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

时间:2022-02-05 10:15:00

导语:经济区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区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坚持产业高端化发展为导向,坚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坚持发展质量、速度、效益相统一,努力推进制造业调整升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推进商贸流通业优化提升建设国际商贸会展中心,努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发展整体提升工商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推进广佛同城化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带动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结构优、带动强、贡献大、占地少、能耗低的工商业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立足聚焦高端要素、高端领域、高端环节,坚持高端集聚与融合互动相结合。按照产业结构调高调优调强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高端商贸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基地,增强集聚带动、融合引领、辐射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工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坚持内涵提升与龙头引领相结合。大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促进创新技术产业化。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加大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关键和引领作用的工商业重大项目招商力度。实施产业赶超计划,逐步培育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业、核心企业和核心产品。

利用“双转移”三旧”改造探索产业用地新机制,坚持要素资源配置与城市功能提升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提高产业用地使用效率。提升城区内的生产服务业功能,促进与新城市功能区相适应的商贸聚集区大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提升和人口结构优化,增强对全国、全省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总体目标

工业增加值8000亿元,产业发展规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万亿元,打造20个国内外影响力大、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产业集群和商贸聚集区,培育5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年主营收入超百亿元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品牌知名、实力雄厚的连锁企业、物流企业、分销企业和会展企业。

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60%左右和40%以上。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25%左右。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42%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2%以上。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70%网络购物渗透率超过70%刷卡消费率达60%左右。单位土地产出总产值每平方公里60亿元以上,产业发展质量。2020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8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建成世界级汽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级造船、石化、数控等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地位。2020年。带动广佛肇及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和船舶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00家左右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价格体系。推动一批企业(项目进入省现代产业500强重点培育项目。建设若干个低碳产业园区,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一批代表产业文明的工商业企业(聚集区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

四、主要任务

一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强与国际汽车产业资本的合作。加快东部、南部、北部等汽车产业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立足做强轿车、做大客车和特种车、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推进广汽自主品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本田(中国)广汽日野、广汽客车等整车扩建项目。大力支持自主品牌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与生产,加快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重点推进广汽集团汽研院研发基地、东风日产乘用车研发中心和广汽本田研发公司等项目的建设,争取到2020年自主品牌汽车产量占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5%份额。积极引进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一批关键零部件开发中心和零部件企业集团,把发展成为汽车零部件全球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2020年,全市汽车年产能达300万辆左右,基本建成规模和水平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的汽车制造产业基地。

推进广船国际、文冲船厂、黄埔船厂等造修船基地迁建工程,建设世界级船舶及配套生产基地。以南沙龙穴造船基地为核心。重点扩大集装箱船、成品油船、大型多功能化学品船等造船能力,加快发展客货滚装船、工程船、冷藏船等产品,扩大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工程船的市场占有率,打造国内最大的大中型集装箱船和特种船建造基地之一。发挥现有大吨位修船坞、新建浮坞的作用,完善坞修机械化设备,形成国家级修船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中船低速柴油机、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柴油机配套产品和其他海洋工程配套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构建造修配一体化和海洋工程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形成年造船能力1000万吨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

建成以船舶、海洋工程、新能源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地,建设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基地。加快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岗建设。打造先进技术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出口基地、研发设计中心和现代制造服务中心,使成为国际重大装备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力推进南沙重型机械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核电设备制造、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重型燃气轮机和盾构机等龙头骨干项目,提高核电核岛主设备、隧道盾构机等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年检修700台、制造200台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的能力。推进广日工业园集聚发展一批电梯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电梯生产及配套产品制造基地。依托东部和北部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大力推进±80万伏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发生产,做强做精高低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积极支持东部、北部农业机械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播种机以及农村产品饲养成套自动化设备生产。

建设华南地区数控系统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力发展具有领先水平的激光加工设备。加快工业机器人和机械手的研发与生产。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数控系统15万套,建设数控设备产业基地。推进东部数控系统GSK产业化基地、南部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和西部数控机床及配件生产基地等的建设。伺服电机40万台,工业机器人1万台的生产能力,使成为国内一流的数控系统研发和生产基地。

