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社会科学化指导意见

时间:2022-05-11 02:45:00

导语:全县社会科学化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县社会科学化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首创“民情地图”工作载体。实践证明,“民情地图”既是民情沟通、为民服务之图,又是平安建设、促进发展之图,有利于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上面千根线”与“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对于形成具有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方向性的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面临加速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和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战略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主要领导关于我县“民情地图”工作要“不断总结完善,深入实践,力求取得更大成效”的指示精神,着力构建“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努力为我县全面推进“两区”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十二五”加速崛起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以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服务型政府为根本导向,构建“民情地图”责任机制

1.全面把握“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构建“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服务型政府作为根本导向,把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作为总要求,把密切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和做好经常性的群众工作作为关键,把富民惠民安民的实际成效和民情掌握度、办事公开度、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通过不断转变干部作风、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保障加速崛起。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县委“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对深化“民情地图”工作以及建设“民情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所需资金,由县财政给予足额保障。各乡镇、部门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民情地图”促服务的工作保障,乡镇、部门均应明确“民情地图”工作联络员。

2.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执行顺畅、运行协调的工作合力。县委“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要经常分析深化“民情地图”工作面临的社会形势,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重大问题研究,向县委提出科学研究制定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政策的建议;要切实推动加强党在社会领域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党组织发挥作用途径,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各乡镇要确保以村为单位的“民情地图”信息的真实、客观、全面和动态更新,并以切实措施推动乡镇和农村党员干部转变作风,通过更加经常地联系群众、更加直接地服务群众,不断提高民情掌握度、办事公开度和群众满意度。各机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职能实际,采取直接参与网格服务团队、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和定期组织力量到农村基层作调研、送服务、结对帮扶、派出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强化条块协同,整合公共管理服务资源,切实掌握和疏理基层和群众的诉求意见,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同时,要着眼于履行部门社会管理职能相关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探索创新行业系统的“民情地图”。

3.实行专项述职,建立例会制度。把“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各乡镇、部门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的必备内容,每年向县委进行专项述职,述职评议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村党组织书记结合年度评议工作向乡镇党委述职,并与村干部基本报酬考核相挂钩。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民情地图”工作例会制度,县级工作例会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每季度召开1次,着重综合分析各乡镇、部门的民情报告,作出工作部署,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各乡镇要结合村干部例会,每月召开1次工作例会,定期汇总分析群众的诉求、反映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地作出工作部署;各行政村要结合村务联席会议,每月召开1次由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等参加的工作例会,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政策精神,梳理汇总村民反映的各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乡镇、行政村的“民情地图”工作例会,还要结合全县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和各地实际确定主题,及时研究乡镇、行政村的重大事项,分析存在的问题,落实工作举措,推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坚持以科学把握民情为基础,构建“民情地图”更新机制

4.坚持把走访农户作为最基本要求,建立经常性的民情调研机制。建立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民情地图”促服务调研月制度。每年3月份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集中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蹲点调研期间每位领导干部须走访蹲点村所有农户至少1遍。同时,建立县级领导干部“民情地图”工作联系点制度,联系领导除调研月外,每月至少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1次,并有针对性地走访重点户。

乡镇干部必须勤走农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原则上每周二到1个行政村进行现场办公,帮助村里落实实事项目、解决实际困难,所在乡镇重点户每年走访1次以上。同时,要重点了解和掌握乡镇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各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基本情况(职务、户情、居住地址),重点户的类型、总数及分布情况,地质灾害点基本情况及防灾避险重点农户情况。特别对1000人口以上或中心村、新启动旧村改造村、生态文明村等重点村和党建等示范村、后进村,要了解和掌握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基本情况、村重点户的基本情况,以及各村当前村级班子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走访联系村(所住村)4次以上,对联系村(所住村)村级组织成员(含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每年走访1次以上,重点户每月走访1次以上。重点了解和掌握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村两委班子和配套组织负责人基本情况、党员和村民代表基本情况、村重点户基本情况及防灾避险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乡镇住村干部每周至少安排3天时间到所住村走访调研,每月走访农户不少于80户,重点户每半月走访1次以上,外出创业人员平时实行电话联系走访,回乡期间要每次必访,并按要求记好“民情日记”和走访记录。按村庄规模大小分类,具体走访要求为:一类村(100户以下),原则上每月走访农户1遍,要求熟悉掌握村基本情况、村产业发展情况和方向、所有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房屋坐落、结构,左邻右舍,收入构成及主要经济来源)、低收入农户的情况(包括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结对帮扶人员和帮扶措施)、重点人员情况及防灾避险应急措施落实情况。二类村(101户—200户),原则上每季度走访农户1遍,要求熟悉掌握村基本情况、村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村级组织成员(含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基本情况(职务、户情、居住地址)、重点人员类型和基本情况、低收入农户的情况(包括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结对帮扶人员和帮扶措施)、防灾避险应急措施落实情况。三类村(201户—300户),原则上每季度走访农户1遍,要求熟悉掌握村基本情况、村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村级组织成员(含党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基本情况(职务、户情、居住地址)、重点人员类型和基本情况、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防灾避险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四类村(301户以上),原则上每半年走访农户1遍,要求熟悉掌握村基本情况、村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村级班子成员及配套组织负责人的情况、重点人员情况、结对帮扶总体情况、防灾避险重点地段和重点户情况。

