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人才培养意见
时间:2022-08-24 02:56:52
导语:商务局人才培养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变,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促进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十二五”人才规划》的战略定位,以重点培育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为主体,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突出紧缺适用、培养引进并重、注重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创新服务业人才政策体系,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贡献突出的服务业人才队伍,引进和培养一批既了解市情特点、又熟悉国际规则的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队伍,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按照我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和要求,立足当前需求,着眼未来预期,提升需求层次,把握引才和培育重点,着力做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
(二)整合资源,创新抓手。把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培育引进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和活动结合起来,发挥人才工作现有的政策、平台、项目、服务等优势,不断整合优化,努力形成新的工作抓手。
(三)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积极发挥部门作用,坚持市、县(区)上下联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三、发展目标
根据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用5年时间,引进1000名左右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和紧缺急需骨干人才,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具备成功创业经验的现代服务业创业人才和团队、知名专家教授和研发人才,基本实现服务业人才素质全面提升、队伍结构显著优化、地区分布趋于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形成一支以领军型人才为骨干、经营管理型人才为重点、知识技能型人才为主体的结构比例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工作人才队伍。
四、范围对象
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两型城市要求,构建现代高端服务产业体系所急需的人才,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科技与信息、旅游、文化创意、外包、商务会展、中介服务等服务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1、在服务业某一领域达到顶尖水平,或带项目、带资金来淮创办企业的服务业领军人才;2、掌握业内核心竞争力资源的业务团队带头人和高级专业服务人员等服务业精英人才;3、具有较高业务水准和扎实专业知识、高学历或高职称的高层次服务从业人员。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培养、培育服务业各类人才及紧缺人才。
五、激励政策
(一)落实服务业人才引进的待遇。凡引进到我市服务行业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市引进人才智力暂行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1.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使用,以及安家补贴、生活补贴、科研经费;尽可能地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2.鼓励各类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多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困难的企业,在引进高级人才中,可向市政府提出专项报告,申请政策上的支持。
(二)创新人才薪酬分配机制。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推进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改革,建立健全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有贡献的人员。建立完善人才资本与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用人单位也可采取协议方式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年薪制、股权期权分配、协议工资等多元化分配方式。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企业及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对人才按照聘任的岗位、职责、业绩定酬。
(三)搞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解决职称评聘和认定问题,按照科学人才观和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原则,修订完善来淮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定制度。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因岗位职数不足的,可向人社部门申请追加职数。引进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因不同制度没有职称的,可设置特聘岗位予以解决,享受相同岗位人员待遇。
(四)妥善安置配偶及子女随迁。引进人才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户口可随入随迁。其配偶和成年子女的工作,由用人单位会同组织、人社部门根据其学历、专业和原工作单位性质予以帮助就业;其未成年子女入学享受当地城镇居民子女入学同等待遇。
(五)提供医疗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制度,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实行每年体检制度。
(六)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引进人才的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其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对愿意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的引进人才要及时办理接续手续,不愿转移的由用人单位按有关政策规定予以补贴。
(七)建立专项奖励制度。设立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杰出奖和服务业人才引进工作突出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服务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先进单位。设立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杰出奖2名、服务业人才引进工作突出贡献奖10名。根据需要,适时评选、表彰服务行业杰出人才。市政府对服务业人才创新创业杰出奖、服务业人才引进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奖励。对高端服务业的优秀人才、高级人才、研发团队、经营班子给予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着眼需求,抓好人才引进
1.制定人才引进目录,引才信息。市、县(区)要对本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本地实际,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预期,制订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目录和实施计划。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引才目录编制的指导。每年年初,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要统一上报年度引才目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将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上报的引才信息梳理汇总后,形成全市年度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导向目录,定期向社会公布《市服务业紧缺人才目录》。
2.聚焦海内外高端人才,抢抓引才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与海内外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人才需求信息。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充分利用海内外各方资源,主动寻找、搜索、锁定海内外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注重探索和创新引才的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引才工作。对特别优秀的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可采取一人一策,实行特事特办。对海内外引进的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符合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条件的,要按有关规定做好推荐申报工作,并落实相应的政策待遇。
