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意见
时间:2022-04-06 10:50:00
导语:财政局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办发〔〕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5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3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政办发〔〕6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预算信息公开的主体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总预算、决算的公开工作,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决算以及涉及本部门重大民生支出的公开工作。
二、预算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主动公开经同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以下简称人大)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调整预算和决算。公开的预算和决算要完整、真实、细化。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强与本级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的沟通和协调,按照本级人大的要求,认真做好预算、决算信息公开的各项基础工作。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公开的政府预算、调整预算、决算原则上应包括一般预算收支预算表、一般预算收支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表等,要通过各级政府门户网等形式向社会予以公开。
各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和本级政府的要求,做好本部门的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市直部门以收支预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作为部门预算公开的最基本格式和内容,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通过市直部门公众网等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其中经细化预算评审后安排的项目支出要按评审的结果予以公开(表格样式附后)。
市级财政部门和市直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财预〔〕27号)的有关要求,继续通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平台和市直部门公众网等多种形式,将预算安排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农”、保障性住房、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涉及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支出的管理办法、分配因素和分配结果等向社会公开。各县(市、区)要根据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扩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范围,制定本地区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目录,并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本地区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目录所列示的专项资金项目。
三、认真做好预算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申请获取预算信息的,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及国务院、省政府相关文件规定,认真研究依申请公开内容,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有关问题,做好依申请公开的服务工作。
(一)对符合《条例》规定的预算信息依申请事项,要认真核实,依法受理。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一事一申请”的原则受理、审查、分析和研究预算信息依申请事项,区别不同情况进行答复;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或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及时告知申请人进行补充;对内容符合规定且申请材料完整的,要及时向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
(二)对不符合《条例》规定的预算信息依申请事项,要耐心解释,妥善处理。属于涉及秘密事项的信息,不予公开;属于制作过程中的信息或不存在的信息、不属于本部门公开的信息,要明确告知申请人。
四、确保预算信息公开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管。要把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工作规划和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扎实推进。
(二)确保顺利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协调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解决,确保预算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实施。
(三)夯实公开基础。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按照本级人大的要求,认真做好政府预算、调整预算、决算信息公开的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严格预算审查,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关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要求,进一步夯实预算编制基础,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约束。
(四)落实公开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预算信息披露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好预算信息公开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预算信息公开载体建设,规范预算信息公开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程序,扎实做好本地区、本部门负责的预算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各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强化督导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预算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
- 上一篇:企业廉能管理经验交流
- 下一篇: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