行政村党组织应明确村两委干部、本村党员联系户。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对所联系户每月走访1次以上,村党组织每月开展1次党员活动,党员对联系户走访情况要作为党员活动的必备内容进行汇报。

5.建立乡镇“民情联络员”队伍,拓展民情收集渠道。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在外知名人士库”,充分发挥在外知名人士优势作用,掌握情况,服务发展。各乡镇要建立以“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在外知名人士及农村党员群众代表等人员为主体的“民情联络员”队伍,定期收集反馈民情信息。同时,广泛采用民情电话、民情短信、民情微博、开辟民情栏目、设置民情意见箱等形式,及时掌握民情动态。

6.以“民情地图”信息服务系统为基础,积极推进“民情地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坚持定期更新与即时更新相结合,做到民情有变化、地图有更新,各乡镇要结合乡镇干部例会、村干部例会制度,及时汇集、梳理民情,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的要求,分村情、户情、事情等类别,全面建立民情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更新充实“民情地图”信息服务系统。除反映每个村基本村情、每个农户基本户情之外,逐步把每个农户的就业创业、收入渠道、邻里关系、性格脾气、思想动态等信息充实到“民情地图”信息服务系统中去,更加全面、立体、多层次地反映村情民情。同时,以行政村为主要单位,对每个农户进行区分,对农户信息进行充实,利用信息系统平台的后台数据库直观展现农户信息,实现“以图管房”、“以房管人”的社会管理,进一步增强“民情地图”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构建“民情地图”应用机制

7.积极整合面向基层的社会服务管理力量,完善群众诉求四级响应机制。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在基层,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推动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服务管理上来。把机关部门干部纳入“民情地图”工作力量体系,推进重心下移、任务下倾、工作下延,除继续完善现行部门联系乡镇制度,各部门都要建立“部门班子成员”加“后备或中层干部”组团联系全县各乡镇制度,具体就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应办事务为各乡镇提供专事专人服务,各部门所有班子成员分工时均应明确所联系的乡镇。

建立群众诉求四级响应机制:(1)对群众提出的诉求和意见,村级职权范围内的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或答复。(2)村级层面无法解决或答复的问题,自群众诉求和意见提出之日起3天内向乡镇报告,由乡镇研究解决;乡镇职权范围内诉求信息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3)乡镇层面确实无法解决、需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答复的问题,由乡镇“民情地图”工作联络员在3个工作日内提交有关职能部门,有关职能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研究答复或解决,并同步由乡镇就部门研究答复或解决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情况作为部门“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4)仍然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具有共性的重大事项及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后,以“民情地图”促服务信息专报的形式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分管领导。完善群众诉求处理结果反馈制度,实行全程、即交即办、限时办结、结果公示。完善群众诉求处理结果评价制度,诉求处理评价情况(包括答复率、解决率、满意率),纳入各乡镇、部门“民情地图”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

8.加强应知应会能力培训,尤其要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按照分批分类分层的原则,以县委党校、乡镇业余党校为主阵地,对县管干部、普通干部和村干部、农村党员等网格服务团队成员进行社会服务管理应知应会能力专题培训,并建立一批社会服务管理实践培训基地。通过培训,要做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七知七会”:知民情民意、会排忧解难;知班子建设、会协调管理;知经济状况、会谋划发展;知工作重点、会督促落实;知村务政策、会指导服务;知个体性格、会因人而宜;知社会关系、会化解矛盾。

