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指导意见

时间:2022-04-26 09:26:00

导语:全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指导意见

为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群众利益诉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齐抓共管的原则。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稳定工作委员会牵头,建立起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化解的原则。按照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的要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二、工作网络

(一)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县维护稳定工作委员会牵头协调,信访、司法等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处理、组织协调有关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县维护稳定工作委员会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小组职责范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

(二)健全乡镇(区、办)、部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各乡镇(区、办)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维稳中心组织协调,以司法所为依托,纪检、综治、信访、土地、妇联、共青团、武装、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统一负责受理、调处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县直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相应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确立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本系统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三)健全基层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队伍。各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单位要依托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站,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室和信息员(调解员)队伍,努力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切实提高全社会矛盾纠纷信息预警和调处化解能力。

三、排查工作重点及化解措施

(一)排查的重点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范围是各种可能引发信访问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排查的重点:

1.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和承包流转、房屋拆迁、小区物业管理、涉法涉诉、特殊利益群体等引发的信访突出问题;

2.因安全生产、交通事故、医患纠纷、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及私营企业主和包工头欠薪逃匿等新问题引发的突出矛盾;

3.因生产经营性纠纷、产权纠纷、干部作风、村务管理、社会救助、惠农政策落实及其它方面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隐患。

(二)化解的措施

1.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分类化解。对排查出的问题,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且能立即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到位;对群众诉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推动解决;对坚持过高要求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对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的,要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方式,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以上访为名制造事端、煽动组织闹事的违法人员,要及时收集、固定、移交相关证据,依法进行处理。

2.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协调化解。要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司法诉讼、仲裁等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方式,发挥专业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群众自治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民主议事、民主恳谈等形式,及时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对于涉及人数多、政策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可采取信访听证等方法进行化解。

3.确定重点问题,领导包案化解。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突出矛盾纠纷,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实行领导包案,明确责任单位,制定化解方案,确保及时化解。

4.左右上下配合,联动调处化解。对于需要由几个部门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要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的责任,共同研究解决;对下级组织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逐级上报,上下联动共同解决。

5.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矛盾化解。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专项资金,特别是对“无头案”、“钉子案”、“骨头案”等确需一定投入才能解决的,要下决心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健全完善定期排查机制。实行县、乡镇(区、办)、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级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矛盾纠纷形势,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县级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乡镇(区、办)、县直各部门每半月召开一次,社区、企事业单位每10天召开一次。县维护稳定工作委员会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单位要对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每月排查一次,各乡镇(区、办)和县直各部门每半月排查一次,并于下月5日前将上月排查情况以及排查问题的处理、化解、稳控情况报县维稳办。社区、基层企事业单位要每10天开展一次排查,并将排查化解情况及时报乡镇综治维稳中心。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庆日和敏感时期,按要求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各级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及时进行梳理归类,逐项登记,建立台账,建立定期分析、定期通报制度。

(二)健全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加强维稳信息预警工作,抓好信息网络建设,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切实做好决策预防、苗头预防、个案预防三个重要环节的预警防范。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敏感时期要按要求实行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

(三)健全完善联合调处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严格落实责任制。凡发生在各乡镇(区、办)、县直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由责任单位负责解决;中央、省垂直管理单位的矛盾纠纷,由主管部门负责解决,所在地党委、政府积极配合;跨区域、跨部门的矛盾纠纷,由上级党委、政府组织或指定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县、乡镇(区、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调会议,按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分解落实任务,以事定责、人随案走,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四)健全完善分级调处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三级调解工作制度,社区主要以矛盾纠纷摸底排查为主,并积极发展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信息灵敏、调处及时,小事不出村;乡镇(区、办)要以调处化解为主,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化解,确保大事不出乡镇,对调处困难或涉及面广的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县级调解组织主要以矛盾纠纷终结为主,对已经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抓紧研究决策,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终结。对涉及人员多、领域广、情况复杂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联动联调”,采取信访事项听证、复查复核等多种办法,实行终结处理。

(五)健全完善督查指导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督查指导,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乡镇(区、办)也要层层建立通报制度,分级通报工作情况。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要定期跟踪回访当事人,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督促协调调处事项的落实。对容易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在必要时实行挂牌督办,限期解决问题。

(六)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和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公安、信访等部门和主管单位要科学应对,有效处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要组织力量全力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对有激化蔓延倾向的苗头性问题,基层党政组织和调解组织要负责掌控、疏导;对大规模集体上访,有关乡镇(区、办)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处置,并跟踪处理落实情况。要不断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和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问题,领导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五、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落实领导工作责任制。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按照一把手负总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切实掌握社会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经常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定期听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的汇报,关心支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落实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县委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考察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绩效纳入全县社会稳定工作综合考评,严格考核奖惩。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不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走过场,未认真进行排查调处,以及因漏报、瞒报、处置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导致矛盾激化酿成事端的,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对因工作不力或隐瞒情况,酿成重大群体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