加快推进有发展潜力和有市场的钢板项目通过易地改造进一步提升生产加工水平,壮大钢铁和石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端钢铁产业。大力发展高精冷轧钢板和深加工及集装箱板等热轧钢板,全力支持发展钢铁总部经济,构建钢铁新材料研发中心、钢铁物流配送中心、珠江三角洲高性能建材供应中心,形成与区域汽车、造船、机械装备、家电等优势产业配套的精品钢铁基地。按照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统筹布局重大项目,加快发展以石化深加工、汽车和电子化学品、化工新型材料、生物化工为代表的现代精细化工制造业,大力发展石化产业总部经济、物流配送、研发等高端、高附加值石化产业,加快建设东部石化产业带和南沙小虎岛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大力培育新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依托中新知识城、科学城、国际生物岛、民营科技园(白云新能源产业基地花都光电子产业基地、番禺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南沙集成电路及光电子产业基地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聚焦标志性产业和项目。集中力量建设平板显示、数字家庭、第三代移动通信、LED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高性能PAN碳纤维、创新药物和数字化高端医疗设备、核电装备、楼宇装备等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市区共同培育一批“百亿”千亿”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二打造国际商贸会展中心。

按照《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合理布局高端商贸聚集区,建设国际购物天堂和时尚之都。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将白鹅潭地区发展成为国际商业聚集区,白云新城地区建设成为现代商贸文化聚集区,珠江新城(含员村地区配套建设地标式高端商贸聚集区,琶洲地区加快建设为会展业配套的商贸聚集区,番禺新城(长隆—万博—汉溪)培育成为城市生态型商贸聚集区。积极推进白云万达广场、太古汇、友谊国金店(西塔五号停机坪、高德置地广场四季MALL欧洲城等一批大型高端购物中心或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引入国际著名商贸企业和世界一线品牌,打造国际化购物天堂和国际著名品牌集聚地。全力优化提升五大商圈,提升改造北京路步行街,凸显千年古街文化;改造上下九步行街骑楼,彰显岭南商业街风情;结合文化名城打造,对文德路、十三行特色商业街全面升级改造;结合旧城改造,提升天河路、环市东、中山三路等现有商圈的经营档次和商业文化景观,整体规划周边支马路,由沿街线状商业向街区网状商业发展,努力打造成著名品牌聚集区、时尚精品商业区、潮流消费区。完善机场、火车站、深水港、码头等“门户型”商业设施配套,引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品牌折扣店和餐饮连锁店。推动商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分销和批发体系,形成面向全国、连接海外的集散、采购、、分销、配送、商业品牌营运中心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心。发展网上询价、交易、支付等“一站式”电子商务,扩大信用交易规模。

制定批发市场向现代展贸市场发展的布局规划。以国际商品展贸城为重点,建设现代化、园区化展贸市场。按照中心城区整合升级和城区外新建的思路。加快打造一批具备重要商品集散、采购、仓储、配送、展示等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展贸市场园区。具体落实转型迁移一批不符合城市规划的传统批发市场,将中心城区尤其是中调”发展战略范围内的市场分批、分步骤有序迁移、转营、规划调整和转型升级;将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且不具备控规更改条件,或者市场业主有迁移意向的内圈层批发市场迁移进入批发市场园区集聚发展;将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但有保留价值,或虽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但开发强度和公共配套设施的总体要求有重大调整的市场进行规划调整论证;将符合城市规划但影响城市景观和交通的批发市场转营为零售或展示中心或商品、采购、经销公司的总部聚集区;将符合城市规划但已发展饱和,需要优化升级的市场按照制定出台的标准进行改造。力争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市升级改造33个规模较大、辐射力强、专业优势突出、经营特色明显的传统批发市场为现代展贸交易市场,实施市场展贸分区合理布局、提升软硬件设施、建立公共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提升物流水平和规范管理制度,打造一批现代展贸市场(园区

围绕汽车、石化、电子、装备、钢铁和医药等产业基地,建设现代产业物流中心。积极打造国家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试点城市。重点培育10个制造业物流集聚发展区,推进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协同发展。制定认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施产业物流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全国示范城市。依托及珠三角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塑料、钢铁、粮食、煤炭、石化、化工等一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规范其发展。强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物流配送、金融服务、技术研发、质量检测以及互联网与物联网相结合的功能,大力引进总部企业,培育新建一批汽车零部件、酒类、茶叶、农产品、医药等交易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商品交易中心。