按照“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这一理念,引导干部在实践中经常总结“民情地图”促服务典型群众工作案例。乡镇干部每年要总结自身典型群众工作案例2例,部门干部每年要总结自身典型群众工作案例1例,每年年底在全县组织开展“民情地图”促服务“十佳”典型群众工作案例评选并予以表彰。

在每年8月开展“民情纠纷化解月”、“信访积案攻坚月”活动和新提任县管干部、后备干部“组团包案、集中攻坚”行动,以此锻炼提升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组团包案、集中攻坚”情况,作为新提任县管干部试用期转正的重要依据。

9.开展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活动。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民情地图”的基础性作用,整合乡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要依托“民情地图”特别是“产业发展图”、“组织体系图”、“结对帮扶图”,进一步做好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结对帮扶等各项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基层发展,服务群众增收致富。要依托“防灾避险图”,全面掌握本地安全隐患情况,加强防灾避险的教育和演练;依托“重点人员图”,加强基层社情民意的分析研判,全面地掌握源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深化“熟人警务”、“老娘舅”等工作,积极疏导基层社会心理,培育健康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坚持以经常性督查考核促服务,构建“民情地图”考核机制

10.建立对乡镇、部门分类督查机制。县委“民情地图”促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明查暗访。对乡镇重点督查民情收集掌握、民情分析研判、民情诉求解决等“民情地图”规范化建设情况,以及应用“民情地图”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的实际效果,结合本乡镇实际对“民情地图”功能的拓展延伸情况。对机关部门重点督查结对联系村“民情地图”规范化建设和对联系村民情掌握情况、派出农村工作指导员履职情况,以及服务乡镇的实际效果,结合本部门实际对“民情地图”功能的拓展延伸情况。

11.实行月考查、季考核、年度大比武的考核机制。各乡镇、部门每月要对“民情地图”工作自查自考,考查内容包括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等基础性工作、信息平台建设和开展服务情况等,要建立考查台账,并及时报送“民情地图”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县级依托“民情地图”信息服务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每季度组织一次社会服务管理应知应会能力考核,考核对象为全体乡镇干部(各乡镇包括大学生村官、县派农村工作指导员),考核内容包括村情民情、涉农政策法规、办事流程和开展群众工作的相关知识、技能等;部门干部考核内容包括业务知识、结对联系村和帮扶农户信息以及乡镇工作需求知识。个人考核成绩不合格的,需进行补考。县级每年第四季度举行各乡镇、部门“民情地图”促服务大比武,团体平均得分低于合格标准的,该单位全体干部需进行补考。

五、坚持绩效评价与用人导向有机统一,构建“民情地图”奖惩机制

12.加强“民情地图”工作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民情地图”促服务责任追究制。把“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作为乡镇、机关部门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内容,考核分值比重不少于乡镇、机关年度综合考核基本分的10%,并实行分类排名赋分,对推进“民情地图”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的先进单位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予以通报表彰。同时把“民情地图”工作纳入乡镇、机关干部个人年度工作考核,纳入村干部年度工作实绩考核,纳入年度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内容。注重平时考核和对民情掌握度的实地抽查,尤其要把“民情地图”工作作为乡镇干部提任考察、考核的前置环节,民情掌握度实地抽查不过关的,排除出考察人选;作为确定乡镇后备干部人选的前置环节,民情掌握度实地抽查不过关的,不列入后备干部管理,已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作为评选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优秀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依据,民情掌握度实地抽查不过关的,不得作为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优秀大学生“村官”推荐对象。对“民情地图”工作扎实、成效明显、考核成绩优秀的干部,尤其是民情掌握度实地抽查成绩优秀的干部,优先推荐评选各类先进,优先确定为后备干部,优先培养选拔使用。“民情地图”工作不实、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取消当年各类评优评先资格,是后备干部的予以淘汰。

在推进“民情地图”工作过程中,对群众事务重视不够、处理不当、作风浮夸,造成群众不满并查实的,对相关领导干部、责任单位及相关人员,第一次提出警告;一年内两次出现上述情况的,全县通报批评;一年内三次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分管领导、承办责任人年度工作考核定为不称职;对造成群众重复集体上访,产生重大恶劣影响的,依据党纪政纪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各乡镇、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切实把“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落到实处,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