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

时间:2022-03-30 08:24:00

导语: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用菌产业发展意见

发展食用菌产业,我县有丰富的资源,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食用菌生产是保康的传统项目,是切合保康实际的优势项目,是节约利用资源的长效项目,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是我县农业出口创汇最具潜力的项目。随着大山合集团入驻保康,为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为健康发展食用菌产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资源,转变生产方式,依靠科技投入,打造产品品牌,将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的特色环保产业、优势绿色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民致富产业。

二、发展目标

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以发展袋料香菇、木耳为主,适度发展草腐菇、珍稀菇等其他菌类,以适应多样化需要和市场需求。2008年全县袋栽食用菌稳定发展到2500万袋;年发展到3500万袋;年以后稳定发展袋料香菇5000万袋左右,实现收入3亿元,人平食用菌增收1000元。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叶丛同志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国明同志,县人大副主任闫东文同志,县政协副主席黄劲军同志,县长助理、农办主任陈永高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联系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及县农业局、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林业局、能源办、工商局、质监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供销社、扶贫办、农行、农发行、信用联社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农业局,县农业局长向顺文兼任办公室主任,孟晓鸣任副主任,固定4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依托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成立乡镇食用菌服务站,每个乡镇固定2名专业技术人员专抓,配套增加“以钱养事”经费,形成上下对口、体制理顺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健全扶持政策。食用菌产业发展所需资金,以农民和企业自筹投入为主,争取政策扶持投入为辅,招商引资补充,多种渠道融资。从年起,县财政每年为食用菌办公室安排8万元工作经费,农业等部门每年争取5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县农业银行、信用联社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保证农户生产投入需要。对于整村推进扶贫村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县发展和改革局、扶贫办每村每年扶持不少于2万元,对口扶贫单位也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扶持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发改、扶贫、金融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上汇报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三)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依托保康县大山合绿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统一规范栽培工艺模式,在对老菇区进行有机改造外,对新菇区实行“联户农庄式”标准化生产,即以5—10户为生产单位,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原材料、统一菌棒制作、统一引种、统一打药),分户管理,实现菌棒制作、产品加工机械化。对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实行保护价回收。2008年力争每个乡镇发展“联户农庄式”标准化生产示范规模达到50万袋以上。二是加强食用菌生产的新技术推广工作,对所有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咨询和宣传。要求在菌棒制作、灭菌消毒、接种、养菌管理、出菇管理、产品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以村为单位,组织召开现场会、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使菇农接受培训率达到100%。三是加强食用菌产业的科技队伍建设。县食用菌办公室要认真组织开展对乡镇技术骨干及村级技术员的培训,保证每一个乡镇有2名专职技术骨干,每一个有食用菌生产的村,有1名熟练的技术员。

(四)强化菌种及原辅料市场管理。大力宣传贯彻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全面清理整顿县内菌种生产厂家,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生产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菌种生产人员进行资质管理,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加大对进入流通领域菌种的质量检测,确保菌种质量安全。菌种经营者引进销售菌种必须先示范后推广,及时向购买者提供菌种的品种特性说明、栽培要点及相关咨询服务,并对菌种质量负责,同时与菌种购买使用单位(农户)签订菌种购销合同,通过合同约定菌种质量标准和技术指导责任,建立履约保障机制,确保栽培者的生产利益不因菌种质量和技术指导失误造成大的损失。工商、质监和农业执法部门要加强食用菌菌种和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质量监测管理,严禁违法生产、加工、经营等行为,严厉打击中介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

(五)合理利用资源,协调产业发展。发展食用菌生产必须保持林木消耗量小于自然生长量的原则,砍伐现有栎木林与发展袋栽专用林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可持续发展,年生产总规模控制在5000万袋左右。一是林业部门在保证动态平衡的前提下,严格林业资源管理,实行计划砍伐。鼓励农户分户利用资源,联户统一发展,控制单户发展规模。原则上凡是没有参加统一培训的农户,不允许无序砍伐林木资源生产食用菌。二是自年始,香菇、木耳生产主要转变为袋料生产,加大草腐菌栽培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力争滑菇、平菇、双孢菇等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三是在现有产业规模下,大力推广以煤代柴烤烟、炒茶和菌棒燃烧利用,普及沼气池,逐步减少农户生活用柴,确保各项产业协调发展。四是广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农户自我保护、持续发展的意识,制定乡规民约,禁止成片伐林,确保森林资源长大于消。

(六)加强市场监管,打造精品名牌。全县食用菌产业一方面实行县内种质资源品牌共享、放开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依法加强品种资源和品牌保护。传媒机构和乡镇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氛围。相关部门按照申报无公害产品标准,积极向上申报“绿生”牌无公害绿色食品标识,运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管理手段,对以次充好、损坏保康“绿生”牌系列食用菌品牌的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和打击。食用菌产业办公室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菌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监督”的原则,抓好食用菌安全生产和检测工作。严厉打击不按标准化技术栽培,使用割膜打蜡栽培或者滥用消毒剂、农药生产菌类产品的行为,对于此类产品,一经查处,全部依法进行就地销毁。通过加强品牌营销和保护,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业效益。

(七)推进体制创新,加强行业自律。体制创新是提高食用菌产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要认真抓好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兴办食用菌产业经济合作社、联合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尽快在全县建立起一套由政府宏观调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协调的食用菌生产合作化运行机制,以解决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宽我县食用菌产品销售渠道,增强食用菌产业竞争力,实现与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对接。县农业部门对全县食用菌生产技术人员和菌种生产单位采取资格认证制、竞争上岗制、目标管理制和末位淘汰制进行选聘和管理,逐步建立稳固的技术服务队伍,为发展袋栽食用菌产业奠定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