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质量振兴指导意见
时间:2022-05-21 10:59:00
导语:县委质量振兴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为提升我县整体质量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产调结构、二产打基础、三产抓提升”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强化标准化、计量等质量技术基础工作,鼓励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主导产品、优势产品、重点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全县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夯实工作基础。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5年,全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水平有明显提升。
1.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重点产品、主导和优势产品质量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出口产品全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1户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开发1-3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争创2-3个省名牌产品,1-3件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2.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省建筑工程“飞天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3.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市平均以上水平。
4.环境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有效保护,生态良好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持续扩大,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危害明显减轻,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任务。
1.现代农业。建设具有特色、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上市农产品达到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和无公害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或进口国同类产品质量水平。抓好“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新增2-3个无公害农产品、2-3个绿色食品、努力建成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并通过产品质量认证、争取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建1个国家级、2-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认知度较高的特色农产品。粮油、啤酒大麦、制种玉米、马铃薯、畜产品、果蔬等优势特色和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食品药品业。食品企业全部纳入生产许可,食品小作坊纳入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药品、保健食品全部通过国家相关认证或审批,建立严密的质量监管体系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特色农产品、葡萄酒、淀粉等产品质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生物制品、生物制药等产品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大幅提高在同类产品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精细化工业。以鑫淼公司为龙头,以电石为原料,拉伸产业链,研发石灰氮、肌酸、单氰胺、双氰胺、三聚氰胺等为主的氰胺化工产品和以PVC系列、醋酸乙烯等为主的乙炔化工产品,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打造化工名牌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全省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
4.建筑材料产业。依托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建设干法水泥生产项目,优化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力争使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争创名牌,提升企业形象。
5.轻纺产业。通过贯彻实施新技术标准、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造纸、塑料、包装、民族手工艺等产品质量全面上水平上档次。高起点加快新产品开发,缩短产品换代周期。主要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0%以上,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内水平。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6.工程建设行业。以工程质量强制性标准和施工技术规程为基本依据,优化工程技术方案,强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高建筑、道路及水利工程质量水平,力争全县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先进水平,事关民生的保障性住房,全部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要求。争创国家工程质量奖。
7.环境保护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强制性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专项整治,加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废物资源化。进一步强化森林、植被、河流等自然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自然生态功能的恢复。
8.商业服务业。全县商业企业全面实行产品质量先行负责制,严格执行“三包”规定。商场、超市建立从进货验收到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体系。饭店、医院、金融、保险、电信等行业采用先进管理方法,提升服务层次和诚信水平。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稳步提升。
三、重点工作
(三)扎实构建产业标准化体系。以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为重点,构建产品标准化体系,推动产业跨越发展。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特色产品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包括产品品质、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环境条件等标准在内的农业地方标准。依据相关政策要求,制定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等地方标准。加快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行业质量和水平。
(四)积极培育和创建名牌产品。以重点产品、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以及市场占有率高、发展空间大、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产品,作为培育创立名牌的主要对象。坚持创建名牌、重在培育的方针,引导和督促企业,着力从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工艺设备改造、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环节进行系统培育,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抓重点,破难点,实现省级名牌增量,国家名牌突破。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名牌的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
(五)全面增强企业质量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纳入国家生产许可、市场准入、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必须获得生产许可或强制性认证。大中型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全部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计量器具特别是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企业内部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到100%,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达到95%。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涉及环境保护的企业要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涉及食品安全、医药和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改进、节能降耗等活动,在重点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加强对重点产品的技术攻关,推进全县工业产品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六)加强质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紧紧围绕我县工业企业发展趋势,支持和帮助企业建立产品实验室,为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开展检验。县级质量检验机构要重点加强食品、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证能力。根据加强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监测要求,进一步提升工程和环境质量检验的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证能力,为推进质量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加大经济运行中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依法加强对关系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节能减排的重点产品质量、重点工程质量、特种设备、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食品、药品、饮用水、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工程建设、化学危险品及其包装、特种设备等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立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退出、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区域性倾向性的质量安全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信息通报、突发事件处置等监管制度,切实防范和有效处置产品质量及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突发事故。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防止动植物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和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商品进入输出。运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等手段,有计划、有步骤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落后、能源资源消耗高、对环境有破坏作用的产业和产品,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
(八)强化质量服务和信用管理。充分发挥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以及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审核认证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检验测试、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信用评价、工程设备监理、服务质量提升以及环境质量认证和资质评定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信用记录,实行企业质量分类管理。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共享,在银行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投标、质量信用评级等领域广泛应用企业质量信息,形成有效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发改、教育、工信、财政、科技、建设、交通、环保、水务、农牧、林业、商务、卫生、工商、安监、统计、旅游、食药、国资、质监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工作,并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政府将质量振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形成、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深入推进。建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推进质量振兴的考核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建立质量问责制度,严格追究因失职渎职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部门、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县质量振兴领导小组每年组织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各重点企业开展质量振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批评,并限期完成整改。
(十)推进法制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质量法律、法规,将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社会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分层次抓好各类人员的质量法制教育。着力增强企业的质量法律意识,严格依法生产、依法经营。进一步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落实质量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质量执法监督制度,严格质量责任追究,保证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质量振兴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十一)实行激励约束。县政府设立质量奖,对有发明创造、获得国家级名牌、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名牌、著名商标的企业,对在质量振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支持企业建立内部质量奖励制度。全面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优良工程、著名商标评定、“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创建旅游品牌、服务满意度测评等活动。县、乡(镇)政府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经费投入,财政要切实保障对食品等重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的费用。企业也要加大对质量改进提升、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新闻媒体要加强对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报道,宣传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个人,对制假售假和质量失信企业进行曝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二)提高队伍素质。各行业、企业要根据不断提升质量水平的需要,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在培养高层次、高技能质量专业人才的同时,有计划、分层次开展质量新理念、新原理、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企业从事标准化、计量、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的人员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认定,实行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全县质量队伍的业务技术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为推进质量振兴,提升全县整体质量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 上一篇:农业技术改革建设意见
- 下一篇:区政办网吧连锁企业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