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蓝色经济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08 08:28:55

导语:市委蓝色经济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委蓝色经济工作意见

蓝色经济是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与之相关联各类社会生产活动的总和,是以海洋经济为主体,以海陆统筹发展为基础,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型经济形态。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临海、涉海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经济功能区。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进程,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发展蓝色经济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空间、科技和产业优势,坚持开放、创新、蓝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统一开发、保护开发、立体开发,坚持创新驱动、区域统筹,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先行一步、走在前面”为工作要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要任务,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为关键环节,以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着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大力推动海陆联动发展和海洋综合管理,努力打造海洋高科技产业引领区、临海临港高端产业聚集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将建成蓝色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2.基本原则

(1)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布局,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加快推进,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形成开发海洋、发展沿海、带动腹地的发展新格局。

(2)坚持科教先行。把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增强科技创新力、教育和人才支撑力以及海洋文化影响力,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坚持开放带动。把蓝色经济区建设作为开放合作的全新平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区域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立足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开发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转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海陆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率先建成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海洋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2%,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

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海洋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元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5%左右。

二、主要内容

4.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探索建立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市场化机制,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构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是提高海洋重要资源勘探开发水平。重点加强近海海域石油、天然气、金矿等资源勘查,开展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浅海矿砂资源的调查评价。到2013年,基本建立重要海洋资源数据库。二是提高海洋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推行海洋表层、中层、底层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模式,实施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等开发利用工程。优化岸线资源布局,合理开发和保护滩涂资源。三是提高海洋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大海水、海洋生物、海洋空间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发力度,将生态工程技术与工厂化循环水技术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提高海水循环利用程度,形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建设一批海洋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

5.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围绕解决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深入实施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发展,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海洋一产。加强科技创新,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现代海洋渔业重点工程,提高综合效益,夯实海洋一产基础。

现代水产养殖业。以建设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为抓手,调整渔业结构,重点发展以陆上工厂化、海上筏式为主的设施渔业及循环水利用,生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水产品。

渔业增殖业。依法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加大渔业资源修复力度,推行立体增殖模式,深入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不断增加人工增殖放流的品种、数量和规模,逐步改善渔业资源种群结构和质量,建设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人工鱼礁带。加快建设“海洋牧场示范工程”,在市6-12米等深线的海域建设人工鱼礁带,把市近岸海域建设成为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栖息地。

渔业设施建设。加大国家对渔业基础设施的扶持资金争取力度,加快推进旅游码头建设,依托旅游码头加快推进渔港前期工作,2012年完成渔港港池及前沿码头建设,2013年完成渔港陆域配套设施建设。

滨海特色农业。结合滨海区位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酿酒葡萄、优质果品、设施蔬菜、苗木花卉栽培基地、高端果品基地,做大做强葡萄、大姜、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结合滨海旅游和特色农业示范园,建立集生态示范、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走廊和采摘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培育名牌产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2)优化发展海洋二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为重点,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强化海洋二产的支柱作用。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招金膜天为依托,加大海水淡化功能膜材料及成套装备的研发,发展海水淡化新材料,扩大海水淡化处理用膜、热致相分离微孔膜、膜生物反应器等产品生产规模;以金宝电子、贺利氏贵金属、中佳新材料为龙头,加强电子基础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抓好高档电解铜箔、环保型FR-1覆铜板、金丝、银丝、合金键合丝、精密铜管、无氧铜杆、铜丝细伸等项目建设,促进产品规模化生产;鼓励发展海洋生物、海洋高分子材料等产品;加强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发电研究,鼓励建设海洋能源利用示范项目。

临港加工制造业。重点发展临港机械装备、海水淡化装备、环保设备与材料制造等产业。以欧洲工业园为载体,加快意大利电动汽车、高铁机车配件等项目的建设,在沿海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打造矿山机械工业园为平台,到2015年做成全国最大的矿山装备制造基地;以康泰实业、东特鹰轮、昌大缸盖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海洋仪器仪表、齿轮、变速箱总成、缸体、缸盖等产品,努力打造自主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市机械加工能力和水平,并积极向造船及海洋机械领域延伸;以玲珑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建设年产3000台有载自动调容变压器、节能防爆电机、模具加工、微电机等项目建设。

