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意见
时间:2022-02-12 11:08:00
导语: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旗区人民政府,新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富民强市”的安排部署,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推动城乡居民增收的职能作用,努力扩大社会就业,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发展带动增收的原则。集中力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各级财力不断增强,通过优化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供财力支撑。二是坚持普遍增收的原则。将提高大多数群众的收入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将促进弱势群体增收作为工作重点,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坚持就业增收的原则。将实现充分就业作为重要措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支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城乡居民增收。四是坚持政策引导的原则。在抓好已出台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增收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主要目标。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二、多措并举扩大社会就业
(四)大力拓展就业空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内蒙古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重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以项目建设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重点引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商贸、餐饮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农畜产品加工、工矿企业服务外包、煤炭运销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扩大就业容量,为城乡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和“4050”人员就业,彻底解决有劳动能力家庭的“零就业”问题。
(五)完善就业政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人才鄂尔多斯”战略,突出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建设,实施10万英才培养引进计划,切实加强对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引导,不断加大就业组织和服务力度,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劳动密集型小型微利企业和月营业额不足1.5万元的个体工商户,在金融服务和营业税、所得税缴纳等方面给予优惠,切实降低经营成本。全面落实鼓励吸纳本地劳动力的优惠政策,与享受资源配置的项目建设单位和企业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力争就业本地化率达到60%以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具体目标,把新增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落实就业政策等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其中大学生就业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坚持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导引、自主创业的原则,不断优化城乡劳动力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激励机制和援助制度,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投资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和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等,要按照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内力争成功推介创业项目500个,发放小额贷款2亿元。
(七)强化培训就业工作。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培育专业产业工人,提高城乡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力。健全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培训、定点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农牧民增收致富本领。年内要编制出台政府补贴培训项目目录,按培训目录开展培训,并进行考核验收、兑现补贴。年内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其中转移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八)全面兑现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牧业保险费补贴等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严格执行《鄂尔多斯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一卡通”制度,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地发放到农牧民手中。按照草畜平衡草原每亩奖励1.5元、禁牧草原每亩补助6元的标准,重点抓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执行,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配套措施,尽快落实到户,加快牧民增收步伐。
(九)加快建设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充分发挥我市农牧业基础设施、装备条件、规模经营等优势,着力推进优质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增加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牧业比较效益。加快土地草牧场流转步伐,组装配备现代农牧业物质装备,进一步扩大土地集约经营规模,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年内新增集约经营面积50万亩,其中现代农业基地35万亩,设施农业3万亩、力争5万亩,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600户、配套饲草料地12万亩。积极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结构,通过扩大产能、优化结构实现增收。完善现有设施农业园区配套设施,确保现有4.6万亩设施农业全部投入生产,对蔬菜种子给予全额补贴,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切实增加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大力加强沿黄河、无定河流域肉羊、肉牛及生猪基地建设,提升畜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积极引进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集成种养技术,节本增效,提高产量,建立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牧业生产科技回报率。
(十)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立足呼包鄂消费大市场,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重点培育肉羊、肉牛、生猪、微藻、蔬菜、葡萄、水产、林沙等产业,构筑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年内分别新增葡萄、露地蔬菜、水产养殖规模3万亩、10万亩、2.4万亩,并给予重点产业良种种苗及科技研发补贴。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市标准化种养、系列化加工、规模化经营。年内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家,规范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40家,带动14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链条。整合全市农畜产品资源,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统一塑造区域品牌,进行同城物流配送,实现农超对接,并逐步拓展高端市场,提升农畜产品增值空间。年内新建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处、二级集贸批发市场20家、社区平价便民点和粮油放心店100家。围绕城镇居民休闲、旅游、观光等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多方面增加农牧民收入。
