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体系改革与建设意见

时间:2022-03-23 08:38:00

导语:农业技术体系改革与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技术体系改革与建设意见

为加快推进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府发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活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建立精干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科技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精干高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公益性与经营性分离的原则,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三权归县’、财政保障,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基本思路,与县乡农村综合改革相衔接,优化队伍结构,整合资源,放活经营性服务,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鼓励探索和实践,确定编制、岗位和人员,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三)主要目标。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的“四有五化”,即:有专业队伍、有办公场所、有经费保障、有示范基地;站房建设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工作手段现代化、示范推广科学化、服务群众优质化。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公益性职能,为农民提供公益性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农机、农村沼气、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技术服务。主要是: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务管理和技术培训;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和安全教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指导、支持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性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等。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不再从事经营性服务。

(二)合理设置机构。遵循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打破行政管理体制的界限,将现行分散的各类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服务窗口”的要求,采取“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统一协调、分块运作”的方法,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基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建设,既要考虑到现有资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要考虑到管理与工作的便利。对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行政主管部门分设的县区,要积极探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的实现形式和管理方式。如果产业发展需要也可设立区域站,可在某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加挂区域站牌或因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也可加挂某行业的站牌,实行几块牌子、一套人马。

乡镇畜牧兽医站已按府发[]15号文件要求设立的,其派出性质不变,予以保留畜牧兽医站名,按照统一领导、分块运作的要求,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合署办公。国务院(国发[]30号)文件对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的改革有明确的要求,因此乡镇农经站不纳入此次改革与建设范畴。

(三)理顺管理体制。按照有利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统筹安排,有利于统一安排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有利于在突发动、植物疫情时人员的统一调度,集中兵力防疫的原则,推行“‘三权归县’,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县级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的人员、经费和财产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并在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意见的基础上,负责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协调监督等工作,确保乡镇服务站编制内人员一年70%以上的工作日从事农技推广服务。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财务管理、统一工作协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负责人竞聘上岗,原则上由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农业技术骨干担任。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行政主管部门分设的县区应成立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协调机构,负责研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负责人的选聘、人员调配、基本建设、产权变更等重大问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

(四)核定人员编制。各县区根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承担的职能和任务,结合当地村庄和农户的数量、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养殖方式和规模、农机种类和保有量以及农村能源等,参照农技、农机、水产、畜牧等行业测算方法,制定辖区的编制测算方案,统一核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的人员编制,实行实名制管理。人员岗位实行专兼结合、分工合作。各县区根据乡镇大小和各产业规模比重,有针对性设置岗位和配置农技推广人员,产业比重大,人员要重点配置,比重小的,可少配或不配。乡镇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编制数的四分之三,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每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编制数原则上为8-12人,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

(五)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应具备办公用房、农技服务大厅、农民培训教室、检测与设备室等业务用房和必要的生活设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小于320平方米。其中,农技服务大厅不小于40平方米,农民培训教室不小于90平方米,检测与设备室不小于60平方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应根据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情况建立必要的示范基地,面积不小于30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同时,要配置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培训设备、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的所有财产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产权手续,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行政主管部门分设的县区,可办理共同产权登记手续。

(六)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编制内人员应具备岗位相应的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中级(职业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今后录入人员应主要从农业院校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中,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考试考核,择优选聘。完善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县级农业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机制,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和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服务网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县、乡(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户四级服务网络。村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点以行政村为单位,可依托现有的村级农技员、防疫员、科技示范户;或从具高中以上文化、或取得国家初级职业资格以上证书的人员中选聘1—2名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热心服务农民的人员,作为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协助员,协助做好辖区内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在每个行政村遴选培育5—10个科技示范户。村级农技推广协助员补助要纳入财政预算,由乡镇政府领导、村委会管理,并接受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的业务指导。

(八)创新推广方式。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需求,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全面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基地)联户为主要模式的工作责任制度,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基地、示范基地联动示范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开展技术服务,发挥“12316”、“农技110”、“农民信箱”、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的作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片、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的辐射带动作用。

(九)放活经营性服务,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将经营性职能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中剥离出来,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相分离,公益性职能由改革后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承担,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不再从事经营性服务。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分离出来的经营性服务,要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彻底脱钩,依照法规实行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和支持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技术团体及其它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技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经营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实体的建设和运营,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农业技术服务的信用自律机制,规范经营性农技服务行为,做到依法经营、诚信服务、公平竞争。各地既要防止把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性服务简单推向市场,也要防止脱离实际任意扩大公共性服务范围。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县区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各县区要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制、体制和管理创新。要加强农业、编制、人事与劳动保障、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科技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二)科学制定方案。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责任落实,措施到位,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农业、畜牧、水产、农机等行政主管部门分设的县区,要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要求,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随当地财政增长的比例逐年增长。同时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

(四)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要从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积极稳妥地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要求,对通过竞聘上岗的人员,纳入现行的公益性农技人员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对落聘人员,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安置,同时也可鼓励引导他们优先租赁原农技推广部门国有资产从事非公益性经营服务,或到村级任农技推广协助员。

(五)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各地要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利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确保在2011年底全面完成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