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环境构建意见
时间:2022-07-02 05:52:36
导语:农村信用环境构建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经县政府研究,现就深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用环境是构成金融生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县通过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农村征信基础比较薄弱,信用信息积累缺乏系统规范,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农村经济主体的现代金融意识、信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成为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传统的道德约束与现代征信手段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善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资金“洼地”,引导信贷资金更好地支持“三农”,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有效的组织推动、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的制度创新、扎实的实践探索,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的总体框架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以整合农村信用信息为平台,以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为手段,以培育农村信用文化为支撑,以健全农村融资服务体系为保障,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信贷资金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全面推进社会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总体原则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配合联动、扎实开展教育、加强正向激励、促进环境优化。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信用评价活动,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和创评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完善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制度,探索创新担保模式和担保方式,促进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通过普及金融与征信知识,深化征信产品应用,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使我县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三)主要内容
1、构建农村诚信教育体系。以培育现代金融意识、信用意识为目的,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征信知识宣传,加强对农村经济主体金融观念、消费观念与信用行为的引导,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在乡规民约、中小学教育中加入诚信教育的内容,将金融信用教育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使诚信教育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
2、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征集机制。进一步拓展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面,加快推进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档案建设,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将涉农信贷业务信息全部纳入征信系统。以企业征信系统为平台,加强对县域尚未取得银行信贷的中小企业基本信息、生产经营及财务信息的征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不断拓展农村经济主体信息采集面,将工商、税务、质监、法院、环保、劳保、教育等有关部门掌握的信息逐步纳入征信系统,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3、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以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活动为载体,全面规范开展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工作。农户信用评价要以信用档案为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针对农村经济特点,将信用评分与信用评价相结合,努力使农户信用评价科学、公正、有效。完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推动县域企业参与信用评级,开展微小企业信用评分,提高涉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共赢。以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与信用评价为基础,紧密结合文明乡镇、文明村(单位)、文明户创建工作,继续规范和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和“信用户”创评活动,进一步完善创评标准与程序,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
4、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充分利用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及信用评价结果,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将银行信贷约束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有机结合,使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切实得到优惠和便利,使失信者处处受到制约乃至付出代价。加强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或公示,引导农村经济主体增强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行为。
5、建立形式多样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在引导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三农”发展中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模式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个人资金投入,推动建立以农村经济主体为服务对象的各类担保中介机构。继续推动和完善“农户联保”、“大联保体”等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设,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特点的新型担保方式。
三、工作要求
(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监督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客观公正的考评行政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设立举报投诉中心,接受投诉和调查处理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重点查处对“三农”的“三乱”行为、违反规定的乱收费行为、部门作出的不当行政行为、破坏新农村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揭露、批评和违背承诺、失职渎职等行为。司法部门要以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为重点,着力解决金融案件判决难和执行难等问题,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及时向金融机构提出司法建议;对金融机构依法起诉的案件,及时立案查处,并主动、及时地采取诉讼保全措施;要及时审理、判决,加大执行力度,提高结案率,切实维护经济秩序稳定和金融资产安全。
(二)发挥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协调推动作用。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人民银行要加强宣传引导与组织协调,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一是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与舆论氛围。二是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以及评级机构、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参与积极性,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机制,加强与公信力较高的评级机构、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提升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完善贷款风险定价机制,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三是加强金融与征信知识宣传,探索建立农村信用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四是要加强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反映工作开展情况及支农、惠农的工作成效,注意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工作扎实开展。
(三)金融机构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围绕工作实际,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一是认真做好信用宣传教育工作。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经营网点较多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信用宣传下乡”活动,举办符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和需求的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面向广大农户和企业普及金融与征信知识,切实提高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二是进一步做好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工作。要加快农户信用档案规范化、电子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征集,提高数据报送质量,逐步将农户和企业的信用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同时,充分借助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力量,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信用评价活动,开发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三是加强征信产品与结果运用。对信用农户、信用企业、信用村、信用乡(镇)要降低信贷门槛,减化贷款手续,扩大授信额度,执行优惠利率,优先安排贷款发放,并做好金融延伸服务。四是探索完善“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户联保”、“大联保体”等担保模式与方式,积极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作机制,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机制,推出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大对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把贯彻从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优化信贷结构上,按照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协调配合的要求,积极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促进农业和农户贷款明显增加、支农信贷比例明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力度明显加大。加大对信用良好的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资金投入,同时不断拓宽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切实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促进加快农村产业升级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以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良好效果,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 上一篇:司法局隔离戒毒工作调查报告
- 下一篇:粮食局在职党员学习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