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族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2-05-23 10:40:00
导语:城市民族工作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据《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省民族工作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清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区城市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到我区务工经商,在给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使城市民族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服务管理任务不断加重。近年来,我区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由于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心理认同等方面的特殊性差异,大部分难以快速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专业技能和城市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常识,导致与城市的“双向”不适应,服务管理任务不断加重。
(二)民族交往频繁,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民族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增多,但由于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民族特点和差异,摩擦和纠纷明显增多,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时有发生,处理不当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妥善调处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
(三)城市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部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趋势明显。我区对少数民族帮扶重点是灯塔民族社区,其他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关注较少,部分少数民族下岗职工生活困难、流动人口就业渠道不畅,不少业主摊点经营困难、收入不高,部分少数民族群体弱势趋势明显,上学难、就业难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关心和解决少数民族民生问题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城市民族工作力量薄弱,机构不够健全。城市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而与之相应的法律政策、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基层民族工作部门力量薄弱、缺少专职工作人员,经费不足,工作任务难以有效落实。
二、新形势下城市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新形势下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保障城市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协调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为目标,以城市社区为基础阵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开创我区城市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城市民族工作“主体在区(县)、延伸到街道(镇)、落实在社区”的基本工作定位,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切实维护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局面;通过搭建工作平台,完善工作机制,重点做好社区民族工作,巩固城市民族工作基础阵地;建立健全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处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使两个“共同”工作主题更加突出,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着力建设城市民族工作四个平台
(一)建立完善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网络,着重抓好“纵”“横”两条线。纵线由区民宗局和街道民族工作人员组成,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横线以少数民族联谊会为平台,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企业、学校、社区以及各清真网点、清真寺等基层窗口的联络员为骨干,协助做好民族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级负责、上下协调,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城市民族工作组织网络。与组织网络相呼应,建立覆盖广泛、反应快捷、畅达准确的城市民族工作信息网络。
(二)着力强化社区基础平台。充分认识社区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基础地位,重点做好社区民族工作。加强对社区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居民楼(院)等各基层窗口联络员的作用,主动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需求,帮助解决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困难。抓好台账资料统计,健全和完善辖区内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下岗失业少数民族人口、清真食品生产销售网点等统计资料,区民宗局掌控全区各台账基本数据,各街道、社区要掌握台账的详细情况。
(三)优化拓展民族联谊平台。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街道、社区要依法成立少数民族社团等形式的联谊组织,积极引导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社团在协助党和政府宣传民族政策、推动团结进步,反映社情民意、联系少数民族,弘扬优秀文化、发现培养人才,组织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拓展城市民族工作空间。通过少数民族社团等联谊组织,把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各方代表人士吸纳和团结起来,开展经常性的民族联谊、文化交流和社会公益活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通过成立伊斯兰教协会等社团组织,做好外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工作,广泛团结、主动吸纳有较高素质的人士加入民族、宗教社团,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民族联谊,协助政府处理涉及外来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
(四)巩固加强服务管理平台。结合网络信息平台、社区基础平台建设,为少数民族特别是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民生信息等服务。通过司法部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开通民族工作服务热线、向少数民族发放联系卡等做法,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民生服务平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各少数民族合理的精神文化需求。争取政策扶持,合理设置清真饭店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供应网点,满足少数民族生活需求。依法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满足少数民族宗教生活。对具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妥善安排公共墓地,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殡葬管理。
四、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各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必须健全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民族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民族工作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并及时调整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街道要成立民族事务协调委员会,建立定期会议制度、重大问题协调协商制度、要情信息通报制度、工作落实责任制度等,保障组织领导机构有效运行。
(二)宣传教育机制。推进党委领导下的齐抓共管、各司其责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机制建设。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表彰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各类学校为阵地,在广大学生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切实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区党校为平台,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党政机关、公务人员扎实开展民族政策、理论教育活动,切实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以重点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少数民族社团的作用,利用国家节假日、重大纪念活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面向基层群众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建表彰机制。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社区为重点,以民族居、企业、学校为补充,有重点地培养城市民族工作先进典型,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窗口。进一步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激励机制,对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全社会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四)矛盾排查机制。
一是强化定期排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引发涉及民族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发现在基层,解决在未萌状态;
二是完善信访处置制度。高度重视涉及少数民族信访工作,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协调机制,提高接访和矛盾调处能力。
三是坚持定期研判制度。对排查出的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深入研究,准确判断,对于敏感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
四是建立及时报告制度。对排查和研判出来的问题,以及涉及民族关系的事件,及时上报,决不允许瞒报、延报。
(五)应急处置机制。
一是工作方案和预案。进一步制定完善“涉及民族方面群众性事件应急预案”,预案应体现快速反应、控制事态、准确定性、妥善处置、处理善后等方面要求。
二是控制事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一支由政法、统战、民宗、公安等部门以及民族、宗教界人士共同组成的快速反应队伍,确保发生涉及民族因素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时,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组织最得力的人员到达最关键的部位,准确定性,及时化解,控制事态。
三是依法处置。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属违法犯罪的,不论涉及哪个民族,都要坚决依法处理。讲政策,始终把握和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讲方法,避免方法策略失当导致事态扩大,矛盾升级。
(六)协调联动机制。
一是横向协调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公安、民政、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问题。
二是上下联动制度。各级民族工作部门之间,要确保信息畅通,上下协调,指导有力,工作高效。
三是区域协作制度。相邻街道、社区之间要建立区域协作制度,对跨行政区域的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协调,遇到突发事件,及时通报对方,协助做好工作,有效制止串联、声援等活动,防止发生连锁反应。
四是流出地流入地协作共管制度。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的流出地建立协作共管机制,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七)联谊走访机制。
一是社团联谊制度。各镇、街道要根据情况建立有利于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少数民族社团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作用。
二是少数民族代表人士联谊制度。重点组织好活跃在经济、教育、艺术、宗教界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联谊活动,发挥他们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关系调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宗教活动场所联谊制度。重点发挥清真寺在联系外来穆斯林群众的特殊作用,协助做好流动人口登记服务管理工作。
四是定期座谈和重大节假日走访制度。结合重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召开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座谈会,走访慰问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和困难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少数民族群众中。
(八)监督检查机制。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文件精神,把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依法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进步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城市民族工作考核机制,将城市民族工作纳入各镇、街道年度政绩考核之中,通过考核,强化工作责任,推动工作开展。
五、切实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认真研究分析城市民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领导。适时调整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推进政府领导下的民族工作部门职能化,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争取有关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等对民族工作的支持,优化民族工作行政环境。积极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议程,积极争取,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强化工作手段,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努力实现我区城市民族工作新跨越。
- 上一篇:副县长在中考暨职教招生会讲话
- 下一篇: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SPSS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