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实施意见

时间:2022-08-02 09:09:51

导语: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改善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和供养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敬老院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落实五保政策,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1.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合理保障这部分人的生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县(区)、乡(镇)两级政府作为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敬老院建设的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要切实维护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权益,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2.认真做好五保对象审批工作。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规定,对五保对象进行认真审核,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公开。凡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要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3.加强五保对象管理。县(区)、乡(镇)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五保对象个人档案及数据库,村级要建立五保供养对象花名册,逐步建立五保供养市、县(区)、乡(镇)三级联网。

4.合理确定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县(区)民政部门要依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制定本地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颁布执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应随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际支出情况及时调整,2008年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年人均现金不低于1200元,到2012年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年人均现金不低于1500元。

5.规范五保供养资金发放。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县(区)民政部门对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核意见,及时将五保供养资金拨付到五保供养资金专户,确保五保供养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资金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打卡发放到五保户本人,集中供养的五保供养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会商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拨至农村敬老院。

6.建立五保供养对象“保医”制度。各县(区)政府要将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应交部分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中代付;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仍有困难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在农村医疗救助时应重点给予救助;对符合大病救助条件的,要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对集中供养对象,医疗救助资金按实际供养人数年人均不低于240元的标准,于年初从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帐户划拨到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专户,作为集中供养人员小额临时医疗救助费用;对分散供养对象应优先给予医疗救助。

7.做好五保供养对象善后工作。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其尸体火化费、运尸费由所在县(区)民政部门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解决,丧葬事宜由村委会从简办理,骨灰送所在村公墓(骨灰堂)寄存,所在村没有公墓(骨灰堂)的,骨灰可深埋不留坟头,提倡不保留骨灰的葬法。

二、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

8.农村敬老院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新规划建设、闲置资产整合利用、对现有农村敬老院改扩建等途径,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2008年新建30所农村敬老院,确保2008年年底每个乡镇拥有1所二级以上标准农村敬老院。2008年年底集中供养率达到15%以上,2012年达到20%以上。

9.农村敬老院建设的规划。新建农村敬老院选址应充分考虑交通便利、环境卫生、居住安全等因素,尽量临近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或集镇、居民集中居住区,并尽量靠近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充分利用乡(镇)撤并和乡(镇)办学校合并后闲置的公用房进行资源整合,经依法确权后,改建、扩建成农村敬老院。

10.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的筹集。农村敬老院建设以县(区)财政投入为主,鼓励社会参与。2008年新建30所农村敬老院按照“四个一”的原则进行筹建:乡镇政府负责提供一块建设用地,900万元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县(区)财政、县(区)公益金按照1:1:1的比例负担,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解决。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或资助建设农村敬老院,各级募集的捐赠款和慈善资金也可用于农村敬老院建设。

11.加强农村敬老院管理。努力完善设施、优化环境、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创建“管理人性化、庭院园林化、室内标准化”的和谐敬老院。注重发展院办经济,以院养院。

12.加强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管理。根据农村敬老院供养对象人数,工作人员原则上按10:1的比例配备。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0人以下的配备3名,30—50人的配备4名,50—70人的配备5名,70人以上的配备6名。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聘用,报县(区)民政局备案。工作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由县(区)民政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称职的继续聘用,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13.加强农村敬老院经费管理。农村敬老院的管理经费纳入县(区)财政预算,并随当地财政收入、生活水平、物价指数的变化而调整。原则上,自2008年起,县(区)按照实际集中供养人数年人均不低于1200元的标准,将农村敬老院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年初划拨到乡镇敬老院专户,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工资和敬老院维护发展经费。农村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加强协作,完善落实农村敬老院建设扶持政策

14.农村敬老院在城市规划区外建设的,城建部门减免敬老院城市建设和房屋建设有关费用;环保部门减免敬老院的生活垃圾、粪便清运和排污等费用;敬老院使用的煤气、用电按居民生活使用价格收取;消防部门在验审敬老院建设中,免收验审费用。

15.税务部门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农村敬老院,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农村敬老院的捐赠,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对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农村敬老院的捐赠,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16.卫生部门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五保供养对象住院补偿报销时,不设起付线,就医时适当减免医疗费用;建立五保供养对象大病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步实施的医疗救助制度,帮助农村敬老院开展老年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

17.教育部门对农村敬老院收养或在村分散供养的孤儿,在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就学及接受继续教育考入中专、大学的,要优先给予享受扶贫助学政策。

18.各级政府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为农村敬老院和五保对象送温暖、做好事活动。鼓励部门、单位、个人帮扶农村敬老院。各级民政部门、各种慈善机构在扶贫帮困活动和救灾工作中,要优先帮扶和及时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四、加大监督,建立完善五保供养考核奖励机制

19.建立和完善五保供养及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人。市政府把五保供养及农村敬老院建设作为对各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县(区)政府要对乡(镇)五保供养及农村敬老院建设进行目标考核,制定奖励措施。2008年底没有农村敬老院的乡(镇)不能参加综合工作评先。其他有关部门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五保供养及农村敬老院建设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0.加强督查考评,严格责任追究。各级政府要加强五保供养资金的规范管理,加强对五保供养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五保供养资金审计制度。各级民政、财政、审计部门每年要对五保供养资金开展专项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对克扣、挤占、挪用或贪污五保供养资金的,及时查处并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