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按照加工产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和功能食品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发鲜活、冷鲜等水产品和海洋保健食品,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创立名牌产品,建设一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冷链物流基地,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3)大力发展海洋三产。提升海洋三产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临港临站运输物流业。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火车站、高速公路在路港铁路运输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深化与港的战略合作,将铁路、公路和港口的交通优势与市的资源及货物集散地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绿色”物流通道,积极推进陆海联运。加快建设一批临港临站物流园区,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重点抓好龙港物流园和保税仓库规划建设,加快推进玲珑保税物流园、鲁鑫物流园、地方铁路局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项目的建设;加快东城新区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以人工岛建设为契机,加快货物港口的规划论证、政策争取等工作;加快通港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港通体系,努力争取德龙烟铁路在辛庄设立客货站;加快推进荣乌高速北立交、龙青高速路(段)建设。

滨海旅游业。深入实施“金、泉、山、海”四位一体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完善城市休闲度假功能,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中国金都—黄金之旅”品牌。以创建黄金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依托黄金文化旅游区综合开发项目,突出黄金文化主题,加快推进淘金小镇、招金矿业培训中心等项目的建设,打造中国黄金第一游;以发展城市休闲经济为着力点,依托城区温泉资源,加快推进金都汤城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中国北方第一汤;以强化城市休闲度假功能为出发点,依托滨海科技产业园,加快推进滨海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码头、滨海广场、汽车自驾游营地、星海湾、金都黄金海岸、葡萄酒庄等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滨海旅游新亮点;以实施以购促游为支撑点,依托黄金珠宝首饰城、皮革城、楠铂萬商业步行街,整合黄金、金石、皮草、粉丝等特色商品,建设购物旅游集群,打造好客购物旅游第一名城;以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发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为重点,加快推进阜山九曲蒋家、栾家沟等旅游特色村的深度开发,加快城郊架旗山游乐园、梦芝生态农业综合体、辛庄休闲观光度假园和苗木花卉基地、金岭近郊休闲乡村旅游、蚕庄金水湖生态旅游、玲珑仙人山农博园和金色田园创意基地、毕郭现代农业观光园、开发区健生园农业观光园等项目的开发,形成城乡呼应格局。

(4)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和联动发展。提高园区的管理和建设水平,重点鼓励发展产业基础好、优势突出的园区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创新功能,提高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支持园区深入挖潜,优化结构调整,推行园中园和一区多园的模式。根据各类园区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海陆资源配置,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驱动引擎,滨海科技产业园区、东城新区及其他各类产业园区各有侧重、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

开发区。以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切实做好扩区文章,加快二次创业步伐,进一步提高园区规划、管理和建设水平,主动承接青烟高端产业辐射,突破引进一批“大、高、强”项目,大力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在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

滨海科技产业园区。鼓励发展海洋工程机械、海洋医药、海洋环保、现代物流、滨海旅游、旅游装备、海洋高新技术等高端海洋产业。重点加快滨海旅游、欧洲工业园、物流三大组团开发,推进中亚轮胎试验场、电动汽车、新型建材等一批项目的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先行区,使之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东城新区。立足打造科技文化新区,进一步优化海陆资源配置,鼓励发展以海洋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的海洋联动产业。按照“一轴、三心、三区、四带”的组团布局形态,借助外力启动与内力相统一,将东城新区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导,以高品质居住生活和大型文化娱乐设施为特色的城市副中心,成为主城区和滨海科技产业园区的重要联动区。

其他相关区域。根据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搞好联动,做好海洋相关产业的配套协作,主动加强与三区对接,共同搞好海洋资源开发、科技研发、重大项目建设。

6.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积极推进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建设,实行海陆环境同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海洋监测和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1)完善海洋生态防护体系。依托海洋经济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生态空间结构,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的完整性,完善海洋生态防护体系。

加强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一是全力做好砂质海岸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打造滨海旅游黄金海岸。在东西方向自招莱线向东延伸约5公里至诸流河附近,南北方向自高潮线以下向海中延伸约1.5公里,总面积约841.79公顷的区域内,实施砂质海岸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工程。二是加快中国对虾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立渔业水域保护制度,对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传统渔业增殖区实行强制性保护,进一步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开展中国对虾的原种保护和繁育工程,改善种质,增加中国对虾及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逐渐恢复海域中国对虾的产卵场功能,同时也对牙鲆、真鲷、石鲽等经济鱼类的产卵洄游起到保护作用。

沿海防护林建设。重点加强海岸防护林建设,实施护岸林和林地资源修复,构筑沿岸生态防护屏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质量,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强化农田林网建设,搞好海岸带绿化。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

