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年检规范指导意见

时间:2022-03-12 05:47:00

导语:市级年检规范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级年检规范指导意见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我市发展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对市级各部门(单位)负责实施的各类年检(审)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审核,确定保留市级年检(审)事项38项,改为日常监督检查事项26项,取消1项。现就进一步做好年检(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设立年检(审)事项

对无法定依据的年检(审)事项予以取消,能够通过事后审查或加强日常监督实施管理的事项,改变管理方式,不再进行年检。今后凡具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又确需设立、变更、取消的年检(审)事项,各实施机关须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同意,并予公布后方可实施。

二、全面规范年检(审)行为

年检(审)工作应遵循“依法实施、规范运作、简便高效”的原则。年检(审)主管部门必须在市人民政府公布保留的年检(审)事项范围内实施年检(审)行为,不得擅自设立、随意变更或取消。对公布保留的年检(审)事项,应当将具体事项名称、设定依据、年检(审)程序、需要提交全部材料目录、年检(审)地点、年检(审)时间、办结期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等在办公场所或新闻媒体上公示。

三、积极创新年检(审)方式

1、集中办理制。各年检(审)主管部门对具备条件的年检(审)事项要集中受理和办理,并按照“能进则进”的要求,尽可能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对一时难以进入中心办理的事项,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集中办理窗口,实行“一窗式”服务。对一些特殊事项的年检(审),要采取上门年检(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基层、企业、群众,提高办事效率。

2、联合年检(审)制。各年检(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行联合年检(审)制,逐步实现“一口受理、一套表式、一网运作、一次办理”的“四个一年检(审)”。对涉及二个以上部门且关联程度高的企业类年检(审),尽可能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人员联合年检(审)的方式进行年检(审),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3、分类年检(审)制。要划分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分类年检(审)。对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需要行政机关对某些事项是否达到特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审核、认定的设施、设备类年检(审),要严格按照年检(审)程序进行管理;对经营情况好、企业信誉高、连续年检(审)合格的企业,可以予以免检;对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可以实行备案制,适当延长年检(审)周期;对信誉较差、问题较多的企业,可以作为年检(审)的重点加以监督管理。对某些独立性强、关联度不大的年检(审)事项,在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等相关条件的基础上,年检(审)主管部门可积极试行延长年检(审)间隔期,改一年一检为二年或三年一检。

4、网上年检(审)制和年检(审)制。年检(审)主管部门可对部分年检(审)事项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年检(审);鼓励举办社会中介组织为企业代办有关年检(审)工作。

5、简化年检(审)流程。凡是能够通过日常监管或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确认企业是否符合标准的,直接予以确认通过,不再要求企业到行政机关申报,并允许企业通过邮寄报送年检(审)材料。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在证照或副本上盖章或加贴标记的外,应采取书面通知或由媒体年检(审)结果。

四、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年检(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年检(审)工作的领导,注重改善和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对本部门承办的年检(审)事项从受理到决定实行全过程监管,明确办理资格、办理人员、办理职责。特别是取消和改变管理方式的年检(审)事项,要逐项研究监督管理的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各主管部门要按照规范和改革年检(审)的总体要求,根据各自实际,提出减少年检(审)事项、改革年检(审)方式、延长年检(审)时限、规范年检(审)行为的具体措施,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各年检(审)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年检(审)规定规范行为,不得借年检(审)搭车收费、吃拿卡要。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等部门(单位)要加大对年检(审)工作监督力度,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侵害企业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