3.突出企业引才主体,打造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一流水平且对我市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科研团队。运用品牌服务企业在人才资源、人才网络、人才储备、企业文化上的优势,凝聚各类人才。
4.组织开展招聘活动,打造引才平台。各县区、各部门要抓住市内重大招商引资、商贸洽谈等活动机遇,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活动。要以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为平台,每年选择若干个重点发展行业,确定引才主题,有重点地组织好现代服务业人才招聘活动。大力组织赴省外举办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及各种服务业人才招聘会等活动,不断提升活动品牌和影响力。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引进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和团队。
5.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引才渠道。积极引导海内外人才以调动、短期聘用、柔性流动等多种方式来淮工作,从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带进一批先进项目、形成一批新兴服务产业,并通过自由流动,形成人才的良性置换,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使更多国内外专家、海内外学子,外省市的专家、学者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6.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优化引才环境。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省有关海外引才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文件中有关市场准入、融资贷款、用地保障、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各类人才关注的创业政策,要认真进行梳理汇总,做好宣传工作。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用足用好现有的各类人才政策,强化人才服务,为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解决家属子女就业入学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二)立足高端服务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加快职教园区和技师学院建设,打造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纲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职教园区和技师学院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科技与信息、文化创意、外包等方面的技能人才。
2.引导大中专院校培养方向,开展服务业人才学科建设。发挥在淮高等院校在服务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加快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培养信息咨询、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和中介服务等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3.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方式,加快培养服务业人才速度。积极推动校企合作,聚集校企双方优势,围绕服务行业发展和企业生产急需,灵活采取“订单式”培养、冠名办班培养、“工学交替”培养、产教研一体化培养等方式,大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服务业人才。
4.组织考察学习进修交流,不断提高服务业人才水平。选派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等服务业高层次人才赴国外学习培训交流,培养一批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服务业领军人才。
5.依托公共人才机构,开展服务业人才培训。与省内外重点高等院校合作,以服务业管理人员提升为重点,开设不同层次的服务业理论培训班、研讨班,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管理人员管理理论、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依托我市公共人才培训机构,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实训基地,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
(三)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搭建服务业创业平台
1.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搭建服务业人才对接平台。按照“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要求建设好人力资源市场,使其具备综合接待厅、高端人才交流厅、展示厅、洽谈室、指导及咨询室、商务中心、自助就业服务区及用人单位接待区,并设置人事(职工)档案管理中心、社会保障服务大厅等功能,承接审批服务申请、提供政策咨询、开展跟踪服务,为引进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服务。
2.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功能人才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市人才流动中心等平台,为现代服务业人才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构建有形市场、网上市场、远程面试等综合性人才服务平台。
3.壮大人才中介机构队伍,多渠道引进服务业人才。鼓励社会人才中介机构专业化发展,发挥其在人才猎头、人才派遣等业务方面的优势,满足企业特殊用人需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专业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在服务业人才集聚地区建立联络点或聘请合作机构,采取委托招聘、业务对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引进我市急需的服务业人才。
4.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载体。建立培育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及服务外包业等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业园区。
(四)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市人社局为牵头单位,发改委、财政局、教育局、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市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相互沟通,加强协调,全力做好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并提出本系统和行业的引才工作目标任务,指导协调系统和行业内的引才工作。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本地区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
2.优先保证人才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现代服务业人才投入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优化人才专项基金的使用结构,设立“人才专项扶持资金”,确保服务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设立奖励基金。探索建立市服务业人才发展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为我市服务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高端服务业人才,以及在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区、部门、企业和个人。
4.大力加强舆论宣传。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服务业人才及其优秀成果的宣传报道力度,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先进典型及在人才环境营造、人才激励等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成绩,努力营造育才、用才、聚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及广纳群贤、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工作新局面,弘扬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 上一篇:市长在商务整规推进会讲话
- 下一篇:国际贸易类人才培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