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局党政问责指导意见

时间:2022-01-29 06:24:00

导语:发改局党政问责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改局党政问责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重要意义

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改进干部管理方式,深化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促使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强化广大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形成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除影响和制约事业发展的各种障碍,促使领导干部真抓实干、破解难题、激发活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问责对象和问责主体

一问责对象

1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2县市区、开发区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

3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

4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领导人员。

同时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各自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职责分别问责。党政领导班子的正职作出导致问责情形的决定或者实施导致问责情形的行为的由正职承担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独立决策导致问责情形发生或者实施导致问责情形的行为的由决策者或者实施者承担责任。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导致问责情形的决定或者实施导致问责情形的行为的追究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责任。

二问责主体

1问责决定机关包括市委、市政府和县市区、开发区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及其工作部门。

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具体实施。2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

三、正确把握问责情形

一关于问责情形的把握: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决策严重失误是指制定、与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1决策严重失误。以及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决定或命令,或者在决定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建设及投资行为时,违法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2因工作失职。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包括未履行自己职责的行为、未尽职尽责的行为、执行不力的行为、擅离职守的行为、逾越职权的行为、滥用职权的行为等。工作失职是指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的行为。

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3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造成管理、监督不到位。管理、监督不力是指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公共事务管理职责过程中有失职行为。

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4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或者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

行政活动是指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征用、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监督检查等。

导致事态恶化,5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恶劣影响的

没有采取或者不正确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处置失当是指党政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执政能力。

导致违法录用、用人失察、失误,6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或者违反国家工作人员录用有关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

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包括违政领导干部选拔的原则、条件、推荐、考察、酝酿、讨论、任职等规定和纪律。

应予问责的7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

三关于问责情形中有关概念的界定:

1问责情形中所称事故主要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如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事件、人为破坏事件等。2问责情形中所称事件主要是指除安全事故以外的致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受到损失或影响的各种情况。

集体上访、静坐、集会、游行、示威、请愿、罢工、罢课等活动。突发性事件是指在某种必然因素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3问责情形中所称群体性事件是指社会群体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从事的活动及其表现。例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或者影响且需要立即处理的负面事件。

通过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4问责情形中所称案件主要是指刑事案件。特别重大及重大事件、案件的标准。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给党和国家的形象以及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来加以衡量。

还包括破坏当地投资环境和市场秩序所造成的损失等。恶劣影响包括影响社会稳定,5问责情形中所称重大损失除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损失外。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等。

6问责情形中所称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一般指六个月以内发生两次不含两次以上。

四、准确适用问责方式

采取以下五种问责方式:一有《暂行规定》规定的情形。

1责令公开道歉。问责决定机关责令具有问责情形的党政领导干部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以书面或口头等方式向人民群众表达未能履行好自身职责的歉意。

临时停止其担任的职务,2停职检查。问责决定机关认为具有问责情形的党政领导干部已不胜任现职时。并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

不宜再担任现职时,3引咎辞职。党政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符合问责情形。主动、及时申请辞去现任领导职务。问责决定机关根据党政领导干部的辞职申请,作出同意其引咎辞职的问责决定。

认定党政领导干部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4责令辞职。问责决定机关根据问责情形。作出责令其辞去现任领导职务的问责决定。

认定党政领导干部已不再适合担任现职,5免职。问责决定机关根据问责情形。作出直接免去其现任领导职务的问责决定。

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当年年度以问责决定书的落款时间为准。二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

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一年内是指,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自问责决定生效之日起一年内,以问责决定书写明的生效时间为准。

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三党政领导干部受到问责。

五、严格规范问责程序

应当严格依照《暂行规定》中关于启动问责调查、提出问责建议、听取陈述申辩、作出问责决定、处理问责申诉、反馈执行情况等程序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式开展问责工作,确保问责的正确、及时、有序。要保障被问责党政领导干部的合法权益,保证问责决定的依法执行。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按照权限和程序组成调查组,一对工作中发现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一般在30天内完成调查。比较复杂的经问责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延长30天。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交调查报告并提出问责建议。

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是否有事实依据并决定是否受理调查。二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应当问责的事项。

经审查有事实依据的应当予以受理调查;没有事实依据的不予受理调查。实名提出问责事项的应当书面告知受理调查决定;不予受理调查的应当书面告知不予受理调查的理由。

三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向问责决定机关提交的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包括姓名、年龄、职务、工作单位以及以前是否受过惩戒等;1建议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

包括案件来源及立案依据、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及工作的大体经过;2立案依据及调查的简要情况。

写清需要问责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主要情节、造成的后果或影响;3需要问责的事实及性质。

包括调查组对问责案件性质的认定、提出问责建议的依据、有关人员的责任及问责建议;4具体的问责建议。

5被问责干部对问责事项的陈述。

四问责决定机关认为党政领导干部需要问责的可以直接责成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于情况紧急、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也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本工作部门可以决定对其作出问责决定,五问责决定的生效时间是指问责决定发生效力的时间。对于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其问责决定的生效时间从本工作部门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计算。对于由上级机关批准任命的党政领导干部,其问责决定的生效时间从上级机关批准之日起计算。

问责决定机关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原问责决定的申诉处理决定。六对被问责对象提出的申诉。

七对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决定和申诉处理决定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有关程序组织实施。问责决定书和申诉处理决定书应当送达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送达分为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留置送达。

八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廉政档案和个人档案。

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九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拒绝执行问责决定和申诉处理决定的依照干部管理权限免去其职务后。

六、着力保障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落到实处

正确履行问责决定机关职责,一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工作。依照《暂行规定》严肃问责,支持问责实行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协助党委、政府严肃查处问责案件;将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执行情况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内容,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理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主动配合查处问责案件,不得隐瞒和包庇。

确保及时发现应该问责的行为,二加强监督检查。综合应用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等形式。确保问责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实施,确保问责结果的及时反馈和应用。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暂行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督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工作的领导,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重视对问责案件的跟踪调查,三建立长效机制。注意利用各种监督渠道发现问责案件线索。加强对新形势下问责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完善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信息报送、案件移送、材料归档、情况备案等工作制度,努力提高问责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