力度。降低进镇农民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比照下岗职工再就业及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进镇农民创业,尽快形成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的新机制。
(九)基础建设和产业建设相结合
重点镇严格按照重点镇总体规划和重点镇近期建设规划实施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结合政策优势,务必要抓机遇、保质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的产业布局和产业调整奠定基础。重点镇要明确产业,做到特色鲜明,产业化突出,以产业为带动,增强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重点镇建设顺利实施,成立县省级重点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织机构
组长: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单位:政府办公室财政局
城建局国土局
环保局审计局
经发局人劳局
卫生局水务局
交通局教育局
民政局农业局
规划局文化局
公安局文物局
移民局扶贫办
电力局中小企业局
孙镇人民政府荆姚镇人民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局,办公室第一主任由城建局局长担任,主任由重点镇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重点镇镇长、城建局副局长兼任。具体负责重点镇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1、政府办公室:做好政策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领导小组会议的组织工作。负责协调相关部门。
2、城建局:做好项目编制、审查,指导、督促项目实施、配合做好资金的下达、使用监督以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3、规划局:做好规划编制,指导、监督规划实施。
4、经发局:指导重点镇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参与制定相应的财政、土地等政策;负责项目审批;参与重点镇规划审查。
5、财政局:筹集县级配套资金,督促镇级配套资金,做好资金下达、使用监管工作;制定重点镇建设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配合做好项目资金审查工作。
6、教育局:加大教育倾斜力度,指导重点镇科学活力布局中、小学校;改善学校办校条件;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7、公安局:落实文件及相关政策精神,率先实行户籍制度改革。
8、民政局:建立和完善重点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导重点镇加快社区化建设管理。
9、人劳局:建立和完善重点镇社会保障制度;做好重点镇就业和农民工工作。
10、国土局:指导重点镇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参与重点镇规划审查;做好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在全省计划中单列工作;制定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土地置换政策,做好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互挂钩试点工作。
11、环保局:指导重点镇做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监督重点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
12、交通局:完善重点镇公路网络,做好重点镇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工作;参与重点镇规划审查。
13、水务局:指导重点镇防洪和供水工程的新建、扩建工作;参与重点镇规划审查工作。
14、文物局:负责重点镇建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15、农业局:做好农村土地承包;耕地使用权流转和承包合同管理;负责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
16、卫生局:做好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指导创造卫生镇工作。
17、审计局:负责对重点镇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18、中小企业局: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参与重点镇规划审查工作。
19、文化局:做好重点镇文化设施建设工作。
20、电力局:负责重点镇建设过程中的电力设施迁改工作,并支持重点镇完善电力设施。
21、重点镇:负责编制重点镇总体规划和建设项目工作;负责开展城镇建设及各项改革工作,确保重点镇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确保通过省级审查。
22、城投公司:做好重点镇建设项目融资工作,搭建融资平台,落实银行贷款。
(三)几点要求
(一)要夯实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是重点镇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重点镇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得力。乡镇主要领导是重点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对重点镇建设工作负总责,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解决规划、资金、土地、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重点镇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团结协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既要各司其职、创新思路,认真贯彻省政府扶持政策要求,强化重点镇建设推进措施;更要围绕县上总体安排部署,加强信息沟通、工作衔接,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重点镇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要强化措施。一是建立台帐。重点镇要逐项目、逐工程建立工作台帐,明确时限要求,倒排工期,加快工作进展。二是督查通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督查室,坚持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检查验收、考核评比等情况。三是责任考核。年终对各成员单位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工作政绩挂钩,对考核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问责制。
- 上一篇:地方农业区建筑工作意见
- 下一篇:项目建设督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