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改革安排意见
时间:2022-04-17 05:50:00
导语:县级医院改革安排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改革,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渭政发〔2012〕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方向,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努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在基层三级网络的核心作用。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县级医院功能定位,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体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健全行业监管机制,维护公益性质、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
在摸清行政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总量和配置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针对行政区域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医疗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域卫生规划要纳入本地“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政府负责办好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人员编制和功能定位。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按照“县镇医疗卫生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三)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以2011年各医院药品加成收入为基数进行补偿,所需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分担,依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人均财力低于4.5万元,比例分担为60%、30%、10%。
2、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管理。目录内药品必须通过县药品采购与结算管理中心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实现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所需医用耗材在省级公开招标目录集中采购。
3、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根据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陕价行发〔2012〕14号)精神,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其中,床位费上调幅度不得高于50%,诊查费上调不得高于40%,级别护理费和中医诊疗类中的治疗费上调幅度不得高于30%,手术费上调幅度不得高于10%。降低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等两类医疗服务价格,CT、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降幅不得低于20%,其他医用设备检查费和检验费降幅不得低于15%,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价格调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则,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
4、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等医保付费方式,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提高报销比例,实现费用即时结算,适时推行合疗基金市级统筹。城镇医保、合疗经办机构应为县级公立医院拨付必要的周转资金。
(四)落实政府保障责任
1、县政府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应保障医院在岗职工基本工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的缴费,应由单位缴纳的部分由财政予以补助,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质。
2、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3、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支农、支边和支援乡镇、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补助。
4、政府对医院的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由政府逐年偿还。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县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负责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实行理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可由政府办医主体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及法律界人士等组成。参与医院重大决策、中层以上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院长承担管理责任,接受理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并按规定报理事会审批。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新的医院管理结构,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运行管理、资产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等制度。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管理机制,增强县级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2、建立院长聘用制度。公立医院院长按干部管理权限选拔聘用,实行任期制,进行任期目标管理,组织部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聘用、任期期限、任职资格、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纪律约束机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副院长、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由院长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提名,报理事会审核,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医院内部按有关政策规定可自主用人,按照岗位设置规定,合理设置高、中、初级专业岗位。
3、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拥有医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权限。院长根据有关规定提出医院业务机构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意见,报经卫生、人事部门同意,根据岗位设置聘用人员。院长按维护公益性的要求行使职权,确保医院严格执行国家医疗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范和标准,承担社会责任
4、控制医疗成本。通过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等方式,把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强绩效考核,把控制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数量、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六)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核定人员编制。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以及省上制定的县级公立医院机构编制试行标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设置规模,报市政府审批。按照床位与人员1:1.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医生、护士等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其中,临床护士编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范围内自主确定岗位。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同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
3、实行岗位绩效工作制度。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医院收支结余可拿出一定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务人员收入逐年有所增加。
(七)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根据县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公立医院建设计划。对业务用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公立医院,可有计划地启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
2、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已有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医院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与医保经办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
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4、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化医疗流程,延长门诊时间,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健全转诊预约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广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广泛使用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八)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高中级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长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0%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级职称和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才不受人员编制限制。调整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增加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比例。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政府分担。
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10人;积极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医师参加省上组织的在职研究生教育;县政府支持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
4、推行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对口支援制度。积极开展县镇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如托管、派出管理团队等对县级有关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同时,严格执行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的规定,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九)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1、加强行业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强化对医院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
2、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依据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考核和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
3、加强价格监督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
四、实施步骤
3月底前召开动员会议,详细安排部署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并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县卫生、编办、人社、财政、物价、药监等部门制定下发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关配套实施办法;4月底前,县卫生局提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经发局研究审定;县编办根据规划对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和人员床位编制进行核定,报县政府审批;5月底前,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组建、方案制定、职能划分等工作;6月底前,县人社局要制定完成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和绩效考核管理改革方案。
五、加强领导
1、明确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一定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协调建立相关机构,制定全面推进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2、分工协作。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关注民生的大事,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各级政府、各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发挥职能,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确保每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县经发局要协同卫生局研究制定县区域卫生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规划;
县编办要按照省上有关标准和县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工作任务等,核批县级公立医院编制;
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要细化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切实抓好落实推进工作;
县财政局要制定全县取消药品加成补偿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县物价局要督促公立医院将CT、CR、彩超等大、中型检查项目费用适当下调,在省上规定范围内制定收费标准,并监管其他项目的收费;
县食品药品监督局要做好实施药品“三统一”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卫生局要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卫生系统开展的“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素专项治理”、“优质医院创建活动”及“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合起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见到成效,实现目标。
县文化广电局负责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宣传报道工作。
各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3、加强宣传。医改成员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加强新闻宣传,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要加强对广大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让他们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和重大机遇,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社会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支持改革。
4、强化督查。县医改办要对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及时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注重阶段评估考核,努力做到“事前有计划、执行有监管、效果有评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改革过程中有什么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县政府汇报。
5、加强信息报送。信息报送制度是推动医改、抓好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掌握我县医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科学决策的有效途径,也是上级部门考核我县医改工作的的重要依据,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人社局、县药监局、县物价局等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做好医改信息报送。
- 上一篇:县委三小提金取缔方案
- 下一篇:岩土勘探办法要点及地基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