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五大产业振兴规划意见

时间:2022-05-01 09:56:00

导语:市政府五大产业振兴规划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政府五大产业振兴规划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各单位: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要求,立足我市实际,着眼于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推动我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全市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五大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五大产业振兴的重大意义

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产业,是我市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10年,全市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以上,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33%。五大产业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市农业五大产业发展也面临严峻形势,产业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产业和品种优势受到挑战;结构层次偏低、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显现。推进农业五大产业振兴,对加快培植高效生态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振兴五大产业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黄河三角洲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目标,按照市委“123456”的总体发展布局和“49”字工作方针,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粮丰林茂、北国江南”这一品牌,围绕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重点”,健全扶持政策,强化科技引领,完善科学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扩大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品牌,努力拓展产业链条,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五大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坚持高端定位,推进产业升级,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坚持科技先行,创新发展动力,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市场引导,完善工作机制,搞好示范带动,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坚持统筹兼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五大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三)任务目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一批以五大产业综合提升为主体的高标准生产基地和园区,扶持一批知名品牌,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明显加强,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将我市打造成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到2015年,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农民通过五大产业振兴年人均收入增加2500元以上。

三、五大产业振兴重点

(一)蔬菜产业。通过政策扶持,重点推进,加快发展,全面提升蔬菜产业档次水平。在全国蔬菜区域重点规划县博兴县和惠民县的基础上,把城区县、经济开发区、高新区作为市重点生产县(区)。食用菌生产重点培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惠民县、城区食用菌基地,邹平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民县松源食用菌、市食用菌推广中心等一批科研、工厂化生产项目。推广标准化基地生产模式,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市,到2015年三分之一的县(区)、二分之一的乡(镇、办)发展有机蔬菜、食用菌生产,形成以绿色食品主流消费、有机食品面向高端的市场供给格局。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带动农民增收。以邹平山药、博兴富硒西红柿、惠民无籽西瓜为重点,开展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精心打造蔬菜名牌,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充分放大品牌效应。到2015年,蔬菜(含瓜类)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总产量260万吨以上,产值50亿元。重点培植5个重点县(区),40个重点乡镇,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蔬菜贮藏、加工企业达到30家,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创建和培育省级以上蔬菜品牌10个以上。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增加700元。全市建设55家蔬菜等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交易能力达到160万吨。

(二)渔业。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渔业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现代渔业“3·20工程”(新改建、扩建海水标准化池塘20万亩,内陆标准化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建设高标准海水工厂化养殖设施20万平方米),渔业龙头企业建设“双百工程”(建设渔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100家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渔业科技“3·10工程”(引进培育10个生长性状优良、效益显著的渔业优良品种,引进推广10个技术领先、增产增效显著的渔业新技术,重点培育10个市场认知度高、前景广阔的水产品品牌),构建现代渔业“四六五一”发展框架(建设四大水产健康养殖区、六大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五大水产品贸易基地和一个现代渔港体系),完成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跨越,实现渔业振兴目标。

到2015年全市实现水产养殖面积17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5万吨,渔业总产值实现220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三)畜牧业。以打造黄河三角洲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重点,扎实推进优质牧草生产与草地保护开发利用、优势畜禽品种生态养殖提升等八大工程,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实现畜牧业全面振兴。2015年全市存栏奶牛10万头,出栏肉牛80万头、生猪300万头、肉羊200万只、家禽3亿只。畜产品产量达到15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建和扩建大型生猪、肉牛肉羊、肉禽屠宰加工企业30家,总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畜产品加工产值280亿元;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40个;种畜禽场达到80个,年可提供商品畜禽种苗4.2亿头(只);创建市级以上现代畜牧业示范区30个,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90%以上;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保障,初步建立起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四)果业。积极转变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生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全面提升果业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把初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果品生产、加工和出口示范基地。到2015年,全市果园面积达到160万亩,果品产量120万吨,果业产值达到50亿元;果树良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建立沾化冬枣、无棣小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惠民蜜桃5处果树种质资源圃;名优果品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果品出口量占果品总产的6%;实现全市农民人均果品增收450元。

(五)苗木花卉产业。加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力度,收集和保存一批白蜡、杨树、柳树、冬枣、苹果、观赏花木等良种资源,培育出大量的林果良种繁殖材料和良种壮苗,以适应林业生产的不同需求,促进良种化进程。以黄河以南三县为主,建设速生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良种基地2万亩;以沾化、无棣为主,建设耐盐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良种基地1万亩;以黄河沿岸为中心,建设生态绿化树种和苹果良种基地2万亩;以城关镇为中心,建设鸭梨良种基地0.3万亩;以为中心,建设冬枣良种基地1万亩;以为中心,建设金丝小枣良种基地1万亩。以现有的惠民皂户李、花木交易市场为依托,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县(区)花木交易市场的建设。到2015年,全市苗木花卉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苗木花卉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制定促进五大产业振兴的财政扶持政策,综合运用补助、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财政将在整合现有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地开发、园区建设、示范项目、特色产品和名牌培育等。各县(区)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投入,明确支持重点。按照分级负责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五大产业振兴投融资机制,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五大产业振兴。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益。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政发〔2009〕14号)精神,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推动五大产业发展。

(二)突出项目支撑。

一要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策划和储备。各县(区)和有关单位都要积极策划、储备项目,充实、调整项目储备库。按照建设程序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努力落实建设条件。

二要全力做好争取工作。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抓住国家、省不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机遇,紧紧围绕上级资金的支持重点,准确掌握国家和省每一批资金安排的信息,及早做好相关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好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

三要扎实做好项目实施工作。要按照项目规划要求,严格实施程序,严格标准质量,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项目最大效益。

(三)强化金融支持。驻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五大产业振兴的信贷支持,区域内涉农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并将这项指标纳入对金融机构考核范围。结合我市银企合作促进会,每年组织一次银企对接,重点扶持五大产业基地、标准化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五大产业的龙头企业规范发展,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抢滩资本市场,为企业做大做强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全市蔬菜等五大产业相关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四)突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各级各类实验室等科技资源的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发挥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以体制创新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推进五大产业高效生态发展,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对促进五大产业发展的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优先立项。加大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实施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机制,加大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力度,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提高新技术对五大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发挥各级各类星火培训学校、培训基地的作用,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核心竞争力,丰富产业技术储备,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五)强化质量安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简称“三品一标”)认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及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产品检验检测力度,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六)健全市场体系。根据城乡体系空间布局特点,按照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具有全国性、区域性的产地、集散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商品产地型、具有现代功能的新型商品市场,逐步构建农村商业网点体系,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供销系统、邮政物流、交通运输、大型商贸、龙头企业等五大流通网络,建立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引导大型综合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搭建农超对接平台。引导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建设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冷链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动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信息搜集、研究、、预测、预警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七)培育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发展专业村、镇,大力发展产业园区。放宽涉农企业登记注册政策,引导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购销、加工企业冠省级区划名称,支持其扩大经营范围。大力支持农民兴办个体工商户,落实“试营业”制度,试营业登记不收取任何费用,不纳入验照管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一律不受出资金额限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区域性产业协会,支持农民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海域使用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股东登记注册公司,壮大经营实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开展经营和提供服务。支持农村经纪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市五大产业振兴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工商局、质监局、科技局、服务业发展局、金融证券办、银监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五大产业振兴工作的调度、督导,各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指导和落实。进一步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产业振兴规划的组织实施。完善五大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并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各县(区)要把五大产业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农业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五大产业振兴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