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意见
时间:2022-06-26 10:59:13
导语:民政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央十八部委《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市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现就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我市社会工作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社会工作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职业活动。在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解决难度不断加大,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专业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于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政府实行职能转变要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工作者是社会服务的专业提供者、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解者和社会公平的积极维护者,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通过依托政府、充分调动社会工作者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三)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战略、推动社会建设的需要。社会工作者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设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全面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以城乡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抓好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但社会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我市社会建设的需要。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任务。
二、正确把握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适应社会建设发展要求,整体规划、分步推进,适度倾斜、重点突破,积极稳妥、创新务实。通过3—5年努力,大力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者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社会工作者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承载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二)具体目标。以培养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目标,逐步形成与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初、中、高级社会工作者梯度发展结构。到2015年,全市力争培养约1500名社会工作人员,以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名义登记注册的社会工作者要达到社会工作人员总量的10%,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50%以上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社会工作人员在职在岗培训率要实现100%,切实增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建立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机制。在掌握我市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制定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全市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的规模和结构,切实提升我市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政策法规水平、专业技术素质、社会工作实务等综合能力。社会工作相关部门在开展业务培训时要积极安排社会工作相关内容,市委党校要在主体班中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开展与先进地区社会工作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社会工作发展的成功经验。鼓励尚未取得职业资格的在岗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加快向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转化。对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每年参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重点突出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二)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机制。贯彻落实人事部、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和评价工作。各类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考试并成绩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职业水平证书,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统一管理。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等级证书的人员,须由民政局进行登记。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社会工作者守则,接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的管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的人员,由登记机关取消登记,并由发证机关收回职业水平证书。探索社会工作职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优先聘用具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门人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到2015年,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0%以上、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50%以上取得职业水平证书。
(三)健全社会工作者激励保障机制。以体现专业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工资待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城乡社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所在单位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由社会工作者所属机构和所服务单位定期对社会工作者履行岗位职责、教育培训、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强化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动态管理,促进社会工作者有序流动。每年根据综合考核评估结果,择优选用,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将社会工作者表彰奖励纳入我市人才奖励体系,与其他各种类型的人才同等对待。对业绩突出的社会工作者,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声望和地位,增强其工作热情和归属感,吸引更多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推动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
四、积极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一)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社会工作岗位开发与设置是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按对象设岗位、以需求定数量的原则,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形成我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
(二)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根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开发设置岗位。在涉及社会工作相对较多的民政、司法、教育、残联等领域根据实际需求按对象分步设置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岗位,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救助、青少年教育、老年人心理调适、司法矫正、人民调解、残障康复、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婚姻家庭服务中推进社会工作,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者,逐步导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
(三)探索转换和引进相结合的社会工作者配置办法。我市社会工作者的配置既要着眼于加快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又要考虑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社会工作者的配置应采取提升转换现有存量人员和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现有从事社会工作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已在设定的社会工作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要组织开展分期、分批、分层培训,帮助其获得职业水平证书并按要求进行登记,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要大力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员,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我市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并登记为社工。
五、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
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是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承载者。大力培育发展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的社会工作运行格局,实现社会服务的共建共享。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一批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后,要优化工作流程、控制成本费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人员素质,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大力培育社会工作者协会等直接为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提供管理服务的民间组织,切实发挥社会工作者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
六、加快建立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机制
广泛弘扬公民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切实发挥志愿者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管理、培训、监督,认真实施志愿者队伍的注册登记工作,将志愿者培训纳入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着力培育有一定专业特长、参与面广、服务功能强、作用发挥好的志愿者队伍。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形成“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拓展服务、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者改善服务”的发展模式。倡导公职人员、党团员、大中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七、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建立社会工作的领导体制。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工作。为大力推动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成立市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领导小组,在全市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的领导管理体制。
(二)健全社会工作的运行机制。推进社会工作,必须坚持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正确处理发展社会工作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政府与社会、社会工作管理部门与镇街区及其他部门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和社会工作者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合力。社会工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研究指导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十八类主管部门要率先制定本系统、本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本系统、本单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特别是社会工作涉及领域的相关部门,要抓住政府职能转变的契机,加强本领域社会工作的研究,开展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探索,切实推进社会工作在多个领域的发展。
(三)完善公共财政的支持体系。建立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重要形式的财政支持机制,合理界定政府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体现财政支持社会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政府资助社会工作的制度,对社会工作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基地建设、调研宣传等给予适当经费补贴。拓宽社会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向社会工作投入,加强对社会工作资金使用的内部审核和外部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服务项目投标制度、绩效审计评估制度,提高社会工作资金的使用效能。
(四)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目前我市在培养社会工作者方面还刚刚起步,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尚未被社会各方面广泛了解。社会工作管理部门和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系统宣传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方法和作用,特别要深入宣传社会工作者的典型事迹和社会工作的典型案例,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要总结交流各领域社会工作的经验,展示社会工作丰富的职业内涵、社会价值及广大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风采,营造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情况专题报告
- 下一篇:物业管理业主组织创建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