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分局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意见
时间:2022-04-24 11:10:00
导语:工商分局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市工商系统执政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网上舆论氛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和完善全市工商系统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众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人们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网络舆情反应越来越灵敏,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有着很大导向能量的社会舆论。近年来,涉及我市工商部门的网上舆论也频频发生,部分网上舆论的矛头直接指向工商部门的执法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全市工商系统的形象、削弱了工商部门的执法公信力。因此,主动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网络舆论应对能力的建设,合理有效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已成为全市工商系统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是适应网络社会的必然要求。
在网络社会影响力日趋增强的新形势下,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便捷性和极大的包容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展现。自由的网上言论同样也容易触发网民的消极情绪,一旦这些情绪大量汇聚,极易导致网络舆论发生偏离,甚至带来群体性的盲从和冲动,并迅速演变成为重大的社会公共事件,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达到任何部门都无法面对的地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何时候、任何网民都可能以“蝴蝶效应”的方式对此类事件掀起一波舆论大浪。事实证明,近年来工商部门也曾多次被网上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因此,全市工商系统要重新审视和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二)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是维护工商形象的迫切要求。
基于网络的快捷、开放、自由等诸多特点,当前网上舆论的非理性成分表现异常突出。部分言论往往是以引人注目的方式进入政府、传媒、公众的视线,不乏采取偏颇或者不实的信息进行特别放大,以致混淆视听,引发网民群体性、情绪化行为。今年以来,我市也曾发生过多起涉及工商部门的热门网络事件。这些事件中除了客观反映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对一些偏颇或者不实的信息进行了放大,在一定程度上以偏概全地否定了工商工作,对全市工商系统的形象造成损害,进而损害的形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在网络热门事件随时可能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又好又快地控制事件苗头,减小网上舆情的负面影响,扩大工商的正面影响力,是全市工商系统当前亟待开展的工作。
(三)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是改进工商工作的内在要求。
以网络为平台,让普通的社会公众在一定程度拥有了话语权,普通网民权利意识也从自发转向自觉,并且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从网上反映的工商舆情来看,有些是如实举报违法案件的线索,有些是反映我们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对这部分言论,工商部门应当及时予以跟进,把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把网上舆论作为鞭策前进的动力,着力于克服自身的不足,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方能化解矛盾,从而逐步减少网上负面舆论的扩散。只有通过网上舆论引导,把网上互动交流作为网络问政的平台,听民声,思民生,主动作为,改进服务,才能化危为机,才能维护好工商的执法公信力。
二、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目标任务
根据工商职能和工作实际,市局组建以新闻发言人负总责的系统网上发言人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按照“准确及时、属地管理、源头化解、正确引导”的原则,通过“中国网—网上厅”、本地主要论坛等网上互动区域信息、回应网民关切,做好网上舆论的正面引导工作。主要任务是:
(一)积极开展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网络舆情巡查、收集、分析、研判、上报、处置和整理工作。
(二)主动评论网上言论,并以适当的方式宣传工商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关注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工作,让公众了解和理解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以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有利于全市稳定发展的大局。
(三)及时受理网民的日常投诉、意见和建议,各职能部门限时办结,网上发言人及时进行在线答复和解释,网评员及时跟进、有效引导舆论。
(四)针对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组织有深度和说服力的文章和贴文,引导网民理性讨论、正确思辨,及时用正面和客观事实论证说理、解疑释惑;对重大网上舆情事件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传递权威信息、加强引导。
(五)加强和宣传部门以及主要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为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各单位的工作职责
