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意见
时间:2022-01-12 09:12:00
导语: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1加大对农业乡村的投入力度。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乡村的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按照“三个优先”要求,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入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增加对乡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坚持以规划为引导,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关部门要为涉农资金整合创造宽松环境,提供大力支持。
2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促进农业乡村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认真落实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力推进“家电下乡”抓好农民购买家电实行13%补贴政策的落实,加大乡村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办力度。
3提高乡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乡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其金融支农主力军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拓展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乡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对乡镇“全覆盖”步伐,并扩大业务范围,增加信贷投放。大力发展乡村小型金融机构,扩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加快发展村镇银行,积极发展乡村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不断扩大服务覆盖面,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扩大乡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改善乡村金融服务环境。继续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大力开展经济作物、养殖项目、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积极推进农机具、渔船、森林林木等保险,逐步加大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力度。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粮经结合、生态结合的增产增收种养模式,鼓励和扶持种养大户在茶麻果、畜禽鱼上发展规模经营。坚持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原则,突出重点在丘陵地带发展茶麻果产业,建设板块基地;平原湖区发展畜禽鱼养殖小区和养殖片,养殖小区和水产片带的建设上既要发动千家万户养殖,又要建设规模基地。特别要提高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家禽和草食畜牧生产,引导转变养殖方式,建立一批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普及健康养殖,推进高效特色渔业发展,以水产板块为载体,积极推进水产专业村、大户创建工作。
5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加强部门协调。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稳定培训规模,切实抓好农民培训,促进乡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力争培训人数达到1.5万人以上,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乡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加强信息引导和动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协作,提高乡村劳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500人次。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同时,要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6加快发展私营经济。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工商、税务、城管、金融等部门对新办和并转的个体私营企业要放宽条件,从简审批,提供优惠,搞好服务。
三、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
7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继续抓好农业板块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粮油生产的传统优势,建设35万亩优质稻基地和30万亩优质油菜基地,以提高农业现金收入为重点建设10万亩优质苎麻基地,充分发挥本市山水资源优势建设20万亩优质水产品基地,突出特色建设6万亩优质茶叶和3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基地建设上要加大低产林和低丘岗地改造力度,提高乡村土地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8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优化发展环境。培育一批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以晨鸣纸业为龙头的林浆纸一体化、以天绿香莲为龙头的沧湖生态农业、以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神山兴农科技为龙头的畜牧养殖、以羊楼洞果茶为龙头的优质茶业等5个“亿元农业产业示范园”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家。
9加大农业品牌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松峰茶叶、小乔大米、天绿香莲、帝艺啤酒、福华食品、绿态水果、兴农猕猴桃、宏兴食用油、羊楼洞果茶和晨鸣纸业等10大“农字号”精品名牌。加强品牌宣传。开展争创全省、全国名优农产品活动,支持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开展“三品”认证,力争新创省级名牌12个,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10个。
10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改造10个畜牧防疫工作站、10个农技服务站,建立健全农业部门科技服务机构。配足配强农技人员,逐步形成市、镇、村、组4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切实保障服务经费,扩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服务考核,提高服务质量。支持供销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制度,发展新型流通方式,搞活农产品流通。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1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蓄水保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丘陵山区抗旱水源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改善乡村水环境,提高农田的旱涝保收能力。投资1500万元改造八角坳泵站,投资6000万元完成赤马港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蟠河水利血防工程。加快乡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全国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市。
12加大高产农田和耕地质量建设力度。要进一步整合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棉、油)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投资6900万元推进余家桥、黄盖湖、新店等乡镇土地整理和高效农业示范工程,投资3000万元新建商品粮基地,投资6000万元新建高产油茶基地。
13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降低农机作业成本,提高农机作业效益。抓好社会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服务队,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
14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按新乡村村庄建设要求。新建通村公路95公里,改造干线公路20公里,建成二级客运中心站及官塘、两个镇五级客运站、40个行政村候车亭,开工建设陆口大桥连接线,建立村级道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推进乡村沼气建设,新建农户用沼气2000户,提高补助标准,完善服务体系。继续加强乡村高压电网建设,推进新乡村电气化建设。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办好农业服务热线和信息服务站,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乡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提高设施综合利用效能,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五、改善乡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差距
15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建立乡村公共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兴建农家书屋50家,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逐步形成完备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积极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推广“乡村文化中心户”模式,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乡村拓展服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乡村体育健身活动。
16加快乡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完善乡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学业。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培育乡村实用人才;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交流任教;大力发展乡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巩固新型乡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健全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规划,整合资金,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血防综合治理工作。
17加快乡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乡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做到应保尽保。完善乡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确保低保对象都能享受医疗救助。进一步做好乡村“五保”供养工作,加强乡村福利院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办院条件和五保对象生活环境。完善受灾群众援助制度,规范灾害救助管理。积极推进乡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扶持乡村特困户完成危房改造任务。
六、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乡村发展活力
18稳定完善乡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稳定现有乡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期不变。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确立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依法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
19建立乡村土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建设用地节约利用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提高。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乡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乡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加快推进乡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工作,有序开展乡村土地整治。
20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发展和规范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培育壮大生猪、茶叶、水产、果业、运输、劳务等协会,推广绿态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同时,进一步规范现有合作组织生产经营行为,强化利益联结机制。
21深化乡村综合改革。加快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对乡村公益性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财政保障水平,落实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农渔场体制改革。
22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在连接城乡、辐射乡村、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增强城镇的积聚效应。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抓好城乡统筹规划,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绿地规划修编,加快镇村规划修编,形成科学完备、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高质量建设好城市,投资10亿元、推进26个新建、续建项目的建设,加快建设十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和十大城市功能配套工程。积极推进村镇建设,切实加大乡镇供水、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层次分明、功能多样的小城镇网络。
七、加强乡村工作领导。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3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齐抓共管,乡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乡村工作综合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组织开展“三农”工作综合考评,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林浆纸一体化、龙头企业发展、乡村改革、乡村面貌变化等工作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加强乡村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治、改革相结合,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乡村的建立和完善。
24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实行政务公开,增强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继续推进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工作。逐步健全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关心爱护离职村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工作。
25加强乡村社会管理。加强乡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拓宽乡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做好进村入户下访工作,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乡村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要加强法律援助,健全乡村司法救助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上一篇:全民创业工作意见
- 下一篇:区领导在安全消防工作会发言
精品范文
5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