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文化产业若干意见
时间:2022-03-20 03:27:00
导语:区委文化产业若干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作为“百载商埠”的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文化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我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提出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发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核心,以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文化设施建设为平台,以整合文化资源为手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将我区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创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不断增强我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一)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加快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区域性的文化品牌,利用我区印刷业的优势,建成粤东印刷包装装潢生产基地。构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服务、销售网络体系,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加大文化与科技结合,重点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资源开发能力和生产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力争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我区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明显提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二)逐步建立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和机制。基本建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快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三大体系建设,使我区文化管理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显现活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文化创新不断推进,把区建设成为粤东文化高地和服务、辐射潮汕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
(三)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立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实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坚持放开搞活,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文化市场,依法加强市场监管管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印刷出版业发展。我区印刷业发展迅速,优势行业突出,产业集聚度高,要以建设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印刷产业带为重点,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印刷加工业,培育一批印刷专业镇,引导印刷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管理和服务,严格把握印刷企业准入条件,引导未达标企业通过增资、扩产、兼并、合股达到准入标准,使更多印刷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要不断强化印刷企业版权意识,鼓励、扶持印刷企业开发自主创新印刷产品,走版权兴业之路,积极推动印刷业向多色、高速、数码化和个性化印刷发展,力促我区印刷业再上新台阶,逐步培育印刷包装行业聚集区。同时加强对音像出版社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销售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指导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建设出版物销售专业市场,推动出版物销售业务向规模化、连锁化发展,使我区成为全市乃至粤东的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物流中心。
(二)开发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业。区地处老城区,拥有“百载商埠、著名侨乡”的美誉,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根据我区自身这些优势和特点,通过整合资源、精心策划,着重将区内的自然人文景观、文化遗址如海关钟楼旧址、开埠纪念馆、崎碌炮台、小公园旧城区景观、龙泉岩和铁林寺等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开发具有潮汕特色和“百载商埠”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长廊。积极建设中医药、柏亚日化、金威啤酒等工业专题博物馆,开发以“工业专题博物馆长廊”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线路。充分利用我区古城的自然资源、特色饮食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的人文优势,推出海洋、民俗、生态、科普、商贸、宗教文化等旅游项目,举办各种文化宣传活动,深挖我区文化底蕴,推出在更高层次、更高层面上宣传活力的新形象,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产业优势,带动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引导传统产业与文化资源结合。积极引导传统产品汲取文化精华,打出文化特色招牌,突出文化标签符号,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我区浓厚的潮汕传统文化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全面盘活传统工艺,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形式呈现出来,使我区传统产业得以保留发展,同时也增加我区经济的形式多样性和活力。
(四)扶持壮大演艺娱乐业。要充分发挥我区“潮剧之乡”的优势,加强演艺专业团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扶持民营、私营艺术团体,增进演艺团体之间的协作,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名牌节目,在演出市场上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积极开发潮剧团在周边地区以及港澳和东南亚的演出市场。开展文化招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扶持规模文化单位做强做大。对经营性娱乐场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规范化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倡导和扶持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潮汕文化特色、健康文明的娱乐场所。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发展电影业,改造、淘汰传统电影院经营模式,使影院朝着以影业为主的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文化娱乐场所的方向发展。
(五)加快文化信息服务业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互联网文化娱乐,推进文化服务业信息化,继续坚持从严审批、从严管理的原则,逐步建成全面、高效的网吧运营监控运行机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市场资源结合,实施文明网吧工程,强化对网吧和经营性网站的管理,引导和鼓励网吧连锁经营。培育和扶持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有市场竞争力的连锁网吧企业,使规范化、规模化、主题化、品牌化的网吧连锁经营企业成为网吧行业的市场主体。
(六)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鼓励区内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依托金园民营科技园区内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激活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初步形成文化创意园区的雏形,拉动我区文化资源联动,推动区域创意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使新兴产业在我区得到迅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领导和规划。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文化产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定期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统筹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区设立文化工程建设专项经费,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由区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和财政局制定。主要用于鼓励和扶持新兴文化产业开发,支持我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及跨区域整合,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出口。同时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积极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贯彻国家鼓励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提供政策倾斜,并且优化环境,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通过相应的文化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文化产业体系。
(三)加大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我区的传统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民营资本投资于国家和省、市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引导企业向民营科技园、市场群集中,尽快形成文化产业规模群体,产生集聚效应。对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民营企业,由区政府定期组织推荐给银信部门,促进银企合作,扶持优势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区政府在银企融资项目、企业品牌培育、版权申报及维权、产品质量认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或重点支持。集中力量选择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规模经济效益好,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且年工业总产值在1亿以上的民营企业,发展成大中型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加大对文化品牌建设和文化创新的激励力度。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汕金委[2012]20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文化产业的具体情况,优先鼓励发展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从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品牌建设方面和规模发展方面制订适用可行的奖励实施细则。对扶持的文化产业项目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采取专项资金补贴和奖励两种方式予以支持。对符合《关于扶持重点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汕金委[2012]20号)奖励条件的文化企业,列入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重点培育对象,并按汕金委[2012]20号文的规定进行奖励。区政府还将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从事创意策划与设计、数字娱乐与网络服务、新媒体研发与应用、影视创作与制作、艺术品生产与培训、电子出版、文化会展以及演艺、文化中介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兴文化创意企业,将在版权申请维权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积极支持文化企业申报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重视技术创新,对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的民营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五)加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政府职能要从管文化转变为办文化,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服务;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要大胆改革,改革用人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加大文化艺术高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力度,重点解决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打破管理体制上的框框,加强资源整合,形成整体优势。通过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从源头上理顺各种关系,整合优化文化资源,盘活存量文化资产,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培养市场竞争主体,形成所有制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加强与其他区县的文化横向合作交流。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打造具有海洋气派和时代元素的工业文化,加快我区文化馆的装修配套建设,以点带面推动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室建设,积极推进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等。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展览及有关非遗项目的展演活动,创造性开展喜闻乐见又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七)加大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力度。遵循“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运用市场的、行政的、法律的、舆论的手段,加强对文化资源开发及文化市场的监控和管理。坚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净化社会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对网络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规范管理,保护文化产品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还要实施科学管理,加强从业者的培训教育,提高文化经营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有序发展。
(八)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和文化团队建设。坚持把人才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领导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以发挥文化系统各类专业人才队伍的作用为重点,不断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建设和业务技能培养,培养一批业务尖子和文化名人,树立一批德艺双馨的典型,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继续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赛事中取得好成绩。着眼于区域文艺人才资源共享,抓好艺术团队建设,注重发挥社区业余文艺团队的作用。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业余文艺团队搞好指导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帮助各社区组建适应社区群众需求的新的艺术团队,同时加强对各种业余文艺团队的培训和辅导。
- 上一篇:越冬候鸟保护事宜
- 下一篇:全区总部经济扶持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