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经济开发区发展意见
时间:2022-05-08 08:55:00
导语:市政府经济开发区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共省委九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在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作用,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现就加快推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开发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把握好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等良好发展机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超常规、跨越式”要求,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激发内在动力,优化外部环境,举全市之力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全市率先发展的示范区、重大项目的聚集区、高新技术的领先区、新兴产业的带动区、功能齐全的新城区,成为鲁西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高地。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高标准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立足比较优势,培育产业特色;
二是坚持产业集聚原则。根据规划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新建项目向功能分区集中,增强聚集度和配套性;
三是坚持项目立区原则。把项目作为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搞好策划储备、招商合作和建设运营,壮大骨干企业,培植主导产业;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建设相适应、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目标任务。按照一年大突破、三年大发展、五年大跨越的要求,到年区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境内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保持30%以上,总量实现翻三番,力争跨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行列,成为西部结构最优、竞争力最强、效益最好的现代化园区。
二、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按照“科学谋划、园区引领、产业支撑、龙头带动”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抓好“一区七园、三大市场、一生态休闲观光走廊”建设。
“一区”即建设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开发区。
“七园”即按照产业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的七个产业园区:一是九州国际高科园,重点引进新型光源、太阳能利用、水处理设备等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集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以电动汽车为重点,发展运输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集中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三是循环经济化工产业园,集中打造有机硅、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四是生物科技产业园,集中打造生物科技及医药、食品产业集群。五是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发展铜铝和钢管精深加工产业,集中打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六是现代物流园,发展商品配送、仓储、运输、展示、交易、信息、流通加工等产业,集中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集群。七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以高科技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打造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集群。
“三大市场”即以大东钢管交易市场为依托,规划建设全国知名的金属材料大市场;以名嘉购物广场为中心规划建设西部辐射力较强的综合型现代购物广场;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及深加工大市场。
“一生态休闲观光走廊”即充分利用韩集、广平1.5万亩湿地资源,规划建设集观光旅游、商务会议、休闲康乐、餐饮、养生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走廊。
(二)着力打造四大支撑平台
一是科技支撑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和人才,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人才支撑平台。鼓励和支持开发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开发区研发创业。
三是投融资支撑平台。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用好中小企业互助资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创新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制。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参与风险投资基金。
四是基础设施支撑平台。支持和鼓励开发区采取合资合作、BOT、银团贷款等方式健全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项目承载能力。
三、扶持政策和措施
(一)强化开发区管理职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直接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对辖区内的党务、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将房管、环保等分局改设为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其他市直部门派驻开发区的分支机构受各派出部门和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双重管理,其设立与撤销根据工作需要由开发区管委会商市主管部门研究决定,并上报市编委备案,其正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及工作人员的调整由派出单位与开发区党工委共同考察确定。
(二)扩大开发区管理权限。赋予开发区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级行政管理权限,需转报省及省以上有关部门批准的事项,市直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项目审批管理。在开发区投资兴办企业,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市级审批权限范围内的,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备案、核准和审批,市发改委予以备案并纳入台账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在土地的开发、规划、征用管理等方面除按国家规定办理外,支持开发区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未利用土地开发管理改革、土地征收创新、征地和被征地对象安置新机制、土地收益分配及使用管理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优先安排开发区建设用地指标,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市国土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支持开发区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建设管理。开发区管委会全权负责市级权限内各类建设工程的审批、招投标、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等工作;负责辖区内房地产市场秩序管理,并依照授权办理房屋登记相关手续;负责拆迁许可、项目开发等相关证件的核发。
——社会事业管理。强化开发区社会事业管理职能,加强社区工作站和居民委员会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开发区、和谐开发区建设。
——机构编制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和适度放权的原则,由市编办下达经济开发区5年内的科级行政、事业单位及人员总数指标,具体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由经济开发区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报市编委会备案。
(三)创新开发区人才管理体制。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方法,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新体制。开发区要切实搞好搞活用人机制的创新,加大海内外高层人才引进力度,所需各类人才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选拔,建立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要改革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
(四)规范开发区财税管理体制。市财政对开发区的现行财政体制顺延三年,即从年至年。开发区辖区内所有企业形成的税收,按税收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税务机关直接征收。对开发区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收入、罚没收入除上交国家和省部分外,全部归开发区使用。市发改、经信、财政、交通、公路、环保、农委、水利等部门要把开发区作为工作重点,优先列入计划,配套政策,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开发区的发展。
(五)明确开发区招商工作任务。坚持高端招商、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上的关键项目和投资规模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及高层次、高科技、外向型的高端项目,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经济合作局和有关部门要把开发区作为全市招商的重点,把外来投资项目和退城进园项目优先推荐选放在开发区,全市十大产业主管部门每年至少要分别吸引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到开发区建设,中央、省、市企业总部需迁建的,一般安排到开发区选址建设。按照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各县(市区)要将当地重点项目及新建项目优先安排到开发区,开发区要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六)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成立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口子收费、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办制度,凡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规定允许的,全部在开发区办理。对入区企业征收的各种规费、手续费等,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切实减轻进区投资企业负担。除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或紧急情况外,市直部门确需到开发区进行的检查须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并报市纪委监察局备案,由开发区安排进行。
四、加大对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支持开发区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市里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促进开发区建设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室,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协调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半年、市委常委会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开发区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有关事项。
(二)严格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制。开发区管委会要自我加压,激发内动力,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并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要加大考核力度实行目标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奖惩力度。要大胆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支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方案。市委、市政府将把开发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部门职责履行情况,作为开发区、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的依据。
(三)积极营造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氛围。在《日报》和广播电视总台设置专栏,及时报道开发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进展,宣传各部门、各单位支持开发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营造支持开发区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切实加强对市直部门扶持工作的督导检查。各级各部门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深刻认识加快开发区发展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上来,积极主动地放实权,办实事,积极参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对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权力下放到位情况和优质服务情况负总责。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本《意见》以及领导小组决定事项的日常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市考核办要将《意见》落实情况纳入有关单位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全市。
- 上一篇:副书记在安全生产监管部署会讲话
- 下一篇:市长在村务监督培训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