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回归创业项目意见

时间:2022-04-04 08:55:00

导语:推进回归创业项目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回归创业项目意见

实施回归创业工程是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四个”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的意见》(发〔〕12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回归创业工作的意见》(办文〔2012〕16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回归创业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多形式、多层次回归创业

1、回归创业对象为籍在外工作学习和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的,均视为回归创业范畴。应涵盖以下人员,即在外务工人员、在外领办创办企业人员、出国留学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

2、鼓励回归创业人员创办、领办各类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从事个体经营。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和领域,都应鼓励回归创业者进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

3、经法定机构评估,公司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并书面约定,回归创业投资者可以科技成果和经过合法方式取得的荒山、滩涂、水域使用权、采矿权、出租车经营权等非货币方式出资。

4、在符合城乡规划、不影响市(镇、村)容整洁、符合安全、环保、卫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回归创业者的家庭住所、租赁房、临时商业用房,可作为创业经营场所。

二、明确创业的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

5、围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要求,鼓励支持回归创业者进入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创业。

6、鼓励回归创业企业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水利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土地平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回归创业企业参与盘活集体资产、村级企业及开发利用集体资源。引导回归创业人员发展第三产业。

三、妥善解决回归创业用地

7、各级政府及国土、农业、建设等有关部门要把回归创业纳入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好回归创业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8、回归企业在创业园区和开发区内创办企业用地,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9、在坚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允许通过迁村腾地、用地置换、宅基地换房等方式盘活农村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将腾出来的集体土地依法优先用于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创业。

10、依法引导和鼓励回归创业者利用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农村撤并后闲置的中小学校舍、荒山、荒滩等进行创业。

11、回归创业企业兴办的规模化养殖场占地,凡涉及土地利用规划不涉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的,视同临时用地,使用完后要依法恢复原状。

12、对创业成功人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鼓励其长期投资、稳定发展,及时妥善解决其扩大生产所需用地问题。

四、实行税收优惠和规费减免政策

13、对符合条件的回归创业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国家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农林牧渔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和促进就业再就业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回归创业人员从事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节能节水及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林牧渔生产、农机作业及维修、农技推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民政福利事业,鼓励创业企业安置弱势群体、残疾人员就业,对符合税收优惠的给予相应税收优惠。

14、对兴办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型回归企业,优先审查认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15、对回归创业人员创办的小微企业,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2]104号)减免行政规费政策工商、税务、质监、商务、海关等部门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16、对回归人员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个体经营者,组织设立专业合作社、专营农产品、工业产品经纪业务的经纪人,免收个体工商户登记费。

五、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17、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银行信贷投放实力,引导其加大对回归创业者的信贷支持。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回归创业企业发展。将再贷款、再贴现的发放与银行社支持回归创业企业挂钩。

18、开展为回归创业企业“量身定做”的特色金融服务,通过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开办订单农业贷款、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帐款质押贷款、个人委托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和同一区域、行业优质民营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满足创业者多样化的需求。适当放宽回归创业的贷款抵押担保品范围,创业人员证照齐全的房屋产权、土地使用权益、机器设备、大件耐用消费品和有价证券以及注册商标、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均可作为抵(质)押品。

19、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的小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政策扶持对象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并与其签订了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为其缴纳了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县(市)区人社部门认定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可享受最高1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其贷款的基准利率部分由财政部门给予50%的贴息。

20、各级政府要通过财政注资、个人融资、企业参与等投入方式,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以市场运作方式为回归创业者提供担保服务。要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等现有担保机构的作用,为符合条件的回归创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同时享受贷款损失补偿等优惠政策。

21、加大对回归创业人员的小额贷款支持力度,额度一般为5万元左右,贷款期限一般为2年以内,到期确需延长的可展期1次。对合伙回归创业的,可按人均不超过5万元发放。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节能环保型、劳动密集型回归企业,要提高贷款额度。对回归创业业绩突出、个人信用记录优良的创业者实行授信制度,可发放100万元以上的信用贷款。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2、对创办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可享受微型企业投资补贴支持,给予实际注册资本金30%、最高为3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23、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要设立回归人员创业专项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回归人员从事规模种植、规模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开发、汽车零部件加工、电子器材等行业和产业;对回归创业企业的科技研发、新产品开发、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要在相应的专项资金中优先给予安排;各级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品牌奖励资金及贷款贴息要重点支持回归创业企业。

24、对符合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回归企业,按规定程序享受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七、构建回归创业平台

25、支持工商联、政府驻外机构在籍人士相对集中的大中城市建立异地商会或是乡亲联谊会。团结凝聚在外人员回乡投资创业的力量,引导他们回乡投资创业。

26、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进回归创业园区建设,鼓励引导回归创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条件。

27、对在农村就地兴办为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配套的种植、养殖基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努力建设好必要的交通、通讯、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满足其生产经营的基本要求。

28、各级政府及其人社、教育等部门,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免费为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回归创业企业招聘所需的劳动力。

29、农业、人社、扶贫等部门要将回归创业企业招用的农村劳动力岗前培训纳入由政府资助的“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和“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给予培训补贴。

30、教育、人社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回归创业与培训机构联合,大力开展定向、订单、联合培训,解决回归创业企业的用工需求。支持企业办学,对企业创办的职业培训机构,积极从师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

31、组织、人社部门要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回归创业人才。建立高层次回归创业人才津贴制度,提供市民待遇和人事服务。将回归创业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选送培养对象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学习、工作,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活动,提高学术技术水平。积极为回归创业人才提供人才评价与交流服务,完善职称评价制度和专家选拔管理制度,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

八、打造良好回归创业环境

32、各极政府要认真清理和规范涉及回归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对有碍于回归创业的规定和要求,坚决予以取消。

33、地方收取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由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统一收取,收费标准按最低限额执行。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缴费登记卡制度。

34、要推行联合审批,开展“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要加强信息引导,强化公共服务,简化审批程序,规范收费行为,为回归创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5、任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向回归创业者收费、罚款或摊派财物,不得干预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要求回归企业参加培训、评比、考核等活动,不得为回归创业企业硬性指定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产品质量认证等中介机构。

36、纪检、监察、公安、物价等部门要设立回归创业的热线电话和网上举报电子信箱,接受回归创业者的维权投诉,建立健全办理情况回告制度。对严重侵犯回归创业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

37、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积极落实回归创业人员和在回归企业务工人员及其配偶、未婚子女、父母的落户政策。

九、营造促进回归创业的浓厚氛围

38、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要开辟公益性专版(栏),开展经常性回归创业典型宣传,在全市营造鼓励回归创业、支持回归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新风尚。

39、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做好劳务创业之星评选表彰工作,市、县(市)区定期召开全市“回归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对回归企业纳税大户、回归创业典型给予重奖。

40、推荐更多的回归创业者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优秀建设者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政议政,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尊重。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注重从回归创业人员中培养、选拔基层干部,造就一批引领群众科学发展、创业致富的“带头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贴心人”、城乡互联共建的“主力军”、创先争优的“领头雁”。

十、加强对回归创业工程的组织领导

41、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回归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回归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顾问,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跃华,市政府副市长郭忠,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绍玲为副组长,市委统战部、市农委、市工商联、市人社局、市创业局等为主要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委,主要负责全市回归工作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支持和服务全市回归创业工作的合力。

42、建立完善实施回归工程全程监控体系。将“回归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考评范围,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回归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加强监督,跟踪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