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委义务教育课改管理意见
时间:2022-02-16 10:50:00
导语:教委义务教育课改管理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中小学,教师进修学院(云师)、职教中心、特教学校、幼儿园、直属单位:
为了及时总结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实践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系统反思并解决课程改革中暴露的问题,现就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如下实施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增强课改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前,我县教育已经由普及为主的“外延型”发展转变到“育人为本、内涵发展、城乡一体、体制创新”的内涵型发展新阶段。坚持教育内涵发展,必须确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走出将“教育质量”等同于“教学质量”,甚至等同于“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误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近年来,我县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走向纵深,素质教育推进和规范办学行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应看到,我县许多学校课程实施水平、课程实施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填鸭式”、“满堂灌”现象屡见不鲜,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还不平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提倡集体备课,以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新课改,改革现有的文本类和活动类课型设计,提高课堂效益,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任务还十分艰巨。各学校要进一步增强深化课程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开拓创新,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我县义务教育质量。
二、明确目标及今后工作重点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是: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贯彻落实市课程改革工作精神,稳步推进实验学校的各项实验工作。着力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执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过程、开发校本课程、构筑评价体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组织课程实施,继续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基本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要做到“四个转变”,即把教学目的以成绩为主转变到以育人为主;把教学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把“填鸭式”教学转变到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把学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到主动愉快式学习。总之,对学生而言,就是让学生能自主接受教育,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快乐,对学校、社会、家庭有感情,愿意在其中学习、生活;对教师而言,就是让其在教学工作中心情舒畅、工作愉快,真正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同时感到职业快乐、职业幸福。
(二)终极目标。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家长、社会真正满意。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真正对学习感兴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自觉以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规范自己;从小接受励志教育,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向上的追求,高尚的情趣,能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真心关爱身边的人和事,能自主探究、发现生活的美和人生的真谛。总之,要雕琢出学风淳厚、书香怡人的优雅校园,锻炼出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儒雅教师,培养出灵动聪慧、彬彬有礼的文雅学子。
根据上述目标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按“基本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有利于自主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标准。
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是新课程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课程环境之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新课引入,有利于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师生互动,使恰当的教学情境完整地贯穿在整个课堂。
2.全面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倡导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分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建、共同发展的场所。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研究探索新的问题、新的知识,发现规律,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探索新知识应当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给以引导点拨,指导学生去总结发现规律。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积极开发和使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课程素材,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构建并形成发展性的评价制度。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进一步探索符合新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三、强化责任和工作要求
学校是课改的主体,具体负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县教委将发挥课改的行政指导与管理职能,引导学校管理创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科所具体承担课改的管理、指导和考核评价的职能。
(一)抓实新课改的推进工作。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巩固深化目标教学思想,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目标导向,先学后教,及时反馈,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要大力提倡中小学课型设计革新。教师应当为精讲做好充分准备,上课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消化,以提高课堂效益。在校本教研方面,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强化以校为本,精心设计学校文本类、活动类课程,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校际教研,重视中小学生在教研中的载体作用,发挥中小学生的主动性,研究和探索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教研新模式,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综合实践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要坚持常态化和特色化,做到进课表、有师资、显实效。在评价方面,要重点突破对学生的个人评价改革,努力探索小学生等级评价、初中生多元评价的具体做法,以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最终成为“思想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品德端正、学业优秀”的有用之才。
(二)大力实施“五项”战略步骤。一是坚持一个好的治教方略:向课堂要效益、以教育教学质量论英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表率带作风、靠实干出成效。二是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学校管理,一手抓课改研究。三是实施“三项改革”:德育工作方式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课改教研方法的革新。四是落实“五项”制度:新课改推进制度、课改教研制度、课改量化管理责任制、学校全员育人制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五是建立健全“六大机制”: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名师举荐带动机制、教学教研创新机制、绩效分配竞争机制、奖优罚劣激励机制、量化捆绑评价机制。
(三)教科所要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编制完善“县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我县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基本要求”必须成为教师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全面落实这个“基本要求”,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按“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各中小学要按“基本要求”管理教学工作;各项业务检查要以“基本要求”作为基本标准。
(四)教科所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强化新课程的实施性、过程性培训。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要利用集中备课的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明确在“基本要求”的指导下,怎样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和进行教学设计;日常的教研工作中,要组织新课程的引路课、观摩课、研讨课等系列活动,精心设计,严密组织,设计适当载体,人人听课,人人谈课,人人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师自主参与到活动之中,置身于新课程的环境下,在“基本要求”的指导下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五)教科所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考核办法和方案,制订有效课堂评价标准,强力推动课改的实施;督导各课改基地校(市、县教科研实验基地)发挥好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构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积极打造名师队伍,促进全县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六)教科所要积极聘用兼职教研员,整合全县优秀师资,建立专家指导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研员队伍;创新教科研管理体制,使教研员履行好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实验与经验推广、教学指导与教学服务等五项职能,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成为课改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成果的推介者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者;加强对各校课改的跟踪与指导,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方法,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七)学校要勇担课改重任,提升办学品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改实施方案,上报县教科所;学校校长是课改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课改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课改的浓厚氛围。围绕“减负提质、高效课堂、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要求扎实开展行动研究,解决一线教学中暴露的真问题;强力推进行政人员听“推门课”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发挥好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作用;建立课题引领下的校本教研制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强技术类、实践类、艺体类课程改革;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策略,切实抓好基础年级教学工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规范作息时间、作业布置、学生考试,科学有效地指导和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与生活;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优生优培工作机制和“学困生”转化工作机制。
四、落实保障措施
(一)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工作项目部门负责制,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强化措施,逐步建立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的长效保障机制。
(二)县教委将课程改革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单项考核,以督导和质量监测保证学校日常教育实践的底线。考核工作具体由教科所负责实施。
(三)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课改要顺利推进,经费和条件是保障。今后各校要在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教学设施条件、师生表彰奖励等方面的经费开支予以优先保障,发挥教育经费的积极作用和效益。
- 上一篇:统建办法制宣传工作汇报
- 下一篇:推进对外开放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