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新区互动发展指导意见
时间:2022-05-28 11:42:00
导语:全县新区互动发展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对城市新区的带动作用和城市新区对产业园区的保障作用,推动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的互动发展,实现我市城镇化跨越发展,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意见》精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推进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互动发展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城市新区产业带动不强、发展不快等现象。当前,我市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加快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的互动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城市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提升产业园区的竞争力,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县(市、区)、各新区和园区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把加快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的互动发展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牢牢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的难得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的建设步伐,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相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城市新区框架的拓展和功能的完善,同时,通过城市新区的建设为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障,把产业园区培育成为城市新区、把城市新区建设成为有产业支持的城镇化新的增长点,从而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和城市新区建设互动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新区、新区、新区率先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产业园区,形成规划科学、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管理规范的现代化新城区。其他产业园区发展成为促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带动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引擎。
三、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力推进市本级三大新区建设与发展。
1.新区。新区要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低碳发展,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构建“一轴两廊三园六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城市新都市、新兴产业的聚集地、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创业宜居的魅力新城。至2015年,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1;建成区人口规模超过2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5平方公里。
2.新区。新区要依托工业园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为重点,依托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新区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新区空间布局,全力建设世界级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及汽车配件基地,建成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动力新城。至2015年,工业园区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新区人口规模超过20万人,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
3.新区。新区要依托产业园和铁山港东岸码头,建设完善园区一体化设施,促进产业和人口加快集聚,以发展近海倚海产业、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园和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尽快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新型临港产业基地、综合物流保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次中心,打造经济发展新一极,带动由内陆城市向临海城市转型,成为产业发展的活力新城。到2015年,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8%,人口规模超过10万人,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
(二)做强做大北流、容县两个自治区级产业园区。
1.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要发挥资源优势,以三环陶瓷、北流海螺为龙头大力发展水泥建材、日用陶瓷、建筑陶瓷以及电子、彩印包装等产业,配套好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产业工人入园居住,发展成为集聚力强的新区。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园区人口达到6万人。
2.容县经济开发区。容县经济开发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要以黑五类食品、高峰容州人造板等重点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电、机械、仪器仪表和食品、制药、林化等产业,充分发挥距离容县城区近的优势,通过发挥资源共享发展成为容县的新城区。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园区人口达到8万人。
(三)壮大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
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以重点产业为依托,不断吸纳企业入园、增强园区经济实力,通过产业带动,逐步完善园区配套,发展成为定位准确、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新区。福绵服装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牛仔裤、休闲裤、西裤为主体的服装和皮革产业;陆川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建材、林化等产业;博白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造纸、编织、林产林化等产业;兴业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化工、建材、养殖、旅游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2015年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规模达到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园区人口2万人以上。
四、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编制和完善园区和新区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市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总体规划、发展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并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产业园区的规划要明确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和产业发展方向类型,突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利用以及居住商业配套等方面的整体性和科学合理性,优化用地空间布局,集约节约用地,强化产业园区的主体功能,增强城市新区对产业工人落户的凝聚力和产业园区对产业落户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城市新区对产业园区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的推进和扶持力度。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全的产业园区,规划在服务好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根据产业园区发展规模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重点完善配套,使产业园区逐步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对已发展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新区,规划要明确城市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类型,为城市新区的加快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各县(市、区)在修编城市(镇)、乡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将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统一纳入规划,统筹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产业园区道路、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完善城市新区商业、居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把产业园区的要素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新区整体统筹考虑,保证园区内的建设有足够的用地用于新区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建立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城市新区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加快城市新区科教文卫体以及商业居住等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新区的功能和产业园区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落实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的保障性政策。产业园区内产业工人和城市新区内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与城镇居民同等对待;各县(市、区)在安排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资金安排时,要优先考虑在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建设成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确保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内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要求。对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内的普通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要配套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尽量安排和引导城市新区居民和园区产业工人就近集中居住。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以划拨的方式供应,在建设过程中要简化审批手续,确保保障性住房尽早开工建设、尽快按质按量建成投入使用。对远离城市(镇)的产业园区探索建设工业社区,鼓励按工业用地的标准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
