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为经济服务实施意见

时间:2022-03-12 08:28:00

导语:气象为经济服务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气象为经济服务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41号)、《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意见》精神,经县政府同意,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目标,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努力提高气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任务目标。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气象服务信息覆盖面达到95%,公众满意率达到90%,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到2%以内,初步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增强气象信息收集能力

(一)健全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系统。进一步抓好区域自动气象站、应急气象服务系统的应用,提高农田土壤水分、大气水汽等专业气象监测网的服务水平,建立主要农作物、闪电定位、大气电场等现代气象监测网及现代化的装备应急维修系统。2011年每个乡镇(街道)升级建设1部4要素以上区域自动气象站。

(二)健全完善灾害气象信息收集系统。建立以县为骨干,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基础的气象信息调查上报网络,实现县乡级有分管领导、乡镇(街道)有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协管员,村(社区)有气象信息员。拓展灾情信息收集网络覆盖面,切实增强灾害气象信息收集能力。

三、提升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

(一)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引进完善数值预报系统,加强新增气象观测资料在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中的应用,24、48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有效延长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时间。健全完善短期、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系统和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短时预报每3小时一次,气象要素预报精细到乡镇。

(二)组织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加快建立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建设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有关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和减少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对重要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影响。

(三)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进一步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体系,加大作业点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的投入,搞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和队伍建设,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灾减灾、缓解高温少雨气候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

(四)建设专业气象预测预报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稳步推进高危行业、现代农业等特色气象服务建设,逐步完善以开发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加快建设以抗旱防汛、水上安全生产、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湖气象服务系统。

四、增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配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明确县、乡、村气象灾害防御职责。要认真开展全县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和区划工作,尽快编制完成全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方案。建立以科普馆、服务站、宣传栏、信息员为主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

(二)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支撑。加大对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的投入,围绕旱涝、暴雨、冰雹、大雾、低温雨雪冻害等气象灾害防御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科技攻关,加快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积极探索3G网络、卫星通信在现代气象业务特别是在远程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科技部门要将气象灾害预测和防御等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针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等突出问题给予重点立项支持。

(三)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制度,完善联动机制,广播电视、报社、通讯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气象部门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充分利用现有农村传媒资源,建立乡镇(街道)和村级信息系统,实现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覆盖。建立交通、教育等敏感行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车站、学校、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主管部门要建立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渠道,及时向公众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

(四)切实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严格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开展重点工程危化物品生产储存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建设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建立完善农民建房防雷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农村防雷示范工程。

五、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制定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措施,编制并实施中长期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增强组织和实施能力。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贯彻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建设项目纳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应急指挥、灾害救助及防灾减灾工程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要把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利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