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意见

时间:2022-04-18 04:30:00

导语: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意见

各市(区)人民法院、司法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司法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制局、工业新区社会事业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根据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人民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

1、人民调解是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具有主动、及时、便捷、经济等独特优势,已成为诉讼程序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公民法制观念、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原则,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大量涌现。特别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深层次矛盾纠纷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易激化、难调处的特点,由此引发的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加。面对新形势,各级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导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使人民调解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有效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功能与作用

2、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坚持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积极开展化解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调解城乡建设、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劳动争议、农民工返乡就业、企业破产改制、医患纠纷、环境保护、村务管理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缓解利益冲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防止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预防矛盾纠纷的功能。坚持把人民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变被动调解为主动预防。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分析、重大疑难纠纷报告、纠纷调解督办制度和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应急处置、联动联调、奖惩考核等机制,实行村(居)每周、镇(街道)每半月、市区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坚持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4、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坚持把人民调解与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理解和支持党和政府的改革措施,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合理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宣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和人民调解员的模范事迹,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和共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的方式和手段

5、创新工作内容。在调解范围上,要在继续做好多发性、常见性民间纠纷调解的同时,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做好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在调解对象上,既要调解好单一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更要在调解好公民与法人、公民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上下功夫;在调解地域上,不仅要搞好本辖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矛盾纠纷的调解,而且要认真调解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单位的矛盾纠纷,防止出现空档。

6、创新工作方式。对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争议不大、可以即时调解的矛盾纠纷,从便利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可沿用传统的调解方式进行调解;对于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应在调解庭(室)采取“合议制”方式进行调解。调解时,除主持人、调解人、记录人外,可邀请当事人的邻居、亲属、所在单位和社区中有一定威望的人士或党员、群众代表协助调解,增强调解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7、创新工作手段。人民调解委员会要与公安“110”、“12348”法律服务专线、信访、法律援助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套联动。凡报警的民事纠纷,在警察迅速出击、及时制止事态扩大的同时,辖区内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及时派出人员,靠上去做好调解工作,力争使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12348”法律服务专线、信访部门分流的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及时受理,争取第一时间内将矛盾纠纷化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必要时可邀请有关部门人员参与调解,力求取得最佳调解效果。积极推进法律援助参与人民调解,对于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应积极协调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参与调解。

8、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民生问题解决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运用网络、通讯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大力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四、突出抓好工作规范和制度规范

9、突出抓好工作规范。按照法律法规和司法部规章及人民调解工作改革的要求,尽快实现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人民调解委员会要统一人民调解标识、调解徽志和印章。调解庭(室)建设既要庄重、整齐划一,又要不失亲和力。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和调解矛盾纠纷,要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和制作笔录,根据需要和当事人要求,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并统一使用司法部规定的调解文书。

10、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时清理、修订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学习、排查、调处、回访、反馈、备案等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细化调解工作流程,完善预案预警体系、排查调处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保证人民调解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1、努力提升调解质量。以规范人民调解协议制作为突破口,着力在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上做文章,适时开展人民调解协议书质量评查活动,确保人民调解协议所具有的民事合同性质和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对达成的调解协议,可倡导当事人进行公证,以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五、积极推进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

12、积极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对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常见性、多发性简单民事纠纷,倡导先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当事人起诉时,或者立案前,人民法院要主动向当事人宣传人民调解的特点和优势,告知其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但当事人一方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受理。

13、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前,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

14、人民法院对于进入诉讼程序、适宜以调解方式解决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案件进行调解,受委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委托的人民法院通报调解情况;对于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也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解决。

15、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请求人民法院出具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在立案后,经开庭审查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且属于人民法院管辖的,可以出具民事调解书。

16、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要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及时受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并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判决调解协议书变更、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应将生效的裁判文书以副本方式通知制作该协议书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所,并以适当方式告知人民调解协议书被变更、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原因。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民事案件,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

17、已达成调解协议,但以金钱、有价证券为主要支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持已经生效的人民调解协议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并及时发出支付令。

18、具有债权内容的人民调解协议,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人可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六、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19、进一步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着力推进农村调解片建设,夯实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基础。切实加强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化解疑难复杂纠纷和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矛盾纠纷的作用。大力加强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和跨地区、跨行业人民调解组织,推动在流动人口聚居区、行政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新兴行业、各类行业协会等建立调解组织,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不断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覆盖面。

20、切实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选任、聘任制度,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中人民调解员选任条件,通过公开招考、民主选举、聘任等方法,将政策法律水平高、年轻有为、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人员充实进调解队伍,并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备案。积极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学教师、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及社会志愿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不断优化调解员队伍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一支专职调解员与志愿者相结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高素质人民调解员队伍。继续推行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调解主任专职化、首席调解员、调解员等级管理等做法,提高调解员队伍管理绩效。

七、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机制

21、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予以保障。加强人民调解经费管理,研究制定调解工作考核评定和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以奖代补”等激励保障模式,切实管好用好人民调解经费。

八、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22、各级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履行好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定职责。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把握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诉讼调解为主导、司法审判作保障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经常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帮助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3、人民法院要成立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要建立人民调解指导员制度,选派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员。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要设立调解室,为人民调解员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通过组织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班、选派有经验的法官授课、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公开审理典型案件、参与庭审前辅助工作、担任人民陪审员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技能。

24、司法行政机关要把人民调解员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规划,认真组织岗位培训和年度培训,对成绩合格者,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省司法厅统一制作的人民调解员证书。加强对人民调解协议合法性、规范性的检查指导,确保调解工作质量。及时总结推广人民调解工作典型经验,大力开展表彰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调解员的积极性。

25、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和司法所的组织、队伍、业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特别要下大力气抓好司法所建设,按照司法部“司法所是县(市、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更好地担负起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努力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平安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