推动博览会、国际汽车展、国际设计周、中国(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国际网货交易会等品牌化发展的同时,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编制《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充分发挥广交会”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会展先进国家或地区、国内外一流展会公司的合作,吸引港澳台会展企业来穗办展或合作办展,培育发展一批世界一流品牌会展。大力引进国外会议组织和机构来举办各类高层次的论坛、会议,积极争取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落户。鼓励和引导专业特色会展与其关联的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促进会展业与旅游、餐饮、文化、科技等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体育、商贸、餐饮、住宿、娱乐等一批会展业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加强对会展环境和品牌会展的整体宣传推广,提升会展业国际知名度。努力建成以琶洲国际商务会展核心功能区、流花会展区、白云新城会议功能区三大集聚区为重要载体,综合展和专业展双轮驱动,国际展和国内展并重发展,贸易型会展和消费型会展统筹兼顾,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

实施餐饮“名师、名店、名菜、名街”工程和“名小食”申遗工程,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食之都。出台餐饮业发展规划。弘扬“食在美誉。推进我市餐饮业的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以岭南文化为主体,以多元化经营为特色,满足多层次需求,进一步充实“食在内涵,全面提升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把“食在品牌优势转化为餐饮产业发展优势,培育一批龙头餐饮企业。2015年,重点培育50家年营业超亿元的餐饮龙头企业(集团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连锁餐饮服务品牌、100家国家级酒家、2至3家餐饮上市公司,带动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餐饮业年零售额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和国内各大城市的领先地位,建设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标志性美食街(区建成美食园、花都喜立登饮食休闲风情美食街等20条左右区域特征明显的特色美食街(区

三大力推动产业融合。

提高开放服务水平,着力推动科技服务与制造业融合。充分发挥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力争每年新增20家以上国家、省、市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加大政府资金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重点培育试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咨询、系统集成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推动科研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与相关领域的制造企业组建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研发公司等。分类组织科研院校和技术专家,开展关键性技术、应用技术、核心技术的诊断式技术服务”建立信息平台,定期机械、电子、电器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鼓励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在大型工业园区建立设计中心,推动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机械及装备设计、电子通信产品设计、轻工产品设计、汽车及零部件设计等设计中心建设,组织工业设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对接,为工业企业提供设计服务。

重点组织汽车、石化、电子信息、医药、钢铁、装备、轻工、纺织、橡胶等制造企业与重点第三方物流企业,着力推动专业物流与制造业融合。按照制造业物流集聚发展区建设指南。建立原材料供应服务委托合同制、原材料专业配送信息网络互连机制和物流外包服务合作机制,制定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全市A级物流企业与大中型骨干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引导双方结成供应链管理联盟,大力推行供应商库存管理(VMI模式,降低制造企业产品库存,提高流通效率和资金利用率。积极推进具备比较优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花都汽车城、南沙汽配园、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广汽集团零部件生产基地等结成战略联盟,做强、做大、做专、做优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

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建立原材料采购、代购等合作机制,着力推动现代展贸市场与制造业融合。分类筛选大中型制造企业与塑料交易平台、金属材料交易平台、钢材交易平台、石化交易平台。降低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利用现代展贸市场为工业产品提供展示交易平台。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国际商品展贸城、中国黄埔(国际机械展贸城、东凌国际装备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型展贸市场设立物流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展示中心,扩大产品辐射力。鼓励和支持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筹建华南营销总部,引导大型专业市场、现代展贸市场加快“商务领航”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其与汽车、钢铁、石化、粮食、医药、旅游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通过B2BB2C等方式发展网上展示、交易结算和在线洽谈,搭建以电子商务为引领的无形市场,为制造业终端产品全球化经营服务。

引导提升其产品展示、商务信息、网上交易、跨国公司采购、招商引资等功能,着力推动会展业与制造业融合。充分发挥各类综合及专业品牌展会的作用。组织跨国零售企业、跨国采购集团和大型连锁企业以及国内外采购商、经销商等采购大会,促使“制造”名优产品进入跨国采购和销售网络。发挥工商业集聚辐射功能和珠三角巨大的货源生成量,借助纺织服装、美容美发、家居用品、酒店用品、家具建材、皮具和礼品等消费类展览,推动传统制造业产品质量提升。争取引进国际知名电子信息展、海洋工程和石油化工等制造业展览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展,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发展搭建新的展示平台。