海岸带综合治理。保持岸线的自然属性,维护岸线的稳定性,增强岸线资源利用的复合性,对未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严格按照规划加强管理,确保科学利用,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禁止非法采砂、捕捞、倾废等一切可能对海岸带造成危害或不良影响的活动。在诸流河以东,逐步实施岸线修复工程,使岸线整治与滨海旅游有机结合,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2)完善海陆污染联动治理体系。严格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联动治理机制,实施海陆统筹、河海兼顾、一体化治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治污减排工作,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关停排污不达标的企业,确保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加大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技术再提高工程建设,确保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完善城市排污管网体系建设,推动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继续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和生态市创建工作,确保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开展流域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放、近岸海域环境、海洋生态质量等监测和评价工作。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在罗山河上游建设矿山污水处理厂,在滨海科技产业园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确保污水排放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彻底解决罗山河、界河污染问题。

(3)完善集中集约用海用地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加快区域用海规划的审批争取工作,积极推进人工岛工程建设。成立人工岛工程建设指挥部,确定人工岛总体功能定位,明确投资主体,尽快组织开展用海清理拆迁、地质勘探、填海通道规划、用海物料筹备和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到2013年,计划完成填海7.68平方公里,到2015年,计划完成填海12.15平方公里。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入驻。

(4)完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洋监测和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海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研究技术,完善台风、寒潮、海上大风、海雾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服务系统。完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健全管理机制,构筑海上安全生产和海洋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加强海洋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保障用海秩序及海洋环境与生态质量。

7.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

科教兴海是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战略,要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的建设,完善现代海洋教育体系,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海洋职业教育,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玲珑集团和招金集团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企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东北大学黄金学院,争取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加快市电子材料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中国黄金产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提供优质服务。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市场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围绕海洋农牧化开发、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食品安全、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努力打造高层次蓝色产业聚集区。

(3)构筑海洋人才高地。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双百计划”,实行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开展好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人才培养,选派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进行专题培训,鼓励和支持现有职业学校开设涉海相关专业,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8.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围绕技术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吸引外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运作,把引进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海洋渔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海洋优势产业,实现利用外资形式多元化发展。

9.统筹海陆一体化发展

(1)加强特色城镇建设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以建设“中国黄金名城”为目标,加强体现黄金文化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东扩北展”步伐,全力建设东城新区。加快新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15年,新增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加快滨海特色城镇开发。以滨海科技产业园为主体,围绕辛庄镇“一海、一湖、三河”的自然优势,妥善解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旅游休闲与其他产业、新城建设与村庄居民点重构的关系,加快建设形成园区内“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加快区内供电、通信、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小镇、异域风情等特点,结合岸边防护林,打造“海、林”相结合的观光休闲、体验活动的特色旅游。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万人,成为以滨海旅游休闲、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次中心。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加快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实现区域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货物物流化。加快推进德龙烟铁路、龙青高速等工程建设,加快城区外环路建设,探索发展通用航空运输业,建设通用机场。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举,以增加供水能力和防洪防潮为重点,完善防洪防灾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水库、河道、防潮堤的统一规划。到2015年,在辛庄沿海建设防潮堤5公里,完成勾山水库加固工程,完成35座小型水库、73座塘坝加固工程,完成对罗山河、单家河、孙家河等3条河流的综合治理。

加强海水入侵防治。以辛庄沿海入侵区为重点,按照挡住海水、留住淡水、蓄淡压咸、改善环境的要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实施拦蓄补源、地下水回灌、河口地下水库建设、地下坝截渗等工程,防止海水入侵。

(3)能源建设。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努力构筑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序开发风能资源,鼓励发展海上风电,到2015年,形成装机65万千瓦,到2020年,形成装机120万千瓦。

三、保障措施

10.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蓝色经济推进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简称“蓝办”),承担蓝色经济推进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落实和推进全市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并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意见,监测分析蓝色经济区建设运行态势,提出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政策建议,审核规划区域内由市统筹安排、转报由省和市统筹安排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负责有关海洋新兴产业、特色园区、重点企业和创新能力培育工作。

1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对蓝色经济重点项目,优先向上申报,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争取金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加大对蓝色经济项目的信贷投放。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海洋优势产业。同时,加大土地利用倾斜,对符合国家政策的重大产业项目和科研机构用地,优先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采取划拨方式供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节余的用地指标,重点用于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大对滨海科技产业园区在政策、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扶持滨海科技产业园区做大做强,跨越发展。

12.强化部门配合联动。各相关部门要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强工作运行、科学考核和评价等体制建设,增强全民蓝色经济意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