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气象工作指导意见
时间:2022-01-10 05:49:00
导语:全市气象工作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种气象灾害频发,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因旱涝、冰雹、雷电、大风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加强气象工作,提高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气候资源,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共同促进全市气象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各乡(镇)农(林、渔)场、大型水库安装自动加密气象(雨量)站;建成天气雷达—县(市)等效雷达探测网;继续完善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站网的建设;切实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完善国家气候(气象)观测台站网;新建黄冈区域气象观测网。
重点加强江河湖库防洪等公共气象安全保障服务和突发气象灾害应急业务等系统建设。加快预报预测精细化进程,不断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做好暴雨、冰雹、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警预报和洪涝、干旱趋势气候预测。
建立市级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气象、水利、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加快建设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大力推进市、县(市、区)两级气象高速通信网建设。实现雨情、水情、农情、灾情的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我市公共信息资源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利用效率。
不断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等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大气象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形成不同层次、满足不同需求的气象人才梯队。要注重对气象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三、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加强市、县(市、区)两级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公众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是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内容之一。要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使气象服务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一步加强12121电话和移动电话气象预警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切实做好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工作。气象、建设、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要按各自职责相互协作,切实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大力支持“兴农网”建设,加强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研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运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和灾害预警系统。做好火力发电厂、抽水蓄能电站、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的专业气象服务工作。
完善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网、通讯网和探测网。逐步建立以火箭为发展方向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系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人工影响天气是抗旱减灾和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要积极推进市、县(市、区)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建设。力争3年内各县(市)新增3-5架人工影响天气新型火箭,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覆盖全市。
四、切实加强领导
将气象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支持气象工作。要切实加大对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把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地方财力增强而逐年增加。
- 上一篇: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工作措施
- 下一篇:保安市场整治方案