支持企业通过实施敏捷制造(AM准时生产(JIT精细生产(LP等先进生产组织方式,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鼓励运用嵌入式软件提升工业产品的数字化水平。对加工设备实行数字化改造。鼓励企业应用集散控制(DCS计算机集成流程控制(CIP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技术提高产品制造水平。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合作设计、制造,参与国内外竞争,实现价值链的全面优化和产业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区(番禺节能科技园)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南沙资讯科技园、省卫星导航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移动南方基地等的建设,培育一批以高端传感器研发和芯片设计制造为主的产业功能区,推广一批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应用为核心的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生产和产业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

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组织制定绿色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绿色增长计划。把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增长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三促进一保持”战略任务来抓。建立健全推动工商业绿色增长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措施。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知识城和国际生物岛等开展绿色经济示范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支持绿色技术研发、培育绿色产业园区、倡导绿色消费、创建绿色市场、绿色社区等,引导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转变。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发展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重点开发生产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替代燃料车等效率高、排放清洁的新能源汽车,打造国内领先的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南沙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安注箱等主要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打造全国较完善的核电装备产业基地和核能装备技术创新体系。推广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城市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推动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将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施低碳消费,以市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南沙穗港合作示范区等为载体,实施一批低碳园区和低碳工程,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深化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健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结构优化、政策调控、依法监管、中介服务等“六位一体”节能降耗联合推进机制。严格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抓好全市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节能技术平台和节能数据库,组织开展重点耗能单位能耗水平对标活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新能源应用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做精做细和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方案,坚决关停一批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企业(项目严控“双高一资”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新上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措施,结合落实国家产业、土地、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抑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快优化产业结构。

落实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和发展指标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进开发区、南沙等区域建设生态工业园,进一步扩大“穗港清洁生产互利合作工程”领域。大力推广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生物质代油节能技术。加强醇醚类燃料能源的应用研究,推进燃油替代计划。推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行动,抓好清洁生产工业园区试点,力争在机电、钢铁、化工等行业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五积极推进“双转移”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市区共建和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加快“双转移”退二进三”和“腾笼换鸟”统筹协调推进(梅州阳江湛江产业转移示范园建设。推动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到园区投资发展。坚持“退二”及转移企业与入园集聚及改造提升相结合,分类分批推动“退二”企业向“退二”产业承接园区转移,努力将一批“退二”园区打造为百亿级产业基地。抓住“三旧”改造的机遇,以推进园区环境建设、推动相关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加快旧厂房改造,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坚持“进三”与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传承产业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退二”产业转移”腾出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展“退二”后“进三”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投资信息服务、科技研发、设计创意、现代物流等技术知识密集产业,打造一批以研发设计为示范带动的生产服务业聚集区、休闲娱乐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展示区,促进“退二”与“进三”有机结合中营造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

加快以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大高档钢琴产品开发力度,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制订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打造世界级钢琴制造基地;以“双鱼体育用品”为龙头,完善上下游产业环节的配套,逐步形成特色的体育器材产业;推动万宝、华凌等传统家电系列产品的更新换代与高端化,开发功能集中化、节能、节水和环保的时尚型电器,振兴家电产业;以环保搬迁等为契机,通过园区集聚和技术升级,提高造纸工艺技术水平,开发各类高档新闻纸和文化用纸;进一步发展特色的高档印刷业,打造印刷时尚之都;加大纺织服装设计与材料研发力度,开发高端产品,重新焕发“服装”新的竞争优势;打造花都皮革制造、增城牛仔服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性名牌;继续开展“老字号”认定工作。打造“广式食品”品牌,做强做大“珠江啤酒”广式腊味”广式月饼”广式名茶点”和“凉茶”认定一批“手信”更好地体现岭南美食文化。制定出台《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弘扬“三雕一彩一绣”等传统工艺,大力振兴传统工艺美术产业。

