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造林绿化工作意见

时间:2022-05-01 09:41:00

导语:市政府造林绿化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政府造林绿化工作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各单位:

为加快造林绿化机制创新步伐,全面提升全市生态建设水平,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机制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林业经营机制,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造林绿化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的主战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市“两区”开发面临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市以打造“四环五海·生态州”和“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为目标定位,以绿色通道和生态林场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林水会战,林业生态建设发展速度快、建设成效明显。但是,还存在绿化机制不活、政策落实不到位、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造林成活保存率偏低,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造林机制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推动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二、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措并举,保障有力”的造林绿化机制,明确林地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坚持责、权、利相统一,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全社会力量,促进林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任务目标。实现24条干线道路绿色通道绿化。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7处生态林场要逐步纳入绿化机制创新范围。

三、造林绿化机制创新的关键环节

(一)创新管理机制。全面创新造林绿化管理体制,重点是创新国省道、高速公路等干线道路通道绿化和生态林场建设造林绿化管理机制。对全市所有24条国省道、高速公路绿色通道绿化林地和生态林场建设林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全面实行政府租赁、承包土地造林。加快推进公司化造林发展步伐,市黄河三角洲林业发展有限公司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搞好运作,各县(区)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等领办创办造林公司,共同参与绿色通道等重点工程的造林、管护及投融资等。承包、租赁土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租金及各项补偿要及时到位,保证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县(区)政府要将干线道路绿色通道林带和生态林场土地划定为林地,落实使用权,核发林权证。要逐步建立林地流转机制,实现市场配置林地资源。

(二)创新经营机制。实行专业队伍造林,是提高造林成活保存率、保障造林规划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干线道路绿色通道林带用地由政府租赁或承包后,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公开招投标,选择有三级以上资质的专业绿化公司造林,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施工监理。绿化工程招投标,要通过招投标公告等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公布绿化工程信息。绿化招投标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行阳光操作。监察部门要对重点绿化工程招投标实行全程监督,林业部门跟踪督查造林质量,确保按规划标准质量完成造林。

(三)创新管护机制。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林木管护机制。干线道路绿色通道和生态林场造林完成后,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专业护林公司或建立专业护林队伍,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管理绿色通道林带和生态林场造林。护林员工资等林木管护费用,采取“生态补偿金拿一块、政府投入补一块、林木受益者筹一块”的办法解决。市政府确定,逐步将国省道和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林带纳入市、县两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各县(区)要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四)提高造林标准。结合造林绿化机制创新,科学制定绿色通道和生态林场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高起点、高档次、高标准,结合实际,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配置造林树种,注重栽培效果和树种的适应性。要采取混交模式造林,混交林比例不小于30%。科学选用良种、壮苗、大苗造林,绿色通道和生态林场造林乔木树种苗木胸径要达到2.5厘米以上。搞好整地浇水等措施,确保造林成活率。国省道和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林带,每侧宽度要达到50米以上,沿林带外沿挖上口1.5米以上的界沟。重盐碱路段绿化要搞好工程措施,采取淋碱洗盐等技术,选用耐盐碱树种造林。生态林场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每处林场规划面积不少于1.5万亩,新造林面积不少于1万亩。

(五)分步实施新机制造林。全市24条干线道路适宜绿化的林带总长度(单侧)1268公里,面积9.51万亩,其中已完成绿化的林带长度758公里,须补植完善的林带长度284.9公里,尚未绿化的空档断带林带长度225.1公里。本着“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渐次推开”的原则,今冬明春对须补植完善的284.9公里林带和225.1公里尚未绿化的空档断带林带,总绿化面积3.60万亩,全面实施新机制造林;对于已完成绿化的758公里干线道路绿色通道林带,在搞好管护的基础上,按照逐步更新的原则,1—3年内全面展开新机制造林。对于生态林场建设,凡经过验收合格的,落实奖补资金。

四、造林绿化机制创新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创新精神,鼓励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各县(区)政府要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造林绿化机制创新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专题研究,精心部署,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林业主管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工作方案,指导造林绿化机制创新工作开展。财政、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确保绿色通道和生态林场造林绿化机制创新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多种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造林绿化机制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对林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开辟宣传专栏,全方位宣传造林绿化新机制、新政策、新办法,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绿化机制创新的实质和内涵,主动支持和参与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基层领导同志对绿化机制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开展本系统的宣传与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策水平和指导创新工作的能力。

(三)加大投入力度。结合我市实际,采取市、县(区)、乡(镇、办)联动,多部门配合的办法,分渠道增加投入,落实造林绿化资金。干线道路绿色通道造林土地的租赁资金,由各级财政承担。2012—2014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当年考核合格的县(区)给予奖补。要通过提高造林公司效益,逐步减少政府对造林土地承包租赁资金的奖补投入。鼓励县(区)将林地使用权整合配置,采取林权抵押贷款等方式解决造林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各县(区)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绿化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各级林业、交通运输、水利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责任,多方争取、筹措、安排相应的资金用于绿色通道和生态林场建设。要积极争取将绿色通道、生态林场等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支持项目,争取上级投入。要鼓励社会各界采取“捐资造林”、“纪念林”等形式投入林业建设。

(四)加强监督考核。要继续把绿色通道、生态林场建设等重点工程作为林水会战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将绿化机制创新作为考核验收的重点,加大考核督导力度。要建立造林责任追究制度,凡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以上的县(区),按比例予以扣减奖补资金。各级政府督查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绿化机制创新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扎实推进,确保绿化机制创新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