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指导意见

时间:2022-03-25 11:18:00

导语: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学生思想政治指导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结合我县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际,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制定的近期教育目标,针对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育人为本,教育引导全县中小学生牢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

1、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努力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学习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探索,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追求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自觉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3、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诚信道德修养。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使我县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诚实为荣、失信为耻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恪守。

4、大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努力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制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普法规划的要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内容,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

5、继续深入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广大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深化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要把公民道德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中小学生认真学习教育部重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具体措施

1、突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要严格执行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标准,精心组织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中学阶段《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工作,确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育效果的落实。要加强时事政策和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国防教育、防艾教育、法制教育,做到:“有课时、有计划、有教案、有成果”。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本领。要改进中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方式和途径,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

2、注重学科渗透。要充分挖掘人文历史和自然学科中的各种德育资源,并注重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贯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学生处于浓厚的育人环境之中。各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严格执行新形势下的“减负”工作,按照既定的“三新”方案,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开展主题教育。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日,以及中小学生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及时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书信比赛、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情操。

4、加强综合实践。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公益劳动、交通协勤、敬老助残、爱心捐献、助贫帮困等,使青少年学生在自觉参与的道德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此外,每年组织中小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培育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意识、合作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广大学生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5、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办学行为,坚决克服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教学的做法。各级各类学校的家长学校教学活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通过家长学校授课、社区专题咨询、专家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6、实施好“乡土德育工程”。一是要成立领导小组,“乡土德育”的实施要有章可循。二是打造乡土德育校园,营造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坚持把学校作为德育主阵地的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展示乡土风情,营造出未成年人熟悉亲切的乡土文化氛围。大力弘扬“朴实诚信、艰苦奋斗”的五峰精神,培育未成年人对学校、家乡的土家情结和亲情观念。三是收集、整理、挖掘、完善乡土德育教材。全县所有学校要把乡土德育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根据已制定的《未成年人乡土德育工程实施方案》认真实施。四是依托德育基地,弘扬民族文化,关注特色经济。1、利用当地资源作为德育基地充实学生的德育生活。2、用民族文化、特色经济充实乡土德育内容。

7、关爱留守学生.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建立“留守学生”工作机制。制定、落实《关爱“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六项制度。建立“留守学生”信息管理制度。班主任要做到“三知”,知道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做到“三多”,多与留守学生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多家访。学校和县关工委一道组织教职工和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履行“爱心妈妈”“爱心爸爸”职责,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做到“两沟通”,一方面学校通过电话、书信、家访等方式每月至少与每位“留守学生”的当前监护人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留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并及时与学校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做到每半个月至少电话交流一次。建立健全住宿生管理制度。探索“5+2”模式,即周一至周五由保育寄宿制学校的保育员全程跟踪管理留守学生,双休日留守学生也留在学校由学校为其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建立关爱“留守学生”应急机制。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学生”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告知委托监护人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并迅速妥善处理,积极应对,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是办好“家园”。我们要继续探索两种模式,在乡镇集镇创建“留守学生”服务机构,解决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2008年,我们按照“八有”“九必须”“十统一”的高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兴建了公办的“渔洋关镇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已成为好的典型,今后争取每年能创一到两所有特色的公办、民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类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直接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具体操作、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全县教育系统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出现的新情况,科学判断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深入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要针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如何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快中小学课程改革、积极改进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上,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尽快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要针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的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加强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师德建设。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新时期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严格教师队伍的管理,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对品行不良、侮辱学生、造成恶劣影响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其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规范要求,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把班主任工作经历和业绩作为评聘职称的重要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待遇。通过评选表彰优秀班主任活动,推广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第三,加强业务培训。要认真推荐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各校在每年的暑假期间对新任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使新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基本掌握从事班级管理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举办共青团、少先队工作业务培训班,组织广大团队工作者专题研讨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和团队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德育分管校长、职能部门负责人队伍建设,专题学习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文件,集中研讨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3、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和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考核评优标准,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督导和检查,把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好省、市德育先进学校、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先进学生集体、德育先进工作者、模范(优秀)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推荐工作。通过评选表彰活动,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为青少年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4、整合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关工委的作用,把共青团、少先队、关工委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的工作;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动员组织一批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身体健康、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担任校外辅导员;选聘一批政治强、业务精、懂教育、会授课的公安政法干警担任学校法制辅导员或法制副校长。积极争取社区对青少年学生教育的支持与配合,认真做好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避免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脱节,确保学生离校不离教。

5、整治周边环境。积极配合公安、文化、工商、城管、交通等部门,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扫除学校门口的强讨恶要现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中小学生人身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