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改进意见

时间:2022-02-01 04:31:00

导语: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改进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改进意见

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动员,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广播电视、今日》等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栏目,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加快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及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促使全区认识大提高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制约我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认真按照党的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长江上游空港强区的奋斗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倡导乡风文明为重点,以改变村社面貌为关键,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建设示范村、推进村为带动,集中全区各方力量,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总体目标是十一五”期末。全区农村呈现出“经济大发展、面貌大改变、素质大提高、关系大融洽”新形象。农村经济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镇化率达到7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要有实质性的进展,以“三清三改一建”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社会事业有较大进步,农村经济有较大发展。

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必须坚持制定规划与组织实施相结合,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做到不等不靠,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必须坚持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做到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必须坚持党政引导与群众自主相结合,做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有序引导,各方参与;必须坚持深入开展“联帮带”活动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做到结对帮扶,重心下沉,主动作为。

二、大力实施“增收致富工程”促使农村经济大发展,强化产业支撑。

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坚持“1331农业发展战略。加强“三色”农业、三大”经济带及草食牲畜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突出发展优质柑桔、笋竹、伏季水果、花卉、蔬菜等重点产业,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按照“扶优、扶强、扶大”原则,加大对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培育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入股、联营、嫁接、兼并等形式组建企业集团,形成一批竞争力强、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倡导“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建立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制度,支持和引导发展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村级服务实体,为农民创业、业主入驻、项目建设和农民生活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和集体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年,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0个,建成优质柑桔、笋竹、伏季水果基地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年销售收入上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家,全区农产品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商品率提高2个百分点。

发挥试点镇、重点镇、区域中心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统景、洛碛、龙兴3个市级“经济强镇工程”加大对重点区域中心镇的扶持力度,5积极发展小城镇经济。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小城镇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带动和服务功能。加速镇域企业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储运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小城镇承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的能力。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农业,使生态旅游农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鼓励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开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连锁经营,实施镇街建连锁超市,村社建放心店”双建工程”

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6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发展劳务经济,打造劳务品牌,加强与大公司、大企业、友好区县的劳务联系,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十一五”期末,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以上。认真落实各项支农促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消除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7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为外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加强农民工的维权、服务和管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认真解决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

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8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大力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筛选培育。提高农民运用科技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专家下乡”和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质量评价认证体系,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具有特色的优质名牌农产品,对新创名优农产品品牌给予奖励。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拓展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面。抓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加强重大病虫害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建立健全农业防灾、抗灾、减灾体系,不断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力度。年,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15%

三、大力实施“五通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促使农村面貌大改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镇街客运站和码头建设,9着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和结构布局。努力推进路、站、运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鼓励农民自愿筹资投劳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落实兑现补助政策,切实提高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水平,并逐步把农村公路纳入全区公路养护范围,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推进村内人行便道及机耕道建设,逐步实现村内道路黑化、油化及农村人行便道硬化“院院通”年,基本形成“五纵五横”及“旅游大小环线”区内公路网络,全区行政村通畅率达到85%以上,新建农村人行水泥便道5000公里。

加快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10着力推进农村水利、能源等基础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高农业灌溉能力。开工建设观音洞水库,启动御临西河水库等前期工作,加大东方红等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推进两岔、卫星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渠系配套建设,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提高农业水利化程度,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耕地面积的70%加快推进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年,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0%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实行城乡同网同价。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二期、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11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森林和植被覆盖率。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控体系,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平方公里。开展碧水、蓝天、绿地和保护母亲河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区和绿色家园建设。加强农药、化肥、农膜、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培育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年建成乡村清洁示范工程示范村30个,新建沼气池2万口。搞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年农村改水受益面积达到97%农村无害卫生厕所受益面积达到40%

围绕建设最佳环境宜居区目标,12加强村镇规划和环境整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村落规划工作。对各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村落房舍、公共设施等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节约村落建设用地。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质量。大力实施农田林网建设,努力提高林木覆盖率。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生畜圈舍混杂问题,不断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治理农村“脏、乱、差”对农村道路、沟渠、田间、房舍的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

四、积极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促使农民素质大提高,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3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证区级教育经费占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增量70%以上用于农村,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继续坚持城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度,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全覆盖。