(四)发挥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品牌效应。城市新区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新区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力;按照城市新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大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坚持引进与创新相结合,提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新区优势产业主体技术、专利、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专门人才等,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特色强的高新技术型项目落户,形成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知名度高的新区。产业园区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骨干产品为龙头,加快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支柱产业,由较单一的产业园区发展成为功能完善的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要充分发挥落户知名企业和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发展战略和定位,培育和形成独特的园区和新区特色,增强吸引力和集聚力,逐步形成产业国际化、集群化、高端化的城市新区。以城市新区的品牌效应吸引产业集聚,以产业园区独特的企业文化推动城市新区的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的集聚力,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五)搭建创新平台,支撑新区和产业园区发展。新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平台的支撑,各新区和产业园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有色金属新材料、海洋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要建设起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63”高技术产业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小高地、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攻关,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五、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互动发展的政策保障
(一)组织保障。
各级成立推进中心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互动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研究推进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互动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战略问题,进一步加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着眼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把加快推进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互动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发展目标,落实推进措施。要建立考核机制,把推进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对年度考核优秀的新区、产业园区予以通报表彰,对为新区、产业园区引进社会资金和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由新区、产业园区所在地政府或管委给予奖励。
(二)用地保障。
1.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各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新区、产业园区倾斜,对符合新区发展定位的产业、产业园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要重点扶持,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区,完善产业园区配套。市、县(市、区)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要根据“三个集中”的要求,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对符合产业园区发展类型又不在产业园区落户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用地指标。
2.建立用地指标分配新机制。鼓励各级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区和产业园区互动发展情况、城镇化水平与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新机制,建立互动发展和城镇化综合考核评价系统,每年对各新区、产业园区互动发展情况和城镇化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作为各新区、产业园区下年度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配的重要依据。
3.扩大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市新区、产业园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支持力度;在前一阶段试点取得初步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空心村改造、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土地复垦等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新区、产业园区征用耕地不能在所在县(市、区)实现占补平衡的,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后,可在本市范围内实行异地占补平衡,为新区、产业园区的互动发展提供建设用地保障。
4.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进一步提高新区、产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鼓励产业园区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严格控制园区内住宅、办公楼等非生产性建筑和厂区绿地规模,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对投资强度大,厂房设计在三层以上的工业建设项目可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加强对新区和产业园区用地土地利用效率的督查力度,对达不到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投资强度的项目及企业应退出产业园区,对未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期限建设的闲置土地要严格依法依规收取土地闲置费或收回。
(三)资金保障。
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和利用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政府间和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用于新区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加大对城市新区产业落户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每年视其财力情况逐年增加投入新区建设和园区发展的资金。入园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时各相关部门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减免的一律减免,不能减免的按最低标准收取。在新区、园区收取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收入,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优先扶持新区、园区的土地开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金融机构与新区、产业园区经常性的协商联系机制,建立健全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融资平台,鼓励各地政府和产业园区设立投融资机构或与各类投融资机构合作,加快建立融资性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公司。强化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国有资源、资产、资本统一管理和运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生产要素整合、配置,吸引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社会资金的投入,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进行开发建设,推动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的互动发展。
(四)人才保障。
各级要建立和完善新区、产业园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机制、引进机制、评聘机制、流动机制。充分利用好我市职业教育大市的优势条件,鼓励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培训机构为新区、产业园区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鼓励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新区、产业园区就业创业。对新区、产业园区内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户籍、社会和医疗保障、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干部培养交流等方面各职能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主动提供服务。鼓励新区和产业园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设立人才小高地,对产业园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各级要制定特殊优惠政策为其配偶工作安排和子女就学等创造条件。
- 上一篇:区乡招商引资试行方案
- 下一篇:区政办车辆运输撒漏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