六打造“内优外联、专业集聚”产业功能布局。

花都汽车产业基地布局新引进的整车生产为主,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汽车产业集群:主要布局在东部、北部、南部三大产业园区和7个基地。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配套布局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摩托车生产,延长汽车产业链,并以汽车研发、汽车贸易为辅助功能;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黄埔汽车产业基地以布局整车生产为主,配套汽车零部件生产,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等的研发及产业化;南沙丰田汽车城布局汽车整车生产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从化明珠工业园以重型车及零部件为主。石化产业集群:重点推进黄埔石化基地、南沙临港石化基地和开发区精细化工基地三大集群建设。黄埔石化基地依托广石化,加快延伸产业链,实行油化一体化发展。南沙临港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逐步形成以小虎岛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聚集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由科学城、开发区、南沙开发区及相关区域共同组成“一带两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东部由黄花岗科技园连接天河高新区、天河软件园、科学城、高塘高新产业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南部打造创新产业基地及电子信息工业园;北部依托白云国际机场,重点发展临空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国际生物岛重点构建由实验系统、信息支撑系统和技术服务系统组成的生物技术支撑体系;科学城主要构建由生物科技创新基地、专业孵化器和国际企业孵化器等组成的企业孵化系统和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基地;番禺生物医药园主要构建生物医药技术和药品生产基地;南沙生物产业基地主要引进生物科技企业以及为生物企业发展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重型装备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南沙龙穴造船基地和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大岗等建设,加快推动海洋工程装备、船用低速柴油机、低速柴油机曲轴、中速柴油机、柴油机配套产品、其他船舶配套产品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以大型核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等为主的输配电及新型发电成套设备,增强我市重型装备的极端制造能力,使成为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兴产业集群:以开发区、南沙开发区、民科园等为依托,推动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能源。重点发展光伏产业、生物质能、高效节能、新型储能以及先进环保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研发和应用示范基地。

建设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效投资软环境的产、学、研、商、住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型科学园区,加快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建设。高新区科技服务城:以中新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等为龙头。形成面向华南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自主创新平台和国际服务外包的示范区。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开发区国家级工业设计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带动设计港、TIT纺织服装创新园、白云科技创意园等加快建设,集聚发展一批创意设计展、创意工作室及创意设计人才等创意设计资源,打造工业研发设计产业聚集区。国际物流产业园区:依托临港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保税区物流功能园区、龙穴岛综合物流基地、小虎岛石化仓储物流基地、沙仔岛汽车物流基地、黄埔临港物流基地,以远洋国际物流为导向,大力发展海港远洋及近海货物(集装箱运输业,以及保税加工、仓储配送等相关产业。依托机场和联邦快递项目,重点建设国际化仓储、中转、加工、包装、快递、配送、信息等全程物流服务的空港保税基地。高端商贸商务区:珠江新城以高端服务功能为主导,集聚商贸、商务、金融、总部经济等机构,打造商务功能区;员村地区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建设与“北岸文化码头”相匹配的商贸商务区;琶洲地区发展国际会展商务区,着力提升会展品牌;环市东-东风路-天河北重点发展高端商业、金融、中介及总部经济等。现代展贸业集聚区:创新园区化集聚发展模式,以国际商品展贸城项目为示范,支持7大批发市场群整合提升为现代展贸市场园区,增强“全球采购、集散”功能,强化“价格”地位。

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加快产业协作区建设。紧紧围绕我市与佛山接壤的西翼产业带。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继续深化穗港澳产业合作与融合,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协作水平。空港产业区:着眼于打造广佛北部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协调花都、白云、从化西南部、三水东南部、南海中东北部等机场周边区域发展,构筑由核心区、临空产业区和关联产业区组成的空港经济区格局,将其发展成为临空产业、汽车工业、现代物流业和都市型农业的重要基地。海港产业区:紧紧围绕建设广佛南部临港经济区,依托深水大港和国际国内海上航线、航道、陆路交通,统筹区域产业规划布局,构筑由核心区、临港产业区和配套产业区组成的海港经济区空间格局,推动港口物流、临港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白鹅潭经济圈:按照全市建设广佛国际商业中心的要求,充分发挥珠江两岸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品位,加快商贸和文化资源整合,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发展档次,重点发展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形成珠江北岸核心商务片区、珠江南岸综合商务片区、大坦沙旅游商务片区等功能分区。新客站商贸物流区:以新客站为中心,建设广佛乃至全省对外的展示窗口和商业交流平台,整合长隆—万博—汉溪、三山港、陈村商贸区等周边各类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合力打造区域性物流和商贸中心。

