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站基础改建工作意见

时间:2022-02-17 03:39:00

导语:村卫生站基础改建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卫生站基础改建工作意见

各县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海螺沟管理局:

根据《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甘委发〔〕14号),结合我州农牧区村卫生站(室)建设的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州村卫生站(室)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村卫生站(室)建设的重大意义

村卫生站(室)是农牧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卫生部门的不懈努力,全州三级卫生网络有了较快的发展,村级卫生组织得到加强,年底,全州已建立村卫生站(室)54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5.38%,有乡村医生605人。但是,全州村级卫生机构覆盖率仍然很低,广大农牧区特别是边远农牧区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的状况十分突出,群众看病难、用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此,加强村卫生站(室)建设十分必要。各县、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村卫生站(室)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关心农牧民疾苦,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体现。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抓好建设。

二、村卫生站(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村卫生站(室)建设要以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解决广大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看病难和用药难,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广大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宗旨,使农牧民群众享受到就地、就近、及时、有效的疾病诊治,得到廉价、方便的医疗服务,疾病得到有效预防,不卫生习惯得到改进,使当地发生的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到及时的前期救治和上报。

(二)建设原则。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先难后易、全面推进”的原则,以边远分散的村组和无医无药的行政村为重点,结合我州地域广阔和农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兼顾以下要求:距离乡(镇)卫生院所在地5公里以外的行政村应建立村卫生站(室);两个行政村相距不足5公里的,可以合建一个村卫生站(室);一个行政村由几个村民组组成,且村民组之间的距离超过5公里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两个村卫生站(室);确实无力在近期内配备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可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派员兼任乡村医生,同时带教当地村民选择确定的培养对象,并使其尽快掌握基本的医疗服务技能,具备医疗服务资格。

(三)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民族地区低限标准和建立村卫生站(室)的基本条件,在巩固已建的549个村卫生站(室)的基础上,—年,分年度建设500个以上村卫生站(室)。

三、村卫生站(室)建设的资金和使用范围

村卫生站(室)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每个村卫生站(室),州上投资0.6万元。其中:业务用房补助0.18万元,药品配备0.3万元,器械配置0.12万元,村卫生站(室)药品配备的具体金额由各县人民政府根据服务对象的多少确定;县上投入不少于2000元,由卫生部门根据实际安排使用。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建设村卫生站(室),鼓励村民和乡村医生多渠道筹资发展村卫生站(室),鼓励乡村医生从个人劳动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村卫生站(室)的建设和发展。

四、切实加强村卫生站(室)的管理

(一)村卫生站(室)的性质。全州村卫生站(室)均属个体性质,州、县投资部分属集体所有。但卫生部门在医疗卫生机构分类定性登记注册时,应按照扶持和鼓励的原则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登记注册。

(二)村卫生站(室)的基本职责。村卫生站(室)在县卫生部门、乡卫生院,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下,承担为当地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履行疾病预防、计划免疫接种、卫生知识宣传的义务;进行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期救治、登记、上报,为当地群众提供就地、就近、方便、及时和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村卫生站(室)要开设中、藏医药服务。

(三)管理模式。村卫生站(室)的业务管理由县卫生部门和所在乡(镇)卫生院负责,其他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

(四)药品管理。村卫生站(室)的药品由县卫生协会统一采购并配送至所在乡(镇)卫生院,所在乡(镇)卫生院按村卫生站(室)呈报的药品使用计划分期配送。村卫生站(室)产生的报损药品和失效药品,不属乡村医生自身原因造成的由县卫生协会给予补充。药品使用管理由县卫生协会和乡(镇)卫生院负责,药品质量监管由县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村卫生站(室)不允许自行采购药品。

(五)财务管理。村卫生站(室)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半年向村民委员会报告并向村民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必须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重大疾病救助制度的相关规定履行职责和义务。如乡村医生个人经营和管理不善致使村卫生站(室)倒闭或停业,乡村医生要赔偿政府投资和村民集资,赔偿额不得少于政府投资和村民集资的总额。乡村医生可以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向服务对象收取出诊费、诊疗费和药品批零价差。

五、认真做好乡村医生的配备培养和管理工作

(一)配备。每个村卫生站(室)必须配备一名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由当地村民委员会推荐,县卫生部门聘请。乡村医生的年龄应在25岁以上,家庭经济条件在当地属中等以上水平,身体健康,思想进步,有奉献精神。

(二)培养。乡村医生的培养由县卫生部门组织。前期培训应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培训时间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但不得少于2个月;后期培训在当地乡(镇)卫生院进行,以实习方式为主。培训内容以西医和中、藏医基础知识为主,兼顾卫生防疫和产、儿科急救。要整合培训资源,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三)执业资格和范围。乡村医生在岗执业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执业许可和执业范围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四)报酬。乡村医生由州、县财政给予劳务补助,每人每月40元(州20元、县20元),执业服务过程中除药品成本以外的其他收入归个人所有。

村卫生站(室)的管理办法由州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建设方案和管理细则由各县人民政府按照切合实际,符合需要,因地制宜,方便群众的原则制定,并报送州卫生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