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务农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14大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一支有技能、善经营、懂管理的农村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围绕建筑、制造、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采取订单培训、合同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十一五”期末,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开展创业能力和市场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保证卫生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加快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15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增加对农村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2007年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加强对镇街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中心医院及镇街卫生院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卫生院标准,村卫生室基本达到规范化卫生室标准。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农民方便、安全用药。完善农村疫情监测和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村疾病控制网络建设。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建立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新型合作医疗补助制度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加快镇街公益性文化服务中心、集镇多功能影剧会场和村文化室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挖掘和培育优秀民间文化,16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广播电视“一镇一网”年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

发扬精神,17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农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城乡文明互动工程,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星级镇”星级村”星级户”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等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简朴的生活方式,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优生优育,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五、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工程”促使服务意识大转变,深化农村改革。

积极探索建立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农村特困医疗救助。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以镇街敬老院为依托、村级集中供养为主体、包户抚养为补充,18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切实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十一五”期末,完成敬老院改扩建4万平方米,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达到70%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好失地“三无”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探索建立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因地制宜地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突出边远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发展和贫困人口基本素质提高,增强边远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19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创新镇街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实行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分离。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功能完善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充分发挥其在动植物疫病防治、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资源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基层兽医队伍。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清理核实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妥善处理历年农业税尾欠。

发展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20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发展农机作业服务、科技服务等各类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加强对传统经济组织的改造和利用,坚持以“两社两化”为重点,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组织。

鼓励引导信贷资金合理流向农村地区,21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积极作用。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三农”贷款增速达到全区平均贷款增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对“三农”服务功能。利用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试点计划”政策,加大支农信贷力度。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邮政储蓄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回流农村地区。探索开展农民、业主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完善农业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

鼓励采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和租赁、承包等形式,22推进农村其他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防止农田撂荒。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和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和农村小水利、小水电、小城镇供水等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水务一体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六、完善镇村治理机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社会关系大融洽

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2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增强村“两委”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经常得实惠”长效机制。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搞好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素质,增强其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年前对全区所有镇村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轮训。健全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起“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农民”联帮带”机制。同时,积极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24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充分享有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结合实际推广“八步工作法”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把群众的意愿收集起来,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中充分吸纳、充分反映,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方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结合农村实际,重点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着力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实际的重点问题,突出解决农民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难点问题。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普及工作,25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促进农民群众懂法守法,提高他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逐步健全农村法律援助体系,不断提高对农民法律服务的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的转变,增强农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不断密切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群众之间和睦相处。加强和改善农村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邪教组织及其他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广泛开展“平安村社”创建活动,为农民创造安居乐业、关系融洽的社会环境。

七、积极调动各方,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合力

列入议事日程,26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区委、区政府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区级有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村工作办公室。各镇街也要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组织开展村帮村、户帮户、干部帮群众的互助活动。同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镇街和区级部门(园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由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订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下派到村,指导帮助开展新农村建设。

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通过采取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27扎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充分发挥示范村、推进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年起,区里将集中精力抓好4个“示范村”和30个“推进村”建设,并结合实际,协调推进其他村的建设。示范村”分别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负责联系,力争通过3年建设,达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每个“推进村”明确一名区级领导负责联系,力争通过5年建设,使新农村建设显见成效。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结对帮建制度,区级部门(园区)区内大型企业至少要联系1个村,帮助抓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各镇街除了推进本地新农村全面建设外,要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1个示范村建设。

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28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形成合力,抓紧抓好。相关部门要围绕新农村建设,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安排项目,落实资金,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承担新农村建设的牵头任务,负责具体指导、统一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宣传部门要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规划、建设部门要根据工作要求,指导和抓好镇村级规划的编制与建设,为农民无偿提供房型设计图,供农民选择使用;国土部门要把好土地审批关,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协调解决新农村建设用地计划;交通部门要抓好镇村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指导;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贸等部门要抓好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业部门要抓好改水、改路、改房、改环境等工作;电力、电信部门要抓好通电、通讯等工作;民政部门要抓好基层政权建设等工作。

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从年起,29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基本方针。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比重。区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耕地占用税税收主要用于“三农”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争取市级及以上专项资金,打捆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业及水利、能源、教育、文化卫生等专项资金必须用于新农村建设,每年投向农村的各类项目资金要向新农村示范点倾斜。建立农民自主、政府补助、社会扶持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社会资源支持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