工商网上舆情是工商具体业务工作在网络上的反映,舆情的引燃和熄灭都基于具体业务工作的落实。根据全市工商系统的机构体系,对网上舆情应对的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一)市局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协助新闻发言人,牵头组织网上舆情的收集、研判、分析和评估,及时向相关处室、直属单位通报网上舆情;审核并统一以市局名义的上网信息;根据需要通报网上评论引导信息,组织和协调各级网评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评论工作;组织开展网评员的业务培训。
(二)市局各业务处室(直属单位)的工作职责
负责网上信息的日常巡查,发现涉及本处室职能的快速开展落地调查(督查)、源头化解工作;提出以局名义的答复内容,并由处室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涉及业务线面上问题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并提出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处室主要负责人和网评员(舆情员)为本部门舆情处置的第一责任人。
(三)各分局的工作职责
负责本地论坛和市级主要论坛的网上巡查,发现涉及工商舆论并在全市甚至更大范围扩散的,及时通报市局办公室和对口业务处室;属本分局管辖范围的快速开展落地调查、源头化解工作,向市局业务处室上报事件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以分局名义上网信息的,由分管局长签署意见;根据市局确定的引导口径组织开展网上评论。
四、工作要求
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的工作。各分局和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要高度重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切实推进新闻发言人负总责的网上发言人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一个以新闻发言人负总责、各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负主责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工商系统的网上舆情收集、研判、整理,以及网上正面和网络评论工作。领导小组向市局党委负责并汇报工作。同时,设立舆情研判小组,辅助领导小组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市局舆情研判小组是由新闻发言人、网上发言人及舆情主体部门组成的“2+X”模式;“X”是指舆情主体部门的分管局领导、处室主要负责人和属地分局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办公室,设在办公室,由网上发言人任办公室主任,网络舆情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联络工作。各分局也要建立相??)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政治责任感强、反映灵敏的网上发言人、网络评论员(舆情员)队伍。市局各处室(直属单位)和各分局要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物色和配备业务能力强并懂得网络基本操作的精干力量。市局确定各处室1-2名网评员(舆情员),各分局1-3名网评员(舆情员)(其中大分局3名、中分局2名、小分局1名),在我市主要论坛上进行用户注册,并将注册的ID统一报市局办公室,为市局网评员的主要力量。各分局在此基础上要建立本部门的网上发言人-网评员-舆情员三级队伍,从而形成全系统网上应对的梯形队伍体系。
(三)完善工作机制。要形成和完善一套反应快速、运作有效的网上舆情应对机制。一要加强对网上舆情收集工作的部署。市局办公室要组织、协调处室和分局加强网上信息的巡查,进一步完善内部信息通报机制。对发现涉及本系统的重要敏感负面舆情在4小时内、特别重大敏感负面舆情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并在24小时内在网上权威信息;对网上重大敏感负面舆情事件还应及时向宣传(网宣)和公安网警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同时,要安排力量加强网上值班,对市网宣管理平台发出的宣传管理提示要落实人员在1小时内查阅处置,在重要敏感时期落实24小时值班。二要强化属地管理和源头化解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舆情主体单位要及时受理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在发帖3小时内(非工作时间顺延)作出初步回应,按程序办理,经部门领导审定在3个工作日内(遇节假日顺延)确定答复意见;对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应当作出说明,最长办理时间不得超过10天。对属地明显的网上信息,由属地分局予以独立处置,及时由业务科室或工商所落实源头化解工作,经分局领导审定并由分局网上发言人统一权威信息;对属地不明显或跨区域的网上信息,由市局业务处室处置、相关分局落实源头化解工作,经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审定并由市局网上发言人统一权威信息。
(四)狠抓责任落实。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班子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根据要求做好网上舆情的巡查,发现涉及本部门业务范围的舆情事件,积极主动地开展评论工作,同时把舆情事件及时汇总到舆情研判小组。舆情主体单位要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尤其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网评员要把网上舆情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明确岗位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对因工作懈怠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加强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舆情应对业务能力的培训,切实提高我们的政治敏感性,要切实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和应对舆情是其他部门的工作,要从维护工商系统形象、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出发,自觉做好网上舆情应对工作。通过培训,要努力提高运用互联网引导舆论的能力,提高与新兴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勤于观察,善于应对,确保工商系统在应对网上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
- 上一篇:规划局规划窗口指导方案
- 下一篇:市安监局全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