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意见

时间:2022-04-09 02:37:00

导语:审计监督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审计监督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好的发挥审计监督在维护和规范经济秩序中的作用,保证我市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审计监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深入学习修订后的《审计法》,提高对审计监督工作的认识

《审计法》的修订,是在《宪法》框架下,从立法层面对政府经济监督职能的强化,对于促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部门一定要从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切实做好《审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促进规范预算管理

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不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促进加强财政预决算管理。要注重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问题、重点资金进行审计;注重对部门综合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注重检查执行财税政策的公正性和预算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注重规范财政转移支付的程序和跟踪使用效果。审计机关通过审计监督,促进预算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强管理、依法理财,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发挥最大的效益,真正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三、继续深化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监督财政资金筹集和使用

要加大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力度,一要对年度财政预算编制、调整的程序和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二要对财政、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三要对上级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及效益情况进行审查;四要对乡级政府向市本级政府财政解缴财政收入的情况进行审查;同时根据财政资金的筹集和用向延伸审计乡镇政府各部门、乡办村办企业和村级财务等。通过审计,评价乡级财政预决算情况和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使乡级政府进一步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四、强化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发挥审计监督的宏观管理作用

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要关注社会公平,加大对养老、医保、失业、扶贫、解困、救灾、以及教育、卫生等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大胆揭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损失浪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安全,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切实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要关注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三农”、环保、水利、科教等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揭示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要重点调查国家政策和乡镇政府出台的办法、规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站在宏观角度看问题。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并注意从体制、制度等层面上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加强宏观管理,完善法规制度。

五、搞好建设项目审计,提高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

建设项目审计要坚持“提前介入、跟踪审计、全程监督”工作方针,加强对国有资产投资或融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前预(概)算、决算的审计监督,保证建设资金真实、合法、有效使用。凡与该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设计、管理、施工、采购等单位的财务收支,均应当接受审计监督。市发展改革、商务、财政、规划、建设、土地、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审计机关做好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项目施工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对在建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接受审计部门的竣工决算审计。

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依法行政

审计部门要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密切配合,注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力度,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要加强协调、科学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引向深入,不断取得新成效。

七、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加大对财政资金效益审计力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审计部门不但要当好“经济卫士”,更要通过开展效益审计,揭露严重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问题,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促进健全国家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促进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八、实施金审工程,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力度

计算机技术已经在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快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掌握更高超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要大力普及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鼓励审计人员自行开发实用的“小软件”、“小模块”、“小工具”。要组织人员探索计算机数据筛选、分析、归纳和整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发现审计线索,有效延伸审计范围,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九、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根据国家审计署要求,从年1月1日起,审计部门对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财政重点资金项目的审计结果,要在上报市政府同意后,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布。审计部门要认真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并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公告的重点内容是审计中发现的经济问题和审计后的整改情况。

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单位内部管理

全市各乡镇、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和机构,并配备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的审计、会计、经济和工程技术等专业知识人员,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人要旗帜鲜明的支持内部审计工作,要经常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

十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审计部门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调整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要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突出重点,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促进国家各项重大改革和依法治国措施的贯彻落实。要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6号令),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要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审计组及审计人员‘八不准’”,增强审计人员执行廉政规定的意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树立审计机关公正廉洁、勤奋高效的良好形象。

十二、加强领导,协作配合,形成经济监督的合力

各乡镇、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规范财政财务收支管理,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广播电视部门要加大对《审计法》的宣传力度,法制部门要将《审计法》的教育培训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审计、公安、监察、财政、税务、发展改革、工商等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认真查处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及时反馈处理情况,支持审计机关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