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抓手,深入实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战略。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为指引。继续推进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通过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联手搭建招商平台、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出台入驻园区的优惠政策等,鼓励和扶持一批企业“走出去”或发展“总部经济”通过共建产业转移园为欠发达地区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加快提升我市企业异地拓展的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广佛同城化及整车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汽配产业转移,推动佛山、肇庆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依托流通龙头企业,以扩大连锁经营等方式进一步繁荣佛山、肇庆市场。依托第三方物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现代展贸市场、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各类资源在广佛肇之间优化配置。推动穗港澳产业合作与融合,做好穗港、穗澳服务业合作先行先试工作,依托科学城金融创新服务区、琶洲会展发展集聚区、天河软件园信息服务产业区和南沙咨讯科技园、3+5枢纽型物流产业园区等载体,全力促进双方企业在金融、会展、物流、信息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力争把广佛肇经济圈打造成全省产业布局一体化的核心示范区,推动珠三角地区从“城市经济”向“区域经济”发展,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七激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更多更快进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和“骨干企业”制定出台产业准入、用地、鼓励投融资等切实有效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中小“领军骨干企业”以科技型、资源节约型、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型以及商贸企业连锁经营型的中小企业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与我市优势产业、央企以及国有大企业、大集团的对接延伸,形成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及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内部管理的科学性。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实行相互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做强做大。

规划建设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基地,引导中小和民营企业集群化发展。以民营科技园、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番禺节能科技园等为核心。吸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计算机软件、节能环保、新材料开发或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的科技型和生产服务型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以北京路、环市东路、天河北、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琶洲-员村地区、白鹅潭、番禺新城、亚运村等商业区(带为载体,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商贸业的优势,引导一批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商业区(带集聚发展。以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和环市东—东风路—天河北商务区两大总部经济片区为重点,吸引国内尤其是珠三角大型民营企业在市设立研发中心、投资决策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和营销中心等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

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引导民营资本进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努力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联合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信托。加快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进省市区(县共建担保机构工作。推动再担保业务开展,为我市商业担保机构增信分险,促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功能扩大和整体信用能力的提升,有效扩大全市整体担保规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机制和共享体制,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抓住全省开展“三旧改造”机遇,争取为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解决发展用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进入市政建设领域,以抱团协作、集合竞标等方式,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地铁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八扎实推进惠民便民工程。

推进社区回收站点标准建设,实施便民网络再造工程。创建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升级改造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和若干个专业化分选中心(专业市场继续推广“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选择居民消费水平较高的社区或新社区作为试点,以连锁化建设社区中小型便利店、大众化餐饮、美容美发、洗衣、家政等商业网点,规划倡导商业与文化、医疗及社区公共事务集聚,形成“四合一”组团式社区级商业中心,创建一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开展农村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巩固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家电、汽车等工业品下乡,大力推进农超对接,有农村的区(县级市组织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在区(县级市行政中心所在地打造一条现代商业街、一条特色美食街,各中心镇打造一个商业中心、引进一家知名品牌大型连锁超市、新建或改造一个专业市场、培育一家特色餐馆,巩固提升农民消费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继续完善产销衔接、跨区调运等机制,实施消费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重点商品储备制度和主副食品产供销市场调控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保供能力。扎实推进油气回收、淘汰黄标车以及推广使用粤IV标准车用燃油等工作。进一步规范拍卖、典当、废旧金属回收、成品油等特种行业的经营行为。严格酒类许可证管理,充分发挥12312食盐和酒类投诉热线和酒类检测中心的作用,加强重点片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的检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酒、盐生产加工点和销售点,构建“放心盐”放心酒”消费网络。

九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转变工作职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科学编制工商业发展规划,实施一批产业政策、产业导向目录。更加注重培育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大企业和大品牌,提高工商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后劲。更加注重服务企业,全面推行大企业直通车、点对点”服务、政策宣讲,着力帮扶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困难和问题。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的规范和监督,加快建立健全经济运行、项目审批、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和循环使用。更加注重市区、部门、行业协会(商会联动,建立重大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预见性、系统性、原则性。提升创造性工作的能力,提升工商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自觉地与科学发展观对标。善于把国家、省、市的工作部署和政策与实际结合起来,切实转化为创造性工作举措。提升应急和谋划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统筹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积极谋划和推动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事项和重大项目建设。

分批分期组织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参与国内外重点院校培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技术院校为依托、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育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工商企业人才队伍。实施企业领军人物培训工程。加快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高级设计师、会展策划师、物流工程师等新兴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