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提升科技兴农力度指导意见

时间:2022-05-11 04:10:00

导语:全市提升科技兴农力度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市提升科技兴农力度指导意见

年以来,我市着眼发展现代农业,整合力量、健全机制,创造性地构建起市、镇、村、户四级联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开辟了新渠道,取得了推广科技、服务生产、锻炼干部、提升群众的良好效果。为使这一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发挥更大作用,把农业良种良法更加快捷畅通地推广到田间地头,提升科技兴农的实效,现提出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的实施意见。

一、强化认识,明确思路目标

通过持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持续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影响和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及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农业发展方式落后、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等问题逐步显现,农业发展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驱动,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阶段。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农民要广泛联系我市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加深对科技兴农的认识,准确把握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强科技保发展”的要求上来。

立足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把握县(市)一级科技兴农的重点,确定今年我市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兴农工作的基本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总体定位,围绕增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目标,结合市场发展和农民需求,坚持科技创新与推广并重、抓推广促应用的原则,以市镇两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农业科技人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为依托,以实施科技创新、推广先进农技和优良品种为重点,以实施重点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为载体和纽带,调整体制、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促进对接,尽快建立起覆盖全市各区域、粮畜林菜果各领域、种养加销各环节,整建制建设、系统化推进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力争经过一年时间,使全市参与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活动的人员增加到1.5万人以上,全面覆盖主要农畜产品的种养加销环节;建立100人的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引进培养10名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组织开展10个农业科研攻关项目,推广20多项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或30多个农畜果菜及水产良种,建成20个重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

二、科学定向,突出工作重点

强化科技兴农工作,要着眼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发展壮大需求,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切实解决制约增量、提质、增效的主要问题;着眼满足各类主体和广大农民需求,抓好急需、实用、先进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切实解决制约农民创业发展和经营增收的难题;着眼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覆盖广、受众多、推广效果显著的共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解决对农业发展影响较大、易被农民忽视的先进科技;着眼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和先进科技应用能力,开展农业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解决群众重视科技不够、成果转化率不高问题。

(一)健全完善公益性农技创新推广体系。完善市、镇(街道)、村(居)、示范户四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确保延伸到村(居)、连接到重点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一般农户、辐射各区域、涵盖各领域,保持农业科技推广渠道畅通便捷。加大对市直专家团队、镇(街道)指导员队伍、村(居)推广员队伍和示范户的管理考核,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对作用发挥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及时调整,避免出现科技推广“中梗阻”现象。强化基层农技指导和推广人员业务培训,组织观摩交流活动,探讨农技推广提速、增效的新方法、新路子。针对影响制约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科研难题,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组建专业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实现重大公益性农业科技的新突破。

(二)不断壮大农业科研推广人才队伍。加强对市、镇(街道)农技人员的教育管理,组织开展农口系统“自身建设年”和“学习教育月”活动,督促广大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共同学习科技应用科技,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改进作风、增长本领、提升形象。继续开展农民培训月活动,组织好创业培训、阳光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专项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加快培养一批科技意识强、发展后劲大、掌握先进科技和经营本领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农技人员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新理念、更新知识,提升技能。立足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搞好产学研合作,柔性引进一批发展急需、术业专攻的高科技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组织前沿科技研究开发,加快先进成果引进转化,提升科研创新水平。继续实施品牌人才打造工程,推出一批服务意识强、科研水平高、作用发挥大的优秀农技人才和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创新农技科研推广机制。实行人才、科技、项目“三位一体”,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问题,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步伐。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参与特色品牌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合作社组建、农产加工等项目,找准开展科研推广活动的载体平台和结合点,产生农业项目和涉农企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及经营主体科技能力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等多重效果。实行重点农业科技项目扶持政策,创建新品种、新技术科研孵化中心和试验基地,引导科技人员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开展科研攻关,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形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方式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建立科学的农技推广考核机制,落实岗位责任,推行市主管部门、镇(街道)、农民三方考评办法,根据推广科技的成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群众认可的程度进行奖惩,引导和激励农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送进农民家。

(四)抓好重大科技攻关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按照部门及镇(街道)提报、专家组评审和市政府研究的程序,确定今年重点实施大葱航天新品种的筛选与培育、鲍芹周年生产、数字化农业系统开发与建设等8个重点农业科研创新项目,力争通过攻关,创出具有特色、添补省和国内空白、领先全省全国的先进农业科研成果。组织实施30个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项目。其中,通过组织小麦、玉米良种推广和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提高单产对确保粮食总产“十年连增”的贡献水平;实施龙山小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明水香稻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及核桃、板栗丰产优质技术开发、大棚配套设施改进、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体系建设等项目,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及安全程度;实施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中草药制剂防制畜禽疫病推广应用、蛋鸡标准化饲养技术推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及生猪人工授精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项目,提高畜禽产业的标准化、科技化水平;实施玉米机械化生产工艺与装备系统优化研究、大葱收获机研发及机械化技术示范等项目,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加强领导,形成强大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真正把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市农办要组织编制全市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负责全市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和协调。各镇(街道)要制定本地区的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方案和年度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具体工作实施。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原则,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各级财政要保证农业科技人员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保持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正常运转,保障公益性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开展。市财政要列支专项资金,对重点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重点科研创新活动给予经费保障。各镇(街道)要在农技人员参观考察、学习深造、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深入乡村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社会机构、基地园区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自主实施,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效果的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各级财政要实行以奖代补。

(三)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对现有的各项农业科技政策进行有机整合,充分挖掘资本、技术、管理等潜力,整合市直农口部门、农业培训机构的科研力量、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资源,实施产学研合作,整体推进农业科技体系建设,保障各项科研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参与科研创新和农技推广工作的方针政策。对取得显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以及在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广泛进行宣传,在全市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农业科技人才,支持农业科研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