(十一)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贫困农牧民转移培训和稳定就业为重点,统筹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移民扩镇等扶贫开发项目,切实提高扶贫对象的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年内完成1万名贫困农牧民的脱贫任务。突出抓好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绝对贫困户脱贫工作,各级财政要专门安排资金,对贫困嘎查村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贫困户自主创业、子女上学补助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加快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加强农村牧区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工作,使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全部得到有效扶持。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源进入扶贫开发领域,发挥扶贫基金会功能,强化社会捐助和救助体系建设,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十二)着力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大力扶持吸纳农村牧区劳动力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建立规范有序的劳务市场,组建劳务经纪人队伍和建筑劳务分包队伍,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各苏木乡镇均要组建劳务输出机构,并指定一名副苏木乡镇长专抓剩余劳动力务工工作。将进城务工农牧民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享受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对进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转移农牧民,给予小额贷款担保等政策扶持。年内有组织地完成农牧民外出务工12万人次。
四、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十三)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引导企业将税收扶持优惠用于职工工资增长,监督企业构建合理公正的分配制度,将工资水平与企业利润挂钩,确保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结合地方实际,逐步提高企业平均工资指导线,特别要注重提高服务行业工资标准,解决部分行业普通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的问题。
(十四)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和争议调解仲裁。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重点加强对务工农牧民工资支付的监管,经常性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及工资支付执法检查,确保进城务工农牧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肃查处拖欠工资行为,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十五)贯彻落实规范公职人员津贴补贴政策。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认真落实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津贴补助政策,稳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改革性补贴和住房公积金补贴,保证职工收入水平稳定增长。
五、着力增加财产性收入
(十六)增强城乡居民理财意识。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宣传金融理财知识,提升居民理财意识和能力,引导城乡居民通过存款、购买有价证券及抵押或购置房产、流转土地、交易收藏品等途径,拓宽投资渠道,获取合法收益。特别要加强对被征地、拆迁群众的理财引导工作,通过开设理财讲座、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等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合理配置补偿款项,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杜绝因盲目攀比消费、参与赌博而挥霍一空。金融机构要针对农牧民理财需求,创新理财产品,引导农牧民科学理财。
(十七)积极推进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步伐,在全面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的基础上,推进农牧民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和集体经济所有权等产权制度创新,鼓励引导农牧民以入股、担保、质押、租赁、联营等方式,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本为股本,解决融资难问题,提高财产性收入。政府投入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要变成农牧民的股本,允许农牧民参与收益分配。企业进入农村牧区进行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要以集体入股、合作社参股等恰当形式,给予当地农牧民分红。征占用农村牧区集体土地,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征地补偿费,由村集体入股经营参与收益分配。
(十八)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制定监测、调研、统计、预警制度,及时对民间借贷规模、方式、资金流向、利率变动等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民间借贷行为规范有序进行。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步伐,积极争取设立若干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投融资主体。成立民间借贷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十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各级政府要在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2012年,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低保标准每月各提高20元;城镇居民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在落实国家增资政策的基础上,为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100元生活补贴;城乡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12万元、10万元,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补助500元;孤儿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各提高200元;“三民”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20元;优抚对象生活补贴平均每人每月提高500元;将城镇“三无”人员从城镇低保体系中退出,对集中、分散供养的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200元、800元的生活补助;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用3年时间全面普及鄂尔多斯籍学生15年免费教育。
(二十)实行临时价格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当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4%时,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外来打工人员、刚就业大学生等低收入群体及大中专院校学生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证其不因物价上涨降低生活水准。对中小学住校生要按照隶属关系,根据各地实际,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各级财政要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临时救助经费,并将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畴,确保其不因疾病医疗、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致贫、返贫。
(二十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加快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包括大学毕业生、产业工人、转移进城农牧民等的住房需求,有效降低城镇生活成本。2012年,全市要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0万平方米,其中公租房100万平方米以上。
七、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强统计工作。各级统计调查部门要认真界定城乡居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范围,进一步强化工资统计和城乡住户调查工作,确保统计内容不重不漏。严格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农牧民和城镇就业人员工资统计方法,严格统计数据审核评估制度,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加强统计调查样本的管理和维护,加大统计宣传力度,适当提高记账户补贴,增强记账户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确保统计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十三)强化实绩考核。各旗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具体实施办法,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市对旗区党委、政府班子的年度实绩考核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考核内容的权重。加强监管,严肃纪律,对在城乡居民收入指标上虚报浮夸、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
(二十四)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部门及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促进城乡居民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落实不力、工作拖沓的旗区和部门要严肃批评教育,对侵害群众利益、加重群众不合理负担的行为,要坚决及时纠正,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 上一篇:城市居民供热补助发放方案
- 下一篇